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要塞——军事战斗中的“凯尔卡门”

发表时间:2021/6/22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55卷第6期   作者:叶林韬 王登岳
[导读] 当人们提起军事,会联想到武器、军队、情报等等,但其实在军事国防领域,有一扇“凯尔卡门”容易被人忽视,那就是“水利要塞”。
        叶林韬   王登岳
        浙江水利水电学院 浙江杭州 310018
        摘要:当人们提起军事,会联想到武器、军队、情报等等,但其实在军事国防领域,有一扇“凯尔卡门”容易被人忽视,那就是“水利要塞”。看似没有关联的水利要塞,在军事领域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回顾历史的长河,我们发现在许多战役中,水利系统与军事密切相关。着眼现在,我们整理分析国内水利系统,通过对比剖析,不断完善水利系统并展望未来,使水利要塞与军事战斗达到一个“相互促进、互利共赢”的状态。
        关键词:水利要塞 军事战斗 重要地位
一、历史中水利要塞在军事战斗中的地位
         水是民生之本,在人们日常生活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水利系统则是被认定为国家基础设施。面对快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和现代化军事设备,人们把关注的目光纷纷涌向智能化设备以及高科技军事武器,但往往会忽视“水利要塞”在军事作战的重要地位。正如穆罕默德二世的军队攻占东罗马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时,通过一扇被守军忽视的城门“凯尔卡门”,得以破城,千年帝国面临灭亡。军事战斗时人们往往处于紧张状态,很容易忘记一些“细小却很关键”的方面,所以我们必须提前做好准备,研究“水利要塞在军事战斗中的重要地位”就显得尤为关键。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只有在以往的经验教训中不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才能在未来的军事国防中有所突破和创新。以下则是两个有关水利的战争的例子。
古代时期,也许设备并没有像现在这么发达,但是“掌握地形、利用水势”的技巧已经被人们熟知和掌握了。公元279年,秦昭襄王命令白起率领秦军攻打楚国,秦军进逼楚国首都郢都,久攻不下,双方处于相持胶着状态,胜负难分。秦军如不能尽快拿下郢都,就可能在接下来的消耗战中一无所获。白起察看战场环境,发现距离郢都不远百里的武安镇有一条蛮河,河水川流不息,水势很大。于是想出对策,决定以水代兵,引水灌城,达到消灭敌特的目的。他命令人开挖新渠,将蛮河之水引到郢都,结果水漫郢都,大败楚军,迫使楚国迁都别处。在大自然的力量面前,人类的力量显得有限,如何把水利要塞的力量转化成军事力量的武器,显得尤为重要。
在国际大战中,如何快速削弱对方军事力量的问题尤为突出。鲁尔区内有欧洲最大的默内水坝以及其他两座大坝为其提供工业上所需要的水和电力。二战爆发后,这些水坝虽然不直接服务于军事战争,但是却提供了战争的必需品。因此在伦敦遭到德军轰炸后,英国空军也制定了“西线空中作战计划”。在与美国盟友在会议上进行研讨后,英国的攻击目标被设定在鲁尔区内的三座水坝上。这次轰炸,使默内大坝被撕裂了一个超过150米的大口子。1.3亿立方米的洪流从决口喷涌而出。坝下的水电站顷刻被毁灭。与此同时,位于鲁尔工业区内的另外两座大坝也相继崩溃,洪水顺着河道席卷而来,瞬间吞噬了125座军械所,80平方公里的煤矿设备被大水卷走。3万人的生命在睡梦中被夺走,德国军队遭到毁灭性打击。在军事空袭过程中,我们发现,往往基础设施以及人口稠密地区是轰炸的首要目标。
在军事作战中,“战术问题”总是间接决定着军事的胜利与否。不管是美国对朝鲜的水利设施轰炸还是新中国刚成立时期敌特分子对水利要塞的投炸行为,都是以“制造混乱”为目的,他们把“军事战场”转移到“社会人民”,企图通过水利要塞扩大军事战斗范围、增大军事威力。
通过历史事件的整理我们发现,军事战斗中我们往往采用“空袭轰炸”的方式,有针对性的对“水利要塞”进行破坏。

而水利系统关乎社会人民,进而间接性地影响后续的战斗状态,因为水利系统的奔溃,往往不是短期能修复和弥补的,所以在军事战斗的敌后战场,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而社会人民产生的消极情绪也会严重影响军事战斗的进度。

二、水利要塞在军事战斗中的现状及其分析
时空稍纵,新军事革命在世界范围内已经蓬勃发展。随着国家的迅猛发展,我国的水利系统也不断完善和强化,但在不但进步和改善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隐患。
在最新的调查中(特别是来自中国工程院院刊的图表中),针对“世界主要国家坝高30m以上大坝数量”的统计,中国位于榜首,并且超过第二名接近六倍。这个数据中,我们能看到水利事业的迅猛发展以及国力的不断增强。
在坝高前十名中,我国就占了四个名额。相比于前十名的其他国家,他们仅有一个占领名额。这也充分反映了我国在坝高方面有着自己的建筑经验。
而相比于坝高,我国的抽水蓄能装机总量虽然没有位居第一,但是总体水平却处于前列,仅次于日本和美国。而相比较而言,坝高对人民社会的影响力微乎其微,由于地形等地理位置因素影响居多。“蓄能装机”的总量影响着人们的衣食住行,相当于生活必需品。
我们着眼于“世界装机容量前十名的工程”却发现竟然有五项工程被选入其中,对比前面的总量,我们可以发现中国的蓄能装机存在“蓄能相差悬殊,装机水平不均衡”的现象。
看了以上的我国水利要塞数据,我们发现我国水利存在着“坝高量大”、“装机量足”的优势,但其实里面潜藏着军事危机。“坝高量大”的水利工程一旦遭遇袭击,那么它所产生的水势以及爆发力就越大,如果没有提前的警惕,将带来的军事损失会更加严重。而“装机量足”遇到轰炸,将导致电力系统的奔溃,人民以及军事阵地都可能遇到供电问题。所以,“利用优势、减少风险”显得尤为重要。

三、未来展望及优化
针对上述水利要塞在军事战斗中的隐患,我们要有危机和警惕意识。在二战发生的英国对德国“三个大坝轰炸”事件,多国已经签订条约禁止,但是谁也不能保证以后的军事袭击中将不在出现轰炸水利设施的情况,为此我们提出以下优化。
该优化分为两个大的方面即国家部门以及人民群众。首先军事部门要加强勘察,对本国的领土、领空、领海等不同区域进行守卫。其次,水利专家在追求水利系统完善的同时,要注重因“坝高量大、装机量足”带来的隐患,在设计水利设施时多考虑军事要素,做到防患于未然。
在新闻中我们会听到类似情报泄密等问题,很多秘密进行的情报工作者找准目标,对我国本土人民下手。拍摄相关军事基地照片、带有不良目的地参观水利要塞,并最后通过发送相关信息,泄露国家秘密。有时候看似不起眼的几张照片可能潜藏着军事危机,所以作为人民群众我们要杜绝此类事件的发生。此类事件将影响“安全性工程”。如果真正遇到军事战斗中水利设施被轰炸的情况,人民的反应间接性影响着作战态势,一定要保持冷静的态度。制造社会混乱就是敌人袭击水利要塞的根本目的,所以这也是一场心理战,所谓的心理战即针对人员意志进行战斗。它不单单需要军人,需要国家政府,更需要的是人民。

四、结论
通过以上的历史事件回顾,我们体会到了在军事战斗中水利要塞“易被忽略却至关重要”的地位;在国情水利系统的分析中我们发现自己的优势,并深层次挖掘其中隐藏的军事危机;针对隐患,我们从不同角度提出建议与优化。所以,我们在考虑“军事战斗”中绝不能遗忘“水利要塞”,同时在设计“水利要塞”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军事要素”,保证两者相互弥补和促进。


参考文献
[1]黄立军.《信息边疆》[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3:4
[2]贾金生《中国水利水电工程发展》[J]中国工程院院刊《Engineering》,2016(3):302-312
[3]谭跃进陈英武.《军事系统工程中国军事百科全书(第二版)学科分册》[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8:141
[4]David L. Adamy?(美).《电子战原理与实践》[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