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语境下如何加强高职院校辅导员师德师风建设

发表时间:2021/6/22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55卷第6期   作者:周芸
[导读] 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的第一标准,辅导员老师作为高校思政教育的中坚力量,素质的高低关系到是否能办好教育的前提和基础。

        周芸
        山东电子职业技术学院 山东省济南市250200
        【摘要】 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的第一标准,辅导员老师作为高校思政教育的中坚力量,素质的高低关系到是否能办好教育的前提和基础。在新媒体日益发展的今天,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辅导员的工作规律,分析创新方法,旨在提高高职院校辅导员的师德师风建设。
        【关键词】高职院校;新媒体;师德师风
        零_引言
        高等学校肩负着人才培养、文化传承与创新、社会服务的职能。2018年9月10日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发表讲话,肯定广大教师的重要贡献,并指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体系。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对于师德师风做过论断,曾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高为师”为老师的基础性工作,作为老师要有扎实的学识、过硬的教学能力、勤勉的教学态度、科学的教学方法。“身正为范”指的是教师是高尚人格的化身,教师的言行就是学生可供参照的道德标准,辅导员教师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坚力量要做到“身高为师,身正为范”。
        高职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一分子,有责任打造专业化、职业化的辅导员教师队伍,以师德师风建设为抓手,强化辅导员老师的社会责任感,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一、师德师风的网络文化内涵
(1)对于辅导员师德师风的一般化理解
        师德师风作为一种精神文明,隐形校园文化,是一种被大众所认同的教师行为规范的最高体现。作为大专院校的辅导员不仅要有潜心教书育人的态度,更要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道德修养。坚持以师德师风作为教师素质评价的第一标准,以立德树人的第一要务。作为大学生的知心朋友,一定要有良好的师德师风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2)师德师风是一种重要的网络文化
        师德师风作为一类概念,一种符号,主观建构成的一种智力、美学发展一般过程,作为教师的一群人,代表的一种网络言论行为方式,用特定美学文化创作的作品或者实践的文化现象。作为一个具有时代性特色的动词,是随着网络时代的变化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的。伴随着时代的发展,师德师风的内容更加丰富,含义也越来越广泛,在网络文化中,高校思政教移动营销课程你想学到什么?你想用什么形式学习?注重内在与外在相结合,严管与厚爱相并重,在不断激发辅导员内在动力的同时为外在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新媒体语境下高职院校改进师德师风的重要性
        据调查显示大学生作为抖音、快手、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用户的主力军,同时不同程度的大学生也面临理想信念不清晰、网络文化意识淡薄、网络舆论价值不清晰,使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有利条件。在新媒体发展的今天如何利用新媒体创新工作思路方法、拓宽思维平台、达成全程、全员、全方位的育人体系尤为重要。
        坚持育人为导向,形成健康向上的育人环境,推动大学生能力培养,价值观念的养成,以师德师风的隐形文化来激励大学生勤奋好学。
        新媒体下高职院校辅导员的师德师风以网络为载体,包括大学生网络言论、校园公众号建设等形式,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构筑社会主义网络文化精神高地。
三、新媒体语境下高职院校师师德师风建设的有效途径;
        在网络文化日益发展的今天,辅导员以师德师风为载体,贯彻新时代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 , 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劳筑师德防线,因材施教与以德施教相结合,潜心教书育人,努力成为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指导者和正确的引路人。高职院校要针对目前学校关于辅导员师德师风出现的问题进行专门的引导,狠抓落实,强化辅导员的责任意识,不断推进辅导员师德师风建设的常态化和制度化。


        1.完善体制机制建设
        高职院校中辅导员教师的师德师风是评价一位老师的根本标准,高等职业院校要抓住新媒体的契机,把握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把握学生成长规律。以立德树人为指导,优化教师布局,使辅导员朝着专业化、职业化方向发展。由之前的注重单一技能评价教师标准,学校、学生、家长、社会、企业共同参与,转变为多元化评价方式,更加注重高职院校辅导员师德师风从全员参与角度进行收纳意见和改进。
        拓宽对于辅导员的技能培养,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教育引导辅导员教师以人为本,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为指南。在工作中创造良好的精神氛围,互惠、互助的道德品质,全面关怀。使师德师风作为大众所认同的普遍价值观、入行论理,具有动态美学特征,具有多层次性。
        2.利用新媒体契机带来的舆论导向性
        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坚力量,在思想上引导学生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开展社会主义价值观、中国梦等教育,首先要把握当代高职院校大学生的行为特点,以及作为00后的思想状况,针对高职院校大学生的思维活跃,价值观缺失。对于自我定位不清晰等特点进行点对点教育,帮助学生处理好择业交友、做好大专院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帮助学生解决,生活学习的具体问题。同时在传承和传播中华文化的基础上要进行不断的创新和再造,针对当下不同的社会现象,师德师风存在的问题进德师风文化,以适应时代的变化,加强创新观念,从而针对高职院校不同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师德师风工作建设的不断深化。
        当代大学生同样具有“皮格马利翁效应”,学生的向师性,提出了辅导员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在新媒体日益发展的今天,新媒体赋予辅导员教师在网络言论方面的独立性,当下海量信息遍布于网络之时,辅导员教师拥有充分的赋权利性,要给予学生传递平等、理性包容的信息量,引导学生多关注公共事务、远离八卦。身教重于言教,在教育广大学生进行社会实践的同时,教师应该主动开展丰富的社会实践,深入了解世界大势,党情,国情,社会情况,民情,从自身出发,强化爱国主义教育,教育强国。在互联网言论自由的时代,辅导员教师要用实践来批判理性,发表的言论要说理,而不是非理性评价。新媒体开放的机遇下,要引导学生懂得倾听他人,完善补充自己的观点,尊重不一样的观点。
        3.打造新媒体文化品牌
        新媒体给予高校辅导员教师广阔的创新空间,运用互联网+、创新网络育人环境,做好四个以深入。辅导员要全方位,增强育人的主动性,时效性,真正的把师德师风做到实处,教书与育人相结合,把师德师风贯穿于整个教育生涯全方位,同时做好“两个一”,打造品牌化项目群,利用学院公众号推出“一师一情”辅导员专栏、“一班一品”兼职班主任专栏,进行宣传。线上视频班会与线下网络思政育人相结合,兼职班主任和辅导员做好基础性思政工作。
        开展的第二课堂,发掘其育人功能。开设主题性特色早晚自习活动,比赛,为学生搭建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平台。在各班建立家长微信群,与家长定时交流分享学生在学校的状态,分享学校生活做好家校合作。树立先进的典型,做好示范引领和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做好辐射效果,形成树典型,榜样就在我们身边,用真人真事传递师德师风的丰富内涵。引导广大辅导员做好自我教育,自我警示作用,自我激励,坚守道德底线,做好常态化的宣传引导工作,做到师德师风机制化、常态化发展。
        作为高职院校的辅导员要做到坚持公平原则,做好学生奖助贷免补日常工作和学生班风建设、学风建设。
        对于高职学生不同的年龄特点,社会行为规范进行因材施教,做好四个回归,真正的做到学生的良师益友,与学生一起做好时间、社会服务等相关事项。培养和造就一代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学生,在新媒体语境下拓宽辅导员教师队伍的师德师风建设尤其重要。引导广大辅导员教师树立职业理想,教育广大教师提高职业道德水平,打造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辅导员教师队伍。
        参考文献:
[1]徐晓艳.师德建设在大学文化建设中的地位、作用和路径[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 12) .
[2]浦卫忠,周敏. 高校师德建设理论与实践[M]. 北京: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
[3]周杰.文化视角谈高校师德师风建设[M].高等农业教育,2012-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