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对核心素养培育的价值与意义

发表时间:2021/6/22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55卷第6期   作者:杨艳 权太喜
[导读] 作为自职业教育领域派生而出的概念,核心素养是职业教育培育人才的内在价值诉求。
        杨艳  权太喜
        山东省淄博市技师学院 255000
        摘要:作为自职业教育领域派生而出的概念,核心素养是职业教育培育人才的内在价值诉求。现阶段我国职业院校核心素养教育亟待解决定位模糊、内容碎片化、培育过程脱离情境、评价体系不完备等问题。创新创业教育作为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教育模式,内有职业教育培养人才的内在驱动力,外有国家政策的支持和推动,它对职业院校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是重要且必要的。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在解决核心素养培育碎片化、培育过程脱离真实情境、评价体系不完善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    创新创业教育职业院校;核心素养;价值意义
        近几年来,核心素养已经逐步成为描述我国教育目标和教育政策的重要概念[1]。学界普遍认可的说法是,核心素养这一概念源自职业教育领域,因
        为competence一词所指的是个体对某项工作或职业的胜任能力,这在经合组织(OECD)发布的权威报告、欧盟发布的以及美国21世纪核心素养框架中均可考。强调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意义在于厘清教育究竟“培养什么人”的问题。教育部提到,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研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举措职业院校学生的核心素养强调通过职业教育培养个体从事某种职业、掌握某项技能的关键能力,是一种人才培养内在的价值标准,同样应是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内在诉求和刚需所在。
        二、职业院校核心素养培育的问题分析
        (一)培育目标定位不准确
        当前,职业院校的核心素养常常与德育混为一谈,德育课程过多地承载了核心素养培育的责任。事实上,核心素养培育不仅仅是思想教育,也不是单纯的德育。从核心素养的概念看,核心素养包含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两大部分,如果说必备品格的培育就是德育的话,那么关键能力也不能通过德育获得提升。所以说,德育是核心素养培育的核心,是核心素养培育的导向,但职业院校的素养培育不能简化为德育。
        (二)培育内容碎片化
        一些科技、人文、体育、社会实践活动随意性强,流于形式。班主任常常通过谈心谈话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但只是“就事论事”,缺乏系统性。学科核心素养的框架和内容虽然已经基本明确,但专业任课教师在课堂上依旧侧重知识的教授和技能的训练,能真正将学科核心素养融入教学过程的寥寥无几。整体而言,核心素养培育体系尚未建立,核心素养培育尚处于教师“单打独斗”、独自摸索的
        状态,实效性不强。
        (三)培育过程脱离真实情境
        职业院校的学生核心素养具有鲜明的职业特色,必然要求强调职业情境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但是,当前职业院校的日常教学还是以讲授式为主,即使是实训课也多是在校内重复性操作,学生很难接触到真实的职业情境,也就难以获得综合性的能力和情境性的素养。
        (四)核心素养评价体系未建立
        尽管关于核心素养的研究还在不断地推进,研究的成果也越来越丰富,但是目前学界尚未形成有效的核心素养考核评价标准体系。实际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评价缺乏依据,评价无从谈起,实施效果难以衡量,这也影响了职业院校实施核心素养培育工作的积极性。


        三、职业院校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必要性分析
        我国创新创业教育之规范化起步始于2002年教育部在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九所高校启动的创业教育试点工作,意在以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为引导,从各试点院校中发展独具特色的创业教育模式,为建设创新型国家积蓄力量。目前,学界虽然对创新创业教育并没有统一且固定的概念界定,但认可它有着培养创新型人才、培养创业意识与创新精神的内核,有着创新性、创造性和实用性的特征。一言以蔽之,创新创业教育本质上是一种实用性与创造性兼容的教育。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广阔空间,使创新创业教育模式能在学校中落地生根、生生不息。由此可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不仅是培育职业院校学生核心素养的内在需求,职业院校同样也是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实施的源头活水。二者在理念基础上拥有较高的适配性与契合度,互为内生动力,因此,创新创业教育拥有着较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三、职业院校依托创新创业教育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具体策略
        推行创新创业教育是实现我国职业院校学生核心素养深度培育的必要条件。离开创新创业教育,我国职业院校学生核心素养培育将呈疲软态势。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在解决核心素养培育碎片化、培育过程脱离真实情境、评价体系不完善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一)以创新创业教育修正核心素养教育的目标错位
        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是核心素养培育的目标之一,把创新创业教育纳入核心素养培育的范畴,可以纠正将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等同于学生德育的定位错误,回归核心素养教育的本源。
        (二)以创新创业教育为载体实现核心素养教育的起步
        课程体系是教育理念落地的重要载体。当前我国核心素养教育的课程、师资、教材都还处于空白状态。相较于核心素养而言,创新创业教育在我国实施和发展的实践历程更长一些,课程体系也相对更为完善。目前,创新创业教育基本形成了具有面向全体学生的普及型课程、面向有专业特长和创新创业潜力学生的专业课程、创新创业实践活动课程三个层次的课程体系,在高等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领域已经开发了一批质量较高的创新创业教材,培养了一批创新创业教育教师。在核心素养培育的起步阶段,以创新创业教育为载体实施核心素养教育,能基本解决核心素养教育的课程、教材和师资缺乏问题。
        (三)利用创新创业活动创建核心素养教育情境
        创新创业教育是一种不能停留在理论层面或者说知识层面的教育,十分强调教育的情境性,这一点与核心素养教育相一致。特别是以培养学生创新创业实际运用能力为目标的实践活动课程中,真实的任务、项目离不开情境。
        (四)借鉴创新创业教育完善核心素养培育评价体系
        创新创业大赛是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活动型的创新创业教育。近年来,中国的各类创新创业比赛越来越多,比赛涉及的专业领域也越来越多。在学生中比较有影响力的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已经连续举办5届,“挑战杯——彩虹人生”全国职业学校创新创效创业大赛也已经举办了3届。这些教育部等多个行政部门举办的全国性大赛不仅为职业院校学生提供了难得的创新创业实战平台和机会,也为我国创新创业教育建立了较为科学全面权威的评价体系。核心素养培育的评价体系可以也应该在借鉴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的基础上得以发展。
        参考文献
        [1]刘云杉.“核心素养”的局限:兼论教育目标的古今之变[J].全球教育展望,2017(1):35-46.
        [2]核心素养研究课题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J].中国教育学刊,2016(10):1-3.
        [3]]师曼,刘晟,刘霞,周平艳,陈有义,刘坚,魏锐.21世纪核心素养的框架及要素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3):29-37,11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