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中学段习作教学中以读促写的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1/6/22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55卷第6期   作者:涂开军
[导读] 伴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改革发展,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教学重心,逐渐由对文章本身内容的理解,向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方向转变。
        涂开军
        贵州省遵义市绥阳县洋川街道城南中心学校  贵州遵义  563300
        摘要: 伴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改革发展,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教学重心,逐渐由对文章本身内容的理解,向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方向转变。教师教会学生通过提取文本中的关键点、对文本的语段进行仿写等多种作文训练方式,培育学生写作过程中的概括能力和想象能力、以及创造能力,提升小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小学作文教学得到有效的提升。所以以读促写的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对语言的内涵进行深刻的理解。
        关键词:小学作文教学;以读促写训练模式;教学方式
        引言:语文学科是学生在学生时期最早接触到的学科之一,小学语文教学为学生的今后学习道路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在语文教学中,进行作文训练,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语文的基础素养,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在传统的作文教学中,其课堂内容和形式比较枯燥,教师对课堂内容的发挥,不能有效的深入学生的脑海中,其教学的过程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接下来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着重探究。
        一、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写作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件很困难的事情
        我们在教学中经常会发现,学生在作文写作时无从下笔,且文章毫无美感、不尽人意。在传统的教学思想中普遍认为,其原因是因为小学生的年龄层次比较小,且学习态度没有端正,导致其课堂学习效率比较低,致使了学生的写作水平不能得到有效的提升。传统的教学方并不适合现在的小学生学习。因为小学生处在的年龄阶段,还处于学习的初级阶段,其学习过程容易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普通教学方式仅仅是模式化教学,学生听起来枯燥乏味,不能引起小学生学习兴趣,且小学生在这种学习模式下容易产生对写作的厌学情绪。在教师对学生进行填鸭式教学的模式下,学生对作文没有创作灵感,这样导致作文课的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二)写作缺少真实与情感
        在应试教育的深远影响下,教师制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设定中比较刻板、固定,小学生不能及时的发挥主观能动性,教师在对小学生写作进行培训时,教师用讲解例文、模仿句式、作文固定模式等方法技巧为学生规定写作方向,这让小学生在写作的时候,心中往往无话可说,这种教学方式,没有真情实感,只是为了完成应试教育而进行的学习,这种教学模式只会培养考试机器,不能有效的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在这种教学方式使得学生在学习的初始阶段,没有一个正确的思想认识,所以这种教学方式是教学中最大的失误。
(三)反馈效果不尽人意
在教育的起始阶段,学校对学生写作能力的设定仅仅要求他们表达出自身的情感。在写作的初始阶段,学生往往能够表达出自身的情感戏好。但是教师却不能及时的意识到,教师进行修改的过程中评语较为单一,这些都不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学生也不能对自身有一个准确的判断标准,对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不能正确的进行表达。在一段时间后,学生自然不会主动的关注评语的内容,教师的评语就起不到有效的作用,自然就无法完成教学的目标。
        二、提升小学生写作效果的策略
        (一)激发学生阅读和写作兴趣,增强以读促写意识
        兴趣能够促使学生主动的参与作文教学中来,它能够有效的推动学生对事物进行认知、探索事物的真理,所以,教师应当通过对学生进行鼓励的方式,尤其是对一些学习成绩并不理想的学生要给予及时的关注,让学生在课堂中回答一些普通的阅读问题,在对其点所写的文章进行点评时,教师要为其寻找亮点。

例如,在作文讲评课中,教师要针对于一部分学困生,对比于之前阶段的表现对其指出哪些方面取得了进步,并及时的给予学生诸如“你真棒”“你能行”的鼓励词语。评价一些优学习成绩较好的优等生上,首先要肯定其写作的成绩 ,再从语言是否优美、情感的表达事都充分、表达符号是否应用正确、文章内容事都充实等诸多方面指出文章中的不足之处,教师应当及时的给予建议。与此?同时,在学生进行阅读的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思考,自己阅读的内容是否能够促进写作,真正实现阅读和写作紧密相连,并且还要加强学生和学生、学生和老师之间进行交流,大力推动要进行分享式的阅读方法。比如,教师要在班级里定期开设读书体验感想总结会,让学生和大家共同分享自己最近阅读的文章,谈谈在阅读过程中的收获,并且要对自己的阅读过后的读书笔记进行展示,教师也可以设定某一主题,以随机的形式邀请一些学生共同探讨交流,和老师何同学分享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感受。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当充分对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插图。进行合理化的教学利用,更深层次的挖掘小学生的写作文的潜能,对课本的内容进行二次加工和创造,最大限度地调动起学生的感官感受。比如,在学生学习《晏子使楚》一课时,我通过以下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依据《晏子使楚》中第一则故事情节进行改写,同时还可以让学生进行现场的表演。
        课程背景:在春秋末期时,晏子带领随从们走到城关門口,随从就开始招呼楚国人打开城关门,接下来,进行接待的人(神情很匆忙)……楚王(面无表情、冷若冰霜)……接待的人员(傲慢且趾高气扬)……晏子(气定神闲)……楚王(无奈)……接待的人员(紧锁眉头、愁眉苦脸)。这种通过对课程内容进行扩写最终编写成故事的教学形式,不仅能够引发学生对于写作的兴趣,而且还能对学生的想象力进行有效训练,让学生对教材内容进行充分理解,且让教材内容得到有效的利用。
        (二)加强情感阅读和模拟仿写,培养以读促写能力
        阅读是学生对语言进行体会的途径,教师应当及时的鼓励学生,让学生进行大声朗读,在阅读中体会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让学生能够更近距离地走近作者的内心世界,对作者在文章中的词语是运用何种表达方式进行深刻体会。比如,教师组织学生阅读《圆明园的毁灭》的文章后,我随机对同学进行点名,让学生在朗读课文后的感受进行简要描述,所有学生在阅读后,对列强侵略中国感受到国家的和深深的愤怒情绪时,我让学生再一次用自己充满愤怒的情绪对教材内容进行朗读,让学生再次阅读时能够淋漓尽致的表达自己的情绪。
        其次,学生在进行语言上的学习的最开始阶段都要以模仿的方式进行,所以,教师应当对小学生直观式的思维特点进行运用,通过练习文章的表达方法、对文章体裁进行模仿、借鉴例文中的修辞手法、对文章中的好句进行扩写、对语句进行缩写和仿写的形式强化学生的写作能力。比如,《坐井观天》一课的教学中,文章结尾处的句子是“不信,你跳出井口来看一看吧。”教师可以让学生想象青蛙最后是怎样跳出井的?青蛙跳出井后,青蛙在外面的世界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想呢?让学生围绕以上问题,对文章结尾进行续写,并最终整理在课本上,整理过后,和课文一同进行朗读。又比如,在《鲸》这一课文的时候,我要求同学们根据课文的主题和中心思想,写出一份对鲸的做的介绍。
        三、结语
        综上所述,以读促写的作文教学模式,并非是速成的,它需要日积月累的 坚持。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通过提升学生的阅读和写作的兴趣、强化写作素材和写作技巧的积累、增强情感共鸣阅读和模拟句式仿写的方式,达到提升阅读和写作的技能的效果。让阅读和写作真正达到互相促进、互相融合,合二为一的功效。只有通过这样的方式,才能在写作训练中达到事半功倍的功效,才能够最大化的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胡杨.以读促写 让小学生爱上写作[J].作文成功之路,2021(14):55.
        [2][1]范兰菊.以读导写 以写促读——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有效策略的研究[J].学周刊,2021(13):47-4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