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春和
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摘要:高中政治是一门培养学生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的学科,对于学生良好人格的塑造和培养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高中政治教师要积极地提高对该学科的重视力度,不断的对促进政治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提升的方法和策略进行分析、探索和创新,全面的运用创新化的教学理念、创新化的教学手段和创新化的教学策略,进一步地提升政治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效能,从而促进学生更好地开展学习,助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将就高中政治有效教学策略进行探索。
关键词: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探索
引言
高中政治学科理论性较强,多年来,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课堂教学方法单一,主要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学习较被动,其结果教师讲得口干舌燥,而学生听的却是昏昏沉沉。这种陈旧的教学模式的根本弊病在于抹杀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过多得占据了学生的学习时间和活动机会,从而导致学生厌学情绪严重,课堂教学气氛单调乏味而没有生气,最终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新课改强调课堂教学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因此,作为高中政治教师一定要摒弃陈旧的教学观念,探索适于新课改和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法,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等多方面的学习能力,变过去的“要我学”为“我要学”,创建高质高效的高中政治课堂教学。
一、高中政治教学现状
1.1 高中政治学科地位的改变
传统的高中教育中,政治课程教学知识内容比较乏味、枯燥,教学方法是统一的“填鸭式”教学,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展示,让学生丧失了政治学习的兴趣。在传统的观念中,大部分家长和教师觉得选择理科,未来的大学专业选择和毕业之后的就业选择的范围更加广泛,导致投入理科学习的学生数量越来越多,学生在理科学习中投入的精力越来越多,严重抑制了学生政治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传统的文科学生,要承受语数外450分的大比例总分值的压力,在文科学习中政治学科也在被逐渐边缘化。新高考要求学生政治学科合格后方可参加高考,这就意味着政治学科考试成绩会作为高考录取的重要参考依据,学生必须加强日常政治课程学习,才能保证政治学科学习效率和成绩。受新高考要求的影响,政治学科在高中的地位有所提升,教师、学生和家长对政治科目更加重视。
1.2 强调理论、缺乏实践
理论性较高是政治课程的学科特点,这就导致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理论讲授过多,课堂实践缺乏。政治知识具有一定的枯燥性,在生涩难懂的同时还缺乏趣味性,教师的教学经常缺乏与实际的结合和相应的知识背景和拓展知识的延伸,导致政治课堂教学内容的枯燥和生涩,课堂气氛不活跃,学生思维停滞,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灵活掌握和变通,更不利于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在一起,通过实践来检验所学的理论知识,在高中政治课的教学中,有的讲师只会一味的给学生灌输政治理论知识,而忽视了实践的重要性。这种情况就导致了学生虽然理论知识得到了提高,但是在实践运用这一块却很茫然。如果没有了实践教学,学生将没有办法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也无法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1.3 缺乏趣味性较强的教学策略
目前的高中生大多是2000年后出生的,他们的思想比较活跃,人格相对独立,相对于前几代人,他们对课堂教学更有自己明确的期望和要求,希望在学习深奥理论同时,必须伴有电子游戏般的过程乐趣,从以往的学习中我们可以看到政治教学的过程非常的枯燥,由于教师的教学方式比较单一,在教学侧率上也没有创新,没有办法激发学生的兴趣。政治学科有理论多,知识点广泛的特性,很多老师没有办法把这两点融合到一起,学生提不起兴趣,很多学生开始出现了排斥的心里,这种情况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新时期高中政治教学的策略
2.1 做好备课工作是基础
精准化、扎实化和高质量的课前备课工作是政治教师教师优化教学设计、合理安排教学流程的重要途径,也是教师全面了解学生、了解教材和把握教学规律的前提,高中政治教师要深刻理解备课工作的重要性,积极的在教学前进行更加精准和全面的备课,为课堂高效的教学做好准备。例如,在学习《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教学内容时,政治教师要做好备课工作。其一,精研学情、教材。学情分析和教材研究是教师进行备课的必要环节,也是提升教学针对性的重要途径,高中政治教师要精准的对教材和学情进行钻研。对于学情要积极的通过课堂教学评价、师生谈话、摸底考试、综合测评等途径,来对班级学生的学习方法使用、学习状态和综合学习能力等进行有效把握,对于教材要通过观看对应的教案、教学设计、说课稿和优秀高中政治教师交谈等途径,来对该节课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进行了解。其二,设计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开展高效教学的方向指引,也是提升政治课堂教学针对性和有效性的重要手段,高中政治教师要进一步的提升教学目标设计的有效性。例如,该节课的教学目标可以设计为:了解商品的两种属性;掌握货币的基本职能;对纸币的产生和发展有一定的了解等等,为课堂的精准施教打好基础。
2.2 把握时代脉搏,做到理论与实际有机结合
生活是一个大舞台,在这个大舞台上有无数与政治学科知识相关的鲜活例子,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如果能够将生硬的政治学科知识与鲜活的例子结合起来,那么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作为一名高中政治教师,应该时刻掌握时代的脉搏,使政治课堂实现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的有效结合,并做到时政教育与课本内容互相补充。政治是社会的窗口,教师要引导学生多关注国内外的大事;同时教师要经常组织学生开展“时事简评”,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政治见解。新课程理念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因此,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应该能够和社会现实进行有效的整合。目前,小组讨论教学方法已被广泛使用,它有利于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合作精神,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如果能适当组织学生对一些现实问题进行讨论,将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2.3 联系实际生活,体现政治学科价值
政治知识是随着实际生活而不断发生变化的一门学科,与实际生活相辅相成,所以新课程改革中倡导政治教师要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生活元素有意识地引入到课堂实践活动当中,让学生获取具有现实价值的政治知识。基于此,在新时期的教育环境中,身为高中政治教师的我们应当注重联系实际生活,养成在课堂实践活动中体现政治学科价值的良好习惯,从而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学习政治知识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增强学生学习政治知识的内在动力,提高学生将所学政治知识应用在实际生活中的实践能力,实现改善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效率的目标。
结束语
总而言之,新时代、新高考背景下,高中政治教学不仅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开始的课程,而是要通过有效的政治教学使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树立正确价值观念、以兴趣为导快乐完成高中学习任务。
参考文献:
[1] 吕瑛.高中政治教学渗透立德树人理念的实践策略谈谈[J].高考,2019(19):149.
[2] 袁迎燕.核心素养视野下高中政治教学策略探析[J].基础教育论坛,2020(17):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