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走进中学心理健康教育

发表时间:2021/6/22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55卷第6期   作者:覃道攀1 骆治中2
[导读] 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竞争压力的增大,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当代中学生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意识等方面可能会遇到或产生各种心理问题。
        覃道攀1  骆治中2
        1湖南省常德市荷花中学   2 湖南省常德市第十三中学  
        摘要: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竞争压力的增大,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当代中学生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意识等方面可能会遇到或产生各种心理问题。本文试图探索出一条以互联网为载体的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途径,以期弥补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不足,有效地缓解中学生心理问题。
        关键词:互联网+;心理健康教育;内涵;原则;策略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培养的人才必须具备优良的心理品质和完善的人格。中学阶段正处于“心理断乳时期”或“心理危机时期”。处于这一特殊时期的中学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如若不及时疏导,便会影响他们的身心发展和健全人格的形成。
        而反观传统的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由于其服务对象有限,时空制约明显,教育成本较高等因素的制约,已不能紧跟时代和学生的发展需求。所以,利用互联网的互动性、开放性等特点,探索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途径,成为了现在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努力方向。
        一、“互联网+”环境下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
        “互联网+”环境下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就是立足于中学生的教育现状和心理特点,将心理健康教育与互联网进行深度融合,使之内容更加多元,形式更加多样,数据更加精准,从而提升教育效果。
        二、“互联网+”环境下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
        1.精准性原则。青少年的心理因人而异,纷繁复杂。大数据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供心理健康教育所需的相关数据,为学生个人的心理需求提供精准的分析。
        2.主体性原则。长期以来,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受师资和课时的制约,往往侧重于群体教育,但随着时代的发展,青少年的心理越来越呈现出个体性差异。我们要突出青少年的主体地位,由学生的问题入手,真正体现适合学生的教育。
        3.新颖性原则。青少年是各年龄段中接受网络信息最快的群体,要设计新颖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从而吸引学生积极参与网上心理健康教育。
        4.发展性原则。青少年心理问题的出现原因是复杂的,解决起来也不可能一撮而就。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围绕学生的心理变化而不断做出调整,呈现出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
        5.自助性原则。学生可以在教师不在场的情况下,根据自己的需求,在网上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和方式,以解决心理困扰。

这样能够有效地节约教育成本,扩大教育面。
        三、“互联网+”环境下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1.开展网络心理咨询。网络心理咨询指以互联网为载体,综合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用微信、QQ、在线咨询等方式帮助学生解决其心理问题的过程,具有传统心理咨询无法替代的优势。在虚拟的网络中,学生可以隐藏其真实身份,保护隐私的同时,也利于学生敞开心扉,畅所欲言。
        2.进行网上心理测评。通过网络测评系统,对学生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并以客观数据和报告显示出来,从而为学校全面、真实地了解学生提供科学支撑。当然,也应注意测评结果因学生测评时心理状态的不同,而不能作为其心理是否健康的唯一标准。我们现在用的是瑞格心理教育信息化管理系统。
        3.建设网络心理微课程。结合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和实际需要,有针对性地把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扰和家长在教育过程中遇到的困惑作为内容,制作成微课程,并且进行系统地整理分类挂在互联网上,方便学生和家长学习。这不仅延伸了教师的课堂教学,同时也能使教学效果大大提高。
        4.提升心理教师素质。教师作为教育的主体,要想深入、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就必须提升教师的自身素质。尤其是依托于网络的心理健康教育,对于教师的要求更高。一方面要引导教师认清新形势下的心理健康教育与互联网融合的必要性,更新其教育观念;另一方面要帮助教师转变心理健康教育行为,提高对网络技术的应用能力。
        5.建立微信公众号。现在是移动互联网时代,刷微信已经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我们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建立微信公众号,实现和特定群体的信息的推送,使我们的心理健康教育更及时、更有针对性,甚至利用其互动功能,还能在线解答实际问题。
        
        互联网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带来了理念与形式的改变,对中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更是一次巨大机遇与挑战。顺应时代的要求,走出一条以互联网为载体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途径,不仅是保证传统教育顺利稳定进行的重要补充,也是当今社会与时代发展的需要,更是我国实施九年义务教育的助推剂。

参考文献:
        [1]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S].2012年修订.
        [2]杨巍.“互联网+”时代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转变[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6(18).
        [3]胡旻.“互联网+”背景下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模式[J].西部素质教育,2019(19).
        
        【本文系湖南省教育信息技术研究2018年度课题(课题立项号:HNETR18089)的《“互联网+”环境下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成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