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维雅
昆山市周市镇永平小学 215300
摘要:诗歌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一向是学生语文学习中的薄弱环节,教师倍加重视教学内容,因此教师习作教学策略的高低往往是最能体现教师的教学功底、教学方法和认真程度的,也是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探索实践的部分。
关键词:古诗歌教学,小学语文,教学策略
小学低年级学生正是处于爱玩好动、缺乏自制力和纪律性、观察事物缺乏耐心细致的年纪,因而他们很难做到适应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在课堂时间内将自己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在老师的讲解上,在诗歌讲解时更是如此,一方面小学生很难对教师传授的诗歌技巧、诗歌意向等专业性较强的内容产生兴趣,一方面小学生也难以耐下性子细致思考、体会情感,因此教师在进行诗歌教学时一定要更加重视语文学科特有的生动性、形象性,同时在课堂中加入生活性、灵活性,让诗歌教学的课堂氛围更加轻松愉悦、生动活泼,让学生们在学习古诗文时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激发起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和热情,用他们的自主性带动诗歌课堂的高效开展。
一、巧妙利用游戏,激发诗歌兴趣
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师们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善于思考的能力,不断尝试加强课堂教学模式的灵活化、生动化和趣味化,因此趣味性教学方法受到越来越多的小学语文教师的青睐。用“趣味”为主旋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诗歌学习课堂,具体而言是指低年级语文教师用一系列简单有趣且与诗歌内容紧密相连的教学方法取代传统课堂中的教师讲解诗歌内容的教学方法的诗歌教学课堂,其优点在于能够让学生们在自主参与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掌握诗歌内容、熟化诗歌内容、思考诗歌内容,它因为契合了低年级学生好动的身体特性和爱玩的心理特点,而能够让低年级学生将注意力长久的集中在诗歌过程中,同时还可以将诗歌内容具体形象化,降低老师讲解诗歌内容的难度,让学生在轻松愉快地学习诗歌知识。但是趣味化诗歌的顺利高效展开同样需要任课教师的巧妙构思,包括如何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以及教学方法如何在课堂诗歌中展开,才能将诗歌内容中的知识恰到好处地融入其中。
例如,低年级的学生往往因为刚刚脱离幼儿园的游戏生活而倍感不适,教师如果一味地要求学生遵守课堂纪律,规规矩矩地坐在课桌前学习往往会引起他们的反抗叛逆心理而适得其反,此时教师不如顺应他们想玩的儿童天性,用有趣的小游戏作为诗歌课堂的开头,反而能够一下子就抓住他们的注意力,激发起他们对诗歌的兴趣。
例如,教师可以先在课堂开头先和学生说:“这节课让我们来玩猜猜他是谁的小游戏好不好?认真听,看谁反应最快!”,学生觉得新奇有趣,自然就会兴趣盎然地回答:“好!”教师接着抛出和诗歌内容有关的谜语:“头戴红帽子,身穿白袍子,走路摆架子,说话伸脖子,大家来猜猜这是哪一位动物呢?”有的学生迅速反应过来:“这是白鹅”,教师接着给予肯定和表扬:“猜对了,真棒!”然后逐步引导学生关注外貌特点:“那你们是怎么猜出来的呢?”,有的学生说:“因为白鹅的样子就是这样的”,还有的学生说:“因为红帽子”,还有的学生说:摆架子”,教师可以顺着学生的回答自然过渡到诗歌内容上:“你们说的都有道理,老师认为你们的回答都反映出这个谜语描述出了白鹅外貌上的特点对不对?”,学生们异口同声的回答:“对”,“那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古人是如何描述白鹅的外貌,好不好?”后就可以自然而然地开始讲解《咏鹅》了,这样的小游戏导入不仅简单有趣,而且和诗歌课堂内容密切相关,既能吸引学生注意力又能将诗歌课堂内容生动具体化,可谓一举两得。
二、运用信息技术
(一)营造情景氛围
文字的魅力往往不是可以用语言表述的,它需要学生自己在情境中感受体会。优秀的阅读课堂势必需要营造相应的阅读氛围,而成功的语文老师也明白“无言胜有声”的教学方法,但是传统教学因为表现形式过于枯燥化和书面化的局限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诗歌作品也无法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多层次、多角度、多方面的呈现在学生面前,语文教师只能通过自己语言的表述让学生进行体会。而这样的教学效果既无法吸引学生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也让老师在为课堂讲解而煞费苦心后只能得到差强人意的效果。而在以信息技术为依托的新型教学形式中,教师可以通过运用背景音乐、ppt投影屏幕、灯光效果等多种手段的组合,为学生营造出与阅读内容相关的阅读氛围,让学生在阅读氛围中去自主感受体会,让他们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理解作者的内心感受,做到真正去欣赏文章。例如语文教师让学生阅读古诗词的目的是让学生体会到中国古诗词背后刚柔相济、阴阳相生、虚实相间、温柔敦厚的谦谦君子的精神风骨。而中国诗词作为中国人表情达意的基本手段之一,每篇诗词作品的作者都将自己独特的情感注入到了自己笔下的语句中,这种独特的情感体验并不是可以让学生通过教师的讲解而感受到的。教师应当先通过信息投影技术让学生结合名家的历史背景去欣赏名家的代表作,在学生欣赏的过程中还可以搭配与作品风格相似的古琴曲,从而让学生更好地沉浸到诗词作者的精神世界中,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语文阅读素养。
例如,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静夜思》教学时,最终的教学目的并不是让学生背诵诗歌,而是让学生通过学习环境习作的过程体会到中国人以文字表情、借景烘托情、用景对比情等表达方式。而环境描写作为中国人表情达意的基本手段,这种独特的情感体验并不是可以让学生通过教师的讲解而感受到的。教师可以一边播放较为悲伤的轻音乐,一边带领学生阅读《静夜思》中的的凄清的环境描写,同时利用视频让学生了解到作者在创作时的背景和处境,从而让学生体会到文字与感情互相融合的奇妙之处。
(二)及时反馈感受
感受如果仅仅停留在想法是无法真正输出的,学生们们只有真正表达出来才能产生进步,在古诗歌教学中尤其如此。教师在课堂上成功让学生自然而然对诗歌内容有了自己独特的感受后应当乘胜追击让学生用语言文字表达出自己的感受,否则学生仅仅是将感受停留在课堂时间中的口头中,是无法真正提升语言组织能力、培养语言逻辑的。但是在传统教学中,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学生数量又过多,教师没有办法让每个学生都表达出自己的学习感受,评价反馈机制无法即时构建,学生的受激励效果无法达成,教师也无法得知学生的内心困惑,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但是在现在以信息技术为依托的新型教学形式中,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在微信平台、超星学习通、校园墙等各种多媒体平台上进行展示,还可以让学生间相互点评、取长补短,这样教师对每个学生的诗歌学习情况都可以有所了解,学生也可以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表达自己的想法、进行诗歌习题的练习。
结语:信息技术凭借其独到的优势,可以成功解决传统诗歌教学中面临的诸多难题,已经成为了现代教学形式改革的大势所趋,在诗歌教学中尤其如此。但教师在以信息技术为依托展开教学时,需要经过自身的巧妙构思,选择最适合课堂教学内容的信息技术组合,将课堂时间的效用发挥到最大,这对教师们的信息技术素养提出了一定的要求。但笔者相信,教师在不断地摸索实践中,会让以信息技术为依托、恰当运用趣味教学的的诗歌教学发挥出它应有的优势,不断改善课堂效果,最终推进诗歌课程改革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美红.刍议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如何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J].才智,2017(27):102.
[2]邢西深,金传洋.信息化助推学前教育现代化发展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20,30(06):108-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