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教学中启发式教学方法的应用策略分析

发表时间:2021/6/22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55卷第6期   作者:孔红霞
[导读] 随着社会不断的进步与发展,我国的教育体制也不断的在进行改革,为了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学生自身的素养,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要求越来越高。
        孔红霞
        武乡中学校,山西省长治市武乡县  046300
        摘要:随着社会不断的进步与发展,我国的教育体制也不断的在进行改革,为了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学生自身的素养,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要求越来越高。高中生物由于知识内容抽象、难懂,教师教学观念落后,导致学生对生物的兴趣逐渐丧失。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应运而生,这样的教学方法从一定程度上很好的改变这一现状。
        关键词:高中生物;启发式教学;策略
        前言:启发式教学法,以教师为引导,引导学生主动去发现新的知识。它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能够很好的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因此,高中生物教师应积极把启发式教学法和教学内容相结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思维意识,进而让学生能够不断的进步成长。
        一、启发式教学法的概念
        启发式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任务和学习的客观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多种方法,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为核心,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其主要强调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培养他们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扬教学民主,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一种实现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积极性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二、高中生物教学中启发式教学方法的应用策略分析
        1、设置有趣情景、调动学生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兴趣支撑着我们学习的前进,对事物有了兴趣,才会有想深探究的欲望。高中生物作为一门理科性学科,很多知识内容都偏抽象,不方便学生理解。枯燥、乏味的生物课堂更是让学生逐渐丧失学习生物的兴趣。所以,生物教师应该转变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积极性,活跃课堂氛围,让学生与教师可以进行有趣、轻松的互动,让学生当课堂的“主人”,使学生能够在自由、欢快的课堂氛围中学习生物知识。
        以《组成细胞的分子》相关内容为教学案例,该章节主要讲述了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细胞中的无机物五个方面内容。在教师讲解“生命活动的主要携带者--蛋白质”时,教师可以构建一个有趣的活动情景:“寻找蛋白质”。在讲桌上摆放多种食物模型,让学生按照蛋白质的作用、种类等进行分类,并借助多媒体来为学生展示蛋白质的细胞组成,使学生对蛋白质有深刻的理解。以此来抓住学生注意力,活跃课堂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不自觉的跟着教师的思路一直走,认真听讲教师讲解的知识内容。
        其实“蛋白质”这一词语,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陌生,生活中很常见,但是我们都只是了解到表面,并没有深入了解蛋白质到底能对人的身体带来什么。通过有趣的小活动建立,让学生更详细的知道原来蛋白质可以替人的身体抵抗病毒和病菌,有免疫功能;又可以充当运输工,运输氧气;还可以起到信息传递的作用,调节人的机体活动。而且蛋白质是以氨基酸为基本单位构成的生物大分子。给我们人类的身体健康带来说不尽的好处。通过教师启发、引导的方式,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去探究未知的知识,这样的教学方式正是目前所需要的。


        2、贴近生活日常、方便学生理解
        生物学科作为一门理科性学科,从初中到高中,学习的内容一直都是抽象、不易理解的内容。那么如何把抽象、难懂的知识变为简单、易懂的,是所有教师都在思考得问题。而启发式教学方法,可以很好的改善这种现状。由于生物的许多知识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比较贴近,教师可以选择把要讲解的知识和生活实际相结合,引导学生去感知周围,让学生明白,原来生物知识就在我们身边,只是我们都有去发现而已。
        比如,教师在讲解《植物生长素的发现》相关知识之前,可以先对学生进行一个小小的提问:“同学们,有认真观察过我们日常生活中,花花草草的生长变化吗?”,现在很多人的家里都会或多或少的养盆栽,那么他们是需要人们怎样去照顾,才能生长的更好呢?有些同学可能会回答,需要浇水、施肥、植物需要光合作用等等。那么为什么有的同一种植物,它的两边生长却不一样呢?这就跟我们借接下来要学习的生长素有关,比如生活中常见的向日葵,它是向阳而生。以生活的实际例子为导入,引导学生去学习新的知识,让学生能够自己主动的去发掘未知的内容。
    3、鼓励实验操作、启发自主学习
        传统的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教师充当主导地位,学生是乖巧地聆听者。师生之间缺乏很多的交流互动,造成生物课堂的学习氛围不是那么浓烈,学生的兴趣不高。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教师应该转变教学理念和方式,加强课堂与学生的互动,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生物知识。很多抽象的生物知识,教师可以借助动手做实验的方法,来慢慢引导学生进行学习。
        比如,在教“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时,教师可以借助做实验的方式,来带领学生学习该章节的重要知识内容。“核酸”对于近两年来,由于新冠病毒的出现,让我们对这个词语感到很熟悉。我们经常被要求做核酸,检测是否携带病毒。但是具体的核酸是怎么构成的,我们并不了解,所以教师可以通过带领学生做实验,让学生能够更好的去了解“核酸”。在实验室,教师可以准备好实验工具带领学生实验,如大烧杯、小烧杯、消毒牙签、盖玻片、酒精、火柴等工具。要求学生按照课本要求采取自己的口腔上皮细胞,仔细观察细胞中“DNA”、“RNA”的分布情况,仔细观察、记录它的变化。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的看到教学内容,加强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能力。
        结束语:
        高中生物教学中融合启发式的教学方式,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氛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思维能力等。好的教学方式对学生来讲极其重要,所以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认真观察学生的学习状况,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保证自己的教学方式能够学生的学习需求,让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知识,促进学生不断的进步。
        参考文献:
        [1]董菁.基于高中生物教学中启发式教学方法的应用分析[J].学周刊,2020(11):83-84.
        [2]邹欢.高中生物教学中启发式教学方法应用分析[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18(10):63.
        [3]王振琴.高中生物教学中启发式教学方法的应用分析[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14(08):15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