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信息技术小组合作竞赛学习的实践

发表时间:2021/6/22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55卷第6期   作者:张燕
[导读] 作为一门以实践性、应用性为主的综合性学科,初中信息技术旨在切实培育学生驾驭、整合、收集、筛选、利用信息的能力,并利用所学信息技术知识来解决现实生活问题。

        张燕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第104中学    831400
        摘要:作为一门以实践性、应用性为主的综合性学科,初中信息技术旨在切实培育学生驾驭、整合、收集、筛选、利用信息的能力,并利用所学信息技术知识来解决现实生活问题。而必要的竞赛与协作、互动与竞争,则可以切实提升教学的互动性与竞技性,让学生在相互之间的竞争与交互中深入理解信息技术学科之内涵,获得基本信息素养与综合能力的发展。同时,就一些农村地域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开展现状而言,由于师生思想认识的不足,以致很多具有实践性、操作性的教学活动开展往往以理论教学与强制灌输所替代,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并未得到充分发展。对此,教师引起重视与关注,并以小组合作竞赛学习模式为引领,构建起全新教学生态,多为学生提供一些具有竞争性、实践性、比赛性的学习机会,鼓励学生在竞赛中验证自己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发现自身学习领域存在的不足与缺憾,获得认知夙愿的释放与综合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农村初中;信息技术;小组合作竞赛学习;实践
        与小学合作学习模式不同的是,由于竞赛元素的融合,使学生之间的竞争意识、互动意识得到切实强化,更利于农村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效能的提升。而且,学生在参与竞赛的过程中,组内学生之间的协作意识、互助意识必将得到更好发展,存留于农村初中信息技术教学领域的诸多弊端也会得到有效化解。更为重要的是,由于不同小组之间学生的认知特性存在差异,以致其在小组内的作用发挥也不尽相同,更利于学生信息技术学习领域各类问题的发现、困惑的突破、认知的提升。且从不同方面消除了由于学生之间参与不足、认知欠缺而导致的教学问题的出现,实现了对于学生自觉能动性的充分激活与全面调动,更利于农村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效能的强化。因此,针对农村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所存在的各类问题与显著弊端,教师应加强对小组合作竞赛学习的实践。对设计一些与学生认知特性相契合的竞赛活动,为不同小组之间、同一小组之内学生提供更多彼此督促、共同发展的机会,让学生在小组合作竞赛学习的驱使与引领下,切实提升自身信息素养,全面增强实践应用能力,在彼此协作、互相学习、自主参与、竞赛比拼中更好学习信息技术知识,获得核心素养的深度塑造。
        一、创设合作竞赛氛围,让学生在参与竞赛中培养学习兴趣
        小组合作竞赛学习在农村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实践,必须以科学的竞赛小组构建与竞赛机制确立为前提。如果教师对小组的划分不够合理、对竞赛机制的确立不够科学,势必难以切实发挥小组合作竞赛学习的作用,预期教学效果自然不够理想。因此,教师应从竞赛氛围创设出发,通过对学生学习实际与认知现状的了解,来设定教学任务,并在学生参与竞赛前明确要求与标准,以确保小组合作竞赛学习的开展更具针对性、实效性,更利于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而且,为了切实调动每一个学生投身小组合作竞赛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教师还需要加强对不同学生的鼓励与引导,以消除其在竞赛过程中的畏惧与恐慌,敢于放手实践,在操作与应用中感知信息技术的魅力,借助小组带动,通过彼此勉励,让学生沉浸在欢快、愉悦的竞赛生态内学习信息技术知识吗,提升自身综合能力。例如,在开展“亲密接触多媒体”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充分理解多媒体技术的含义,进而掌握图形、图像的获取方法,并对图形图像加工工具的功能特点灵活掌控。教师可以以小组合作竞赛学习为引领,并借助微课与PPT引导,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学习教学内容。随后结合组内合作学习情况,由教师设定竞赛任务:以小组为单位自主制作有关“春天”的幻灯片。并结合各小组之间的完成情况,对其予以评价。通过小组之间的竞赛,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与掌握。


        二、设计合作竞赛活动,让学生在开展竞赛中激活认知潜能
        正处于青春期、叛逆期的农村初中学生,个性意识更强,且具有很强的竞争夙愿。而必要性竞赛活动的设计,既增添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与丰富性,又实现了对学生协作、互助、竞争能力的培育。因此,教师应加强对各类竞赛活动的设计,并将其与学生认知发展有机关联起来,让学生在竞赛中获得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同时,为了切实激发每一个学生的认知潜能,使小组合作竞赛学习的开展更为充分、高效,教师还需要加强对诸如生活素材、现实问题等资源的借助,有意在教学中设置一些具有探究性、发散性的竞赛类问题,组织学生在组合协作中逐个化解、逐一突破,以全面强化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塑造。例如,在开展“信息与信息技术”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在实践与操作的基础上充分了解信息概念及其特征,进而正确辨别信息的真伪,并合理使用信息技术,初步尝试组装计算机,掌握常用软件的安装和卸载等。教师可以在完成教学指导后,以小组为单位引入不同计算机部件,让学生在小组合作的基础上开展计算机组装。通过小组之间的竞赛,强化对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在竞赛中提升学生合理利用所学知识来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素养。
        三、落实合作竞赛指导,让学生在进行竞赛中彼此学习借鉴
        针对学生合作竞赛过程中所出现的错误,产生的问题,遇到的困惑等,教师应加强指导与分析,并将其作为宝贵的资源予以重点强调,以确保学生对所学信息技术知识获得更为充分、全面、深入的掌握。同时,教师应多关注不同小组之间、同一小组之内不同学生在竞赛与合作过程中的表现与反应,并对其加强督促、鼓励、指引,帮助其树立起参与竞赛的自信与动力,以更好参与至竞赛过程之中,获得对于信息技术能力与素养的培育。必要时,教师还可以结合学生参与竞赛的是情况,就竞赛的要求、标准等适当调控,以切实降低竞赛难度,让学生在积极参与、合作互促中获得提升与发展。例如,在开展与“电子邮件”有关的内容教学时,教师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设置合作竞赛活动,并提前准备好各小组之间竞赛所需要的竞赛材料或者链接,然后在完成基础知识教学后,让小组之间开展竞赛,比一比哪个小组发送的“邮件”更快,内容更规范,操作更娴熟。通过竞赛的驱动,让学生就自己的学习现状与问题予以完善,在彼此借鉴中获得信息素养的塑造。
        四、结论
        总之,受到地域条件、资源配备、环境因素、思想认识等影响,以致农村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开展,与新课改、新课标等要求依然存在一些差距。而切实强化农村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效能,全面促进农村初中学习信息素养培育,则成为新时代信息技术学科必须彰显的育人使命。这使得教师必须加强对教学方式方法、手段措施的创新与变革,并借助诸多针对性、实效性、科学性实践策略的实施,将农村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推向全新高度。而小组合作竞赛学习的诸多优势,使其在农村初中信息技术教学领域的实践,有着很强的必要性与现实性。基于此,教师在借助小组合作竞赛学习落实农村初中信息教学指导时,应以学生实际与具体知识为基础,科学建构竞赛小组、适时优化教学模式、切实延展教学路径,将诸多与学生认知特性相关联、相契合的竞赛机制深度融合至学生信息技术知识学习领域,以通过小组合作竞赛学习作用的发挥,来强化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育,使农村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开展更为科学、深入、高效。
参考文献:
        [1]刘安宁.例谈初中信息技术课中小组合作学习改进策略[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9(01):46-48.
        [2]马印忠.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开展方案研究[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18(11):68+91.
        [3]赵丽萍.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读写算,2018(30):239.
        [4]郭成才.农村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探析[J].考试周刊,2012(14):111-1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