李媛
重庆市机械高级技工学校
【摘要】技能大赛的各类奖项展示了科教兴国战略举措下的各级各类学校人才培养工作和教育教学改革成果,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学岗位上经过多年艰苦努力获得的创造性成果,是广大教育工作者教书育人、严谨笃学、教学改革、探索研究精神的真实写照。技能大赛作为职业教育发展的风向标,引领着职教的发展,但在发展过程中也折射出了一些问题。本文就职业技能大赛对教学的促进作用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其目的在于发掘职业技能大赛的潜能,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关键词】 技能大赛;教学改革;分析与思考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是一个风向标,推动着职业教育的改革和提升,为职业教育产教结合新体制的确立,为职业院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对就业率不高,企业招不到满意的技能人才,企业对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不满意的现状起到了扭转作用。
一、技能大赛对职教改革的引领作用
“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大赛”。作为职业教育的一项大事,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是一年一度的专业技能大比武、实践教学大阅兵,它不仅向社会提供了一个展示职业教育水平与成就的舞台,同时,也能促进职业教育改革,提升学校办学实力,激发学生认真学习技能的热情。
(一)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队伍的强弱直接关系到教学成败,建设一支有质有量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切实提高教育质量的根本条件。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特殊性,要求教师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和较强的职业技能,具备教师和工程师的双重素质和能力。职业技能大赛项目的多数内容和要求具有涉及范围广、难度大及超出正常教学要求等特点,因此教师不仅需要全面的理论知识,还需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才能全方位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实践。因此专业教师必须通过多种形式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如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有针对性地参加短期培训、聘请一些有实践经验的中高级工程师到学校兼职任教并直接参与实践性环节的指导等等。通过指导学生或直接参赛、接受大赛的锤炼是提高教师整体素质、激活教师的潜能的最佳途径之一,一方面是锻炼了学生,更重要的是指导老师在此过程中开拓了视野,积累了更多的实战经验,提高了实验教学及综合技能水平。
(二)有利于加强实训基地建设
职业院校的特点就是产教结合,注重学生的技能培养。而学校的实训中心正是给广大学生提供了一个把理论转化为技能的平台,所以实训基地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技能大赛训练中,实训基地是技能训练的惟一场所。没有基本的实训条件,学生技能训练将是一句空话,要在技能大赛上出好成绩更是无从谈起。实训基地是体现职业教育质量、特色、水平的重要标志,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的重要支撑,是工学结合、产学研结合的重要载体。技能大赛要与实训基地建设紧密结合,要把技能大赛赛点建设与实训基地建设结合起来,依靠实训基地办好技能大赛。根据教学需要和大赛需要,增加实验实训工位,更新实验实训设备,优化实验实训情境。学院以学生技能大赛为契机,充分挖掘各方面资源加强实训基地的建设, 与校办企业联合办学,形成前校后厂式的实训基地,创新了办学模式,实现校企共建,资源共享,为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推进了教学方式及评价方式的改革
一是借鉴大赛经验,广泛实施了项目式、案例式、情境式教学,引导学生从单一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学习转向跨学科的任务学习,从囿于教科书的被动学习转向基于信息技术的自主学习,让学生深刻体验和感悟完整的工作情境,并用问题学习实现任务和知识的关联,大面积提高了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二是以大赛情境引导教学情境变革,建立了“实验室、实训室,教学工场、企业现场,公共实习中心”等多样化的技能教学平台,广泛推广适应“混合式学习”的“T型学习区”的情境创设,推动了信息技术与专业技能课程的整合,大幅度提高了教学的效果和学生学习的效能。三是针对学习评价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窄化、分化、虚化”的问题,以及职业技能鉴定中“应知”与“应会”脱节的缺憾,参照大赛评判标准,按照“课程目标→能力观察点”的真实性评价思路,形成了主体多元、形式多样,综合反映学生技能水平和职业素养的评价方式。??
(四)有利于促进校企合作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是一个展示、交流的平台,学校在大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向企业和社会客观地反映了学校的办学实力。同时,企业为了扩大自己的影响、提高企业的知名度,纷纷主动以各种形式参与技能大赛,学校通过走访企业,开展社会人才需求调研分析,明确专业人才职业岗位知识、能力及素质要求,开发专业技术核心岗位群,形成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同时促进了学校的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与发展,把课堂建在实训室,建在校外实习基地,顶岗实习,工学结合,在校企合作机制创新上的突破,形成了校企“共同教学、共同育人、过程共管、成果共享”合作机制,促进了校企合作的深度融合。???
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存在的主要问题
高职院校举办技能大赛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各高职院校举办的技能大赛也还处于实践和探索阶段,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有待于逐步提高和完善。
(一)高职院校技能大赛的普及性有待提高
技能大赛目前的形式基本上都是院校选拔技能操作方面的尖子生优先参赛,而绝大多数学生是与技能大赛无缘的。另外,大赛的指导教师把精力都投入到竞赛队中,而无暇顾及大多数不参赛学生。技能大赛的少数尖子选手有的已成为大赛的“职业选手”,选手越来越“精英”,内容越来越“精尖”,技能大赛与整个职业教育基础性教育教学脱节,技能大赛的准备重点放在几个尖子选手的强化培训上,丧失了职业教育的普及性功能。
(二)高职院校技能大赛的运行模式有待创新
技能大赛是推动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一种形式,而不是以取得荣誉为目的。比赛结果固然重要,而学生在备赛和参赛过程中提高技能水平和创新能力更为重要。但各学校为了取得好的比赛成绩,让参赛学生长期脱离所在班级群体,甚至脱离应学的其他专业课堂,将所有时间和精力都放在参赛上,集中培训、强化训练,为了比赛而参赛,这将有悖于大赛的初衷。
三、引领社会尊技重职
社会上存在着一种看法:认为职业教育就是去当苦力,是低贱的职业,上职业学校是最没办法的事。大学毕业即使找不到工作,也不肯进职校踏踏实实地学一门技术,当一名技工。通过技能大赛,选手们用过硬的专业技能,向社会递交了一张充满活力的职教“名片”。大赛获奖选手已经成为用人单位竞相争夺的目标,企业更是开出了“诱人”的薪资“疯抢”高水平技能人才。现在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是:来了就能上岗,既有理论、有技能,还有创新能力的人才。而参加技能大赛的选手,都是选拔出来的优秀人才,在这些方面具有突出表现,企业肯定愿意接受这些学生到企业中去工作。高就业率让学生尝到了甜头,家长满意,技能大赛逐渐改变社会对职教的看法。
参考文献:
[1]刘运清.高职院校技能大赛的冷思考[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2(1):8-10.
[2]杨国良.技能大赛与专业教学有效融合的实践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2):19-24.
[3]刘凯.技能大赛与项目化教学相融合的有效途径[J].辽宁高职学报,2012,14(2):55-57.
[4]《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对职业教育理念和观念的影响》秦虹,胡洁《教育研究》2011.11
[5]《对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几点思考》贺志辉《现代企业教育》20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