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萍
广西百色市右江区大楞乡百乐小学 530042
摘要 : 城乡之间巨大的教育鸿沟反映了教育公平性的恶化。众所周知,教育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根本前提。在现代社会中,受教育程度已经成为社会分层的重要基础,它与一个人的就业和收入密切相关。由于社会资源(例如财富和权力)的巨大差异,平等的受教育机会是人们参与竞争并向上发展的唯一希望。
关键词:农村教育;主导功能;错位与抉择论
一、引言
教育以及通过教育获得的知识和技能是指导社会流动的重要机制。实际上,以前的拨款和农业税都不是贫困的主要根源。农民成为弱势群体的原因是他们的教育水平低以及缺乏各种知识和技能导致他们在就业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从而限制了他们进入社会主流。
二、农村学校教育的现状
由于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父母一味追求高等教育,周末和暑假被一所补习班占用,这严重压制了儿童的权利并剥夺了儿童的基本权利。目前,仍然有很多家庭。父亲不务正业,母亲文化程度不高,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也很贫乏(有留守孩子的家庭更为严重)。家庭教育的缺乏使家庭教育越来越“偏离轨道”。
三、错位与抉择论农村学校教育的主导功能和路向
1.促进农村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育质量
农村教育的健康发展应该进一步提高乡村教师的专业素养和专业素养,增强他们在教学活动中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尤其重视农村学校校长的培训,提高教育教学的领导水平和能力。我们必须从农村学校的实际出发,适应当地情况采取措施,并且要灵活多样。另外,由于教师在高等学校接受城市模式的教育和培训不同,因此应该结合农村的实际情况,提供有关农村教育和农村文化的现实和现状的课程,以便对教师有一定的了解。改革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以满足农村学生的需求,而不是照搬城市教育模式。新课程改革后,农村教育已经建立了针对中央,地方和学校课程的三级管理体系。校本课程的开发设计不仅为教师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而且对农村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农村教师不仅要具有课程开发意识,还要具有多种校本课程开发能力。这些都促进了农村教师专业素质和能力的提高。最后,农村教师应突破学校与农村社区之间的壁垒,深入社区,与群众进行更多的交流,了解农村的现实状况和农民的需求,密切学校与社区之间的关系,促进农村的健康和谐发展。
2.建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评价体系
在当前的农村教育体制下,教育只是选拔人才的工具。结果,分数已成为衡量教育程度的衡量教学质量的主要手段。在此评估系统中,学校和教师以测试棒为中心,作为所有教学工作的起点。学生成为考试机器,他们每天匆匆忙忙地阅读书本和测试问题,为考试做准备。智力教育已成为学校教学的唯一目标,道德教育,审美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体育教育和其他素质的培养早已被人们遗忘。这种功利评价机制严重阻碍了农村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因此,要恢复教育的真实价值,农村教育必须建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评价体系,使人的充分发展成为衡量教育质量的主要标准。在“以人为本”的评估体系中,智力教育只是其中之一。同时,将人的道德品格,审美品位,心理健康,能力训练,人文精神修养,实践活动等方面纳入评价,形成了多元化,多层次的综合评价体系,从而对综合素质进行了评价。特别是高考制度必须转变知识考试的形式,实行多重录取标准,建立高考面试制度,全面考核各个方面的学生素质,鼓励学生的专业发展和人格发展。 简而言之,在“错位与抉择论”的农村教育指导下,“对农村教育质量的评估取决于农村教育能否使农村成员在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知识和能力上全面,和谐,健康地发展。
3.改革农村教育管理体制,树立因地制宜的原则
众所周知,教育是教师,学生和环境相互作用的一种社会活动。可以看出,环境是教育过程中的关键因素。人的健康发展需要良好的教育环境。目前,教育行政部门对乡村学校的管理过于严格。最初属于学校本身的一些教育和教学权也已被教育管理部门接管。因此,学校过于统一,无法适应每个地区的特定条件。教学效率低下,削弱了学校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严重制约了人们全面发展的自由和积极性。例如,盛行的“学校合并”运动由于忽视了各个地区的具体情况,给农村教育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因此,教育行政部门应该下放教育管理权,加强学校自治,使学校成为真正的教育主体,而不仅仅是教育政策的执行者。 同时,学校管理应向农村社区开放,鼓励村民积极参与学校管理,打破学校与社区的鸿沟,将学校融入社区。这样,农村教育管理体制就形成了由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和社区共同治理的局面。总体而言,教育行政部门提出了农村教育发展规划的基本原则和总体方向,学校和社区根据这些原则和方向,结合自身的具体情况,制定了学校教育发展的具体措施。这样,不仅可以执行政策,而且可以提高农村教育的适应性,灵活性和多样性。因此,在农村教育的发展中,必须始终贯彻因地制宜的政策,使农村教育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为人的自由和个性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真正把人的发展和发展摆在首位。需求是教育的核心。贯彻“错位与抉择”的理念。
4.规范教师的领导作用
如果在一定程度上发挥教师的领导作用,学生的学习将不可避免地进入积极的和支配的地位。强调学生的主体性不是削弱和限制教师的主导作用,而是在强调主体性的同时进一步规范教师的主导作用,以便将其置于教学位置,控制课堂教学过程,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在确定学习方向,重点,难点突破和学习方法的指导上。教师致力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提供成功的机会,成为“引擎”,并努力在最佳时机发挥领导作用。
5.农村教育应与城市教育区分开来
就农村学校而言,师生面临的环境和生活与城市教育有很大的不同。将城市教育强加于农村教育不符合教育规律。因此,建立农村教育职能必须以农村的社会,文化和经济背景为基础,并以农民及其子女的具体生活为基础。只有这样,农村教育才能成为农民的教育,是农民寻求幸福的教育,而不仅仅是城市的复制品。教育本身是高度实用的,适应当地情况的措施应成为教育发展的总原则。因此,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地区应具有不同的教育功能定位,然后构建不同的教育体系,课程体系和评价体系。正如吴康宁所说:“在一个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平衡的国家,不同地区的教育实际上完全有可能承担某些社会职能(或社会预防和调整,或社会调整或社会更新)。”教师的领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南,评估者和监管者中。最高的主观性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主动探索并找到获取知识的方法。
结语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也是发展的主体。所有的教育和教学活动都必须服务和服从学生,并充分动员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通过学生的积极思考,探索,发现和创造,学生可以充分发挥其主要作用,并成为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 庄碧光 . 学校教育在公民意识培养中的意义 尧 问题与对策 [D]. 福州 院 福建师范大学 袁2003院7-8.
[2] 黄河清 . 家庭教育与 学校教育的比较研究[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 渊 教育科学版 冤袁2002渊6冤院28.
[3] 苏霍姆林斯基 .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 [M].天津 院 天津人民教育出版社 袁1981院4.
[4] 霍国强 .野 家庭教育学校化 冶 的反思及对策思考 [J]. 中小学德育 袁2017渊9冤院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