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小芳 马丽莉
太原理工大学 山西太原 030024
摘要:高校学生党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本文基于目前学生党员教育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一些现状进行分析,结合工作实际,研究学生党员教育管理长效机制的构建。
关键词:“四有” 学生党员 教育管理 长效机制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 。【1】高校是培养祖国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基地,高校学生党员又是学生队伍中的精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后备力量。随着十九大以来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对奋斗在各行各业的共产党员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高校作为培养学生党员的基地,有义务从源头上保证党员队伍的纯洁性和先进性。笔者结合所在单位“生涯导航”教育计划实施方案和工作实际情况,通过开展大学生党员“四有”教育管理活动,探讨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长效机制的建构,对于保证党员的纯洁性和先进性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现状
目前,有的高校党组织对发展学生党员把关不严,发展党员质量需要提高;许多高校学生党员教育重发展前轻发展后,许多学生认为只要党员发展大会通过,成为预备党员就可以在学习上思想上放松了,只要党员在预备期间没有犯错,就可以按期转正。一些基层党组织组织专员自身理论水平低、政治素养不高,对预备党员的教育也趋于形式化。
一些高校对学生党员教育培养不够系统规范,教育形式和内容的针对性实效性不强;学生党员的教育学习方式比较单一,仍然是“听报告、听讲座、学文件、读材料”这些传统的教育方式,达不到真正入脑入心的效果。学生党员教育实践活动形式比较单一,内容比较陈旧,缺乏创新,学生党员没有机会去红色革命教育基地进行实地参观学习。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缺乏长效机制,导致学生党员质量下降,党性薄弱,无法在学生群体中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这些问题影响了学生党员作用的发挥,影响了学生党员队伍的生机活力,必须切实加以解决。
二、构建学生党员教育管理长效机制的必要性
加强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是高校思政教育建设的迫切要求,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以提高发展学生党员质量为核心,以加强教育培养为重点,以完善管理服务为基础,努力建设一支信念坚定、素质优良、规模适度、结构合理、纪律严明、作用突出的高校学生党员队伍。【3】从目前的学生党员和党建的现状来看,学生党员教育管理长效机制的实施,是十分必要的。围绕“四有”构建学生党员教育长效机制,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切实增强“四个自信”,坚定“四个意识”,提升高校学生党员的质量。
三、围绕“四有”, 构建学生党员教育管理长效机制
“四有” 即“有学习”、“有活动”、“有工作”、“有考核”,是以加强我院党员思想政治教育为根本目标,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理论为指引,以“四有”平台为载体,深入推进我院党建工作。“四有”, 旨在树立正确的大学生党员教育培养理念,创新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机制,把学生党员党性作为党员教育的一项长期性、根本性的任务,着重解决党员的理想信念、宗旨观念、组织纪律性、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等方面的问题。
(1)有学习。
在党员中开展制度化学习。习总书记曾讲:“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我们的干部要上进,我们的党要上进,我们的民族要上进,就必须大兴学习之风。”【2】习总书记从全局、从战略高度上强调学习的问题,为全党切实改进学风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政指导。按照“四有”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学习内容,建立全院党员政治理论学习目标管理体系,具体内容为:一是学院党委针对党员教育的要求,以学期为单元制定学习内容,分为必学内容和自选内容两部分;通过“学习强国”和“三晋先锋”app的使用,在全体学生党员中,形成一种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二是以党员自主分散学习为主、党课辅导为辅的形式作为学习方式,以评议学习心得为主要考核手段;三是每学期组织三次党小组组织学习交流、每学期组织一次支部组织宣讲评议、每学期组织一次学院党委组织宣讲评比,通过三个层面的学习交流活动,评比理论学习优秀党员,并在年底在全院进行表彰。其中,党员每学期上交4篇学习心得,用黑色中性笔写,每篇字数不少于1000字,杜绝抄袭,学院评选结束后,从中选择优秀论文10余篇装订优秀作品集。
理论上的坚定,就是政治上的坚定。学生党员加强理论学习,能够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始终在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始终把党的事业 放在第一位。中国古人说:“度之往事,验之来事,参之平素,可则决之。”加强理论学习,了解中国共产党的昨天和今天,才能科学预测明天;通过理论学习,补足精神之钙,才能在错综复杂的环境中,明辨是非,保持共产党员的纯洁性。
(2)有活动
在党员中开展规范化活动。习总书记曾讲:“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从“两学一做”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到“学四史,守初心”,都力戒形式主义,强调了知行合一。按照“四有”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目标,活动要求为:一是党支部认真做好“三会一课”,从而达到强化规范,追求实效的目的;认真使用“三晋先锋”app,按照要求做好相应的记录。二是党支部完成落实好学院党委制定的支部活动工作安排;三是结合当前形势,学院党委要求党支部和本支部实际情况相结合,充分利用当地红色资源,创造性地开展支部特色活动。学院党委要求支部活动结束之后,党支部及时对活动进行图文并茂的总结,有特色活动的支部,可以作为申请星级支部的备选。党员每学年的实践时间达20学时。
.png)
结合当前时势和当地红色资源,组织学生党员开展规范化的教育实践活动,牢记使命,用自己的学识才干,为民服务。习总书记在中国政法大学考察时深情寄语当代青年,要树立与这个时代同心同向的理想信念,勇于承担这个时代赋予的历史责任,新时代的青春之歌才会嘹亮动人。在抗疫斗争中,“天使白”“橄榄绿”“志愿红”以及学生党员们的一个个身影,再次让他们增强了理想信念,坚定了自己的共产主义信仰,以及为之奋斗终身的决心。
(3)有工作
要求党员进行常态化工作。习总书记曾讲:“在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的征程中,党员应坚定理想信念,忠诚敬业、勇于创新、乐于奉献,努力做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业绩。”按照“四有”学生党员教育机制工作目标,引导党员在任何岗位、任何地方、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铭记党员身份,立足岗位、履职尽责,每一位党员必须担任一项以上的具体工作。党员的工作岗位由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与党支部商议后统一提供,党员的工作岗位采用党员自主申报与组织安排相结合的办法确定。主要工作类别有:党员先锋岗、党员党务工作岗位、积极分子理论学习小组组织工作岗位、学院党务行政助理工作岗位、党员联系班级工作岗位、党员联系宿舍工作岗位、党员对学生弱势群体个体帮扶工作岗位、材料“小课堂”工作岗位等等。每个工作岗位都有明确的具体工作内容、工作要求和考核办法。
推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的建设,通过为学生党员搭建加强党性锻炼、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平台,推动党员工作常态化,拓宽党员教育培养途径。让学生党员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责,乐于奉献,把对党的认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对标先进,认真履行对党应尽的义务和责任,不断增强“四个意识”,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最大程度地帮助身边人解决最直接的问题,在实际生活工作中争当先锋、做表率。
(4)有考核
对党员教育实施具体化考核。定期开展考核,有利于党员正确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通过“咬耳朵,扯袖子,红红脸,出出汗,”直白正视问题、深刻剖析问题、加强彼此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强化党员党性锻炼,增强党员意识,是从严治党,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和监督,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有效措施。按照“四有”学生党员教育长效机制研究考核内容,学生党员考核分为每学期一小考,每学年一大考。学院党委制定党员管理考核制度,党员考核采取三级评定相结合的办法。三级评定由党员自评、党小组征求群众意见及民主评议、支部委员会评议三部分组成,学院党委考评领导小组对最终考核结果进行审议,确定考核结果,对优秀党员予以表扬;对有不合格表现的党员,按照党章和党内有关规定,区别不同情况,稳妥慎重给予组织处置。
.png)
在“四有”学生党员教育机制中,学院党委紧紧围绕贯彻落实习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精神内容,从抓制度化学习入手,通过开展规范化的活动,常态化的工作,以具体化的考核为闭环,形成台账。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上,认识更加深刻,行动更加自觉,学生党员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得到更高的保障。
四、结论
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是一项长期的、根本的、复杂性的系统工程,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管理方式方法也需要与时俱进,通过构建并不断修正长效机制,使学生党员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能够真正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坚力量。
参考文献:
[1] 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69
[2]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6
[3] 中共中央组织部 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和教育管理服务工作的若干意见教党[2013]22号http://www.gov.cn/gzdt/2013-07/10/content_2444083.htm
[4] 原慧丽.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长效机制研究[J].科教导刊.2018(20)
作者简介:白小芳,太原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学生支部书记,讲师;马丽莉,太原理工大学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讲师;
课题:本文系太原理工大学2018年辅导员工作研究课题“围绕四有构建学生党员教育长效机制研究”(课题编号F2018007)成果。太原理工大学2018年党建工作研究重点项目“大学生党员“四有”教育管理活动平台的探索与建设”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