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晓丽
广东省东莞外国语学校 523413
摘要:随着现代社会对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各路学者们也开始对这两者的规律普适性展开探索,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统一普适无疑是现代科学发展的统一趋势,也是现代科技发展的必然。而本文就通过一节历史课程对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规律普适性初探展开探讨。
关键词:社会科学;自然科学;规律普适性;古代科技;宋元时期
案例背景
中国古代科技体系有着悠久的历史,滥觞于秦汉时期,在三国五代时期得到了较大的发展,最后于宋元时期攀升到整个古代科技发展体系的顶峰。宋元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朵绚丽的奇葩,农业上生产能力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在经济上也有着前代无所能及的繁荣,而本文探讨的重点则同样在是宋元时期发展到顶峰的科技方面,在这一段时期中,古代四大发明中的三大发明(指南针、火药以及活字印刷)都同时出现在这个时候,不仅仅是闻名世界的四大发明出现在这个时候,其他天文、数学、地理……等等科学领域同样都获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无疑,要寻求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规律的普适性,我们就要从宋元时期的科学成就入手,从科学成就出发。
案例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宋元时期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及向世界的传播,由此进一步了解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
(2)能力目标:通过引导学生对课本和课件中图片的观察、想象以及对具体材料的分析,探究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的发明过程,了解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规律普适性初探。
教学分析
当前,学生有了一定的独立自主的阅读能力,并且对历史故事特别感兴趣。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也掌握了一定的中国古代历史知识,较为优秀的学生可以独立进行初步的自主学习。其次,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一些学习方法也有浅层次的认识。但是在表达方面还不够准确,容易受到别人的影响而限制自己的想象或者表达能力,本人的实际情况出发,在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探讨中帮助学生切实开展历史学习。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激发兴趣:
(一)导入语:
我国古代科学体系发展历经了秦汉、三国五代、宋元三个时期,最终于宋元时期攀上了发展的顶峰。在笔者看来,我们要对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规律展开探索,无疑就要对科学成就、科学发展历程进行梳理,只有这样我们才有可能找出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规律发展的普适性。
(二)了解背景
1、从人文科学谈起
教师出示ppt内容:人文科学,顾名思义,我们从字面上就可以看出人文科学是关乎"人"的科学,也同时是区别于自然科学或是社会科学的一种相对独立的科学类别。确认识我国古代人文科学发展的历程,也离不开自然科学的对比映照。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运用“历史小锦囊”里的方法,尝试小组进行讨论自学,说说你对人文科学有什么了解?
学生开展讨论以及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自从春秋时期开始,新兴地主阶级就与刚刚新生的封建社会一同开展了一场在我国人文科学发展历史上相当重要的思想运动——百家争鸣,儒家、墨家等等诸子百家在这场运动中突破了一系列条条框框,也为后来政治制度的不断发展提供了基石。由此,当时的思想之纷繁、学术之盛行、政治之宽松可见一斑,这无疑给人文科学的后继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助推。
2、从自然科学谈起
从农业生产的生产方式来看,中国古代时期的农业生产力发展主要依靠与农业生产经验以及依赖于农业生产的个体,小农经济体系决定了封建王朝不可能也毫无必要去分出额外的生产力和收入去供给毫无生产力产出的科技人员,或许古代唯一能够与科技有所联系的也只有秦汉至南朝中朝廷的钦天监一职。
固然,中国古代似乎并没有产生体系化和理论化的自然科学,但是从秦汉到宋元时期政府逐渐重文轻武的政策偏向毫无疑问的也刺激着广大民众的创新研究热情,不论是"吏民献器械法式甚众",还是"郑和下西洋",都出现在这个时期,宋元时期政府面对民间的"科研之风"也持着开放、鼓励支持的态度,因此,依靠经验而成的"科学"就在宋元时期发展到了顶峰。
教师提问:结合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谈谈你是怎么理解他们的?汇报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引导.
(三)走进宋元时代的科学技术成就
教师首先带领学生回顾:宋元灿烂文化的科技成就:三大发明的应用、传播和意义,北宋毕昇、元代王祯领先于世界的科技成果等。
①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到了元代,著名的科学家王祯在《农书》中对木活字技术作了系统的总结并有所创新,发明了转轮排字法。元朝中期,出现了铜活字印刷
北宋泥活字→木制活字→元代王祯转轮排字法→元中期铜制活字
②指南针火药的应用
指南针北宋末年开始用于航海
火药:到宋代开始运用于军事,并由阿拉伯人传到了欧洲
③航海技术的发展
宋元由于航海技术的进步,南方的海上贸易频繁,海路交通发达。
(四) 放手学,让学生体会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普适性探讨
出示PPT内容:我们可以发现,当统治者期盼改变,希望自己与覆灭的前代有所不同的时候,科技发展的速度最快。不过这样的局面会随着封建统治的逐渐稳定而发生改变,俗话说:开疆拓土易,守业守成难。在统治稳定的情况下统治者创新、改变的思路会产生极大的变化,转变为保持、发展。这时候统治者对于思想上、政治上的"不和之声"也会更加敏感,文字狱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出现,这时候科技发展也就相应出现滞泄。
自己感受内容,PPT出示自学要求:请同学们自学PPT内容,说说你读懂了什么?古代科技发展有轨迹吗?发展的轨迹是怎么样呢?
(五)小结
我们在生活中可以发现,任何事物都有其出生、发展最后逐渐衰亡的过程,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也提到过:事物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循环往复或是螺旋上升的过程,同时量变引起质变,一件事物数量的不断累积到最后能够引起其质量的变化。自然科学也在时代发展中与人文科学在科学系统结构、机制环境和功能上达成了统一,又同时受到当下时代环境中器物的文化(经济上)、制度文化(政治上)以及精神上(思想)的文化所共同构成的大文化环境的影响中。
教学反思
夏禹龙在《社会科学学》中提到过:"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可以认为是计算机的硬件部分,社会科学则相当于计算机软件部分。"
教师提问:当下的中国社会,要怎样才能做到“计算机”的不断发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