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晓清
茂名市茂南区鳌头镇柑子园小学 广东省 525022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表达能力的重要性,其次对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同时给出了几点提高小学生表达能力的有效教学措施,旨在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水平,提高小学生的表达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表达能力;有效;教学措施
根据《课程标准》的内容,小学语文教学更加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其中表达能力的培养是关键的一环。在此背景下,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提高小学生的表达能力是对小学语文教师提出的新挑战。
一、培养学生表达能力的重要性
以长远目光来看,良好的表达能力是和谐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的润滑剂,甚至是适应个人发展、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基本技能之一。因此,小学作为语言学习的黄金时期,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摆正自身不重视表达能力培养的观点,转变传统的理念,运用创新的语文授课方式持续提升小学生的表达能力。小学语文教师注重对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不仅可以构建和谐的师生、生生关系,还唤醒了课堂活力,而且也切实将表达能力培养融入课堂互动中。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观念有待转变
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仅仅注重采用成绩至上的评价方式,而忽略了他们对语文技能的掌握。在实际授课中,教师通常采用以教师为中心开展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老师一味灌输,限制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创造力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也使学生没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见解。在这一模式下成长起来的学生尽管考试成绩上看不出问题,但实际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却极度欠缺。这样的模式,学生难以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对他们将来的语文学习并无多大的益处,反而会给他们表达能力和成长产生了负面影响。
(二)教学方式传统单一
语文教学是一个系统的、循序渐进的工作,尤其注重学生自我想法的表达。然而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进行语文教学的方式依旧传统而单一,往往采用朗读、背诵、分段讲解的老方法。这一方面是受到语文评价方式的限制,另一方面则应归咎于语文教师的教学创新能力不足,无法采用多样化教学对学生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指导,使学生的学习方式限制在固有的框架内,难以接触到更多更有趣、更有效的表达方式和技巧,限制了学生表达能力的提高。
(三)表达能力锻炼不足
近年来,小学生减负成了大家普遍关注的问题。受到教学资源、环境压力等方面的影响,当前小学教学中,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往往更加重视如何及时的完成教学任务,学生面临的学习任务越来越重,造成了小学生表达能力缺少锻炼的问题。在实际教学中,学生仅有的表达能力锻炼机会是通过回答课堂上的问题和老师要求当堂完成的作文写作。这短暂的锻炼机会,无法满足学生的表达欲望。而在课下,学生的时间往往被大量的作业占据,难以有专门用于进行表达能力锻炼的时间。这些都造成了小学生表达能力锻炼不足的问题。
三、提高小学生表达能力的有效教学措施
(一)教师要及时转变观念
培养小学生的表达能力首先要从及时转变教师观念着手。教师应该在充分学习《课程标准》,尤其是关于习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的要求,转变原来的教学观念,将提高小学生思维强度、创造意识和交流能力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运用多种创新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积极表达,逐渐使学生的表达能力得到提高。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20课《金字塔》这篇课文时,我用多媒体教学平台,结合“金字塔夕照”和“不可思议的金字塔”这两部分的内容,为学生播放关于金字塔的图片、视频或者相关影片,引起他们学习兴趣的同时,提升他们的表述欲念。在观看结束后,我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说一说他们了解的有关金字塔的知识或者传说故事,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课堂表达机会。课下,我以金字塔为题,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创作一篇小故事,并在班级内互相传阅。利用这样的方式有效提高了学生的说话和写作表达能力。
(二)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表达能力
语文是一门注重生活的学科,它来自于生活更加需要运用于生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样要充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在生活中寻找学习素材,加强语文课堂教学实效。同时,在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中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促使学生将语文知识结合自己的思考运用于实际生活中。
在使用人教版语文教科书之前,我们茂名地区采用的小学语文教材版本是语文S版。我到至今都还记得多年前教学语文S版六年级下册第26课苏叔阳的《理想的风筝》这一课后的情景。我带领学生去学校篮球场开展放风筝活动。学生在放风筝的过程中想到了课文中刘老师仅靠一条右腿带领学生放风筝的画面,结合当下欢乐的活动氛围,使他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刘老师身上所具备的优秀品质。活动后,我要求学生以此次放风筝活动为主体写一篇作文,许多学生的作文中都提到了《理想的风筝》这篇课文中的刘老师,并对他表达了敬意。通过这次活动,我感受到:生活化的教学方式相比于教师直白的陈述,不仅能够使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课文中所蕴含的情感,也有利于学生提高表达自身情感的能力。后来,在教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18课《只有一个地球》时,我也采用同样的方法。先通过多媒体播放图片或视频,再让学生课后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然后通过所看到的关于环保方面的情况,最后来发表自己的“如何去保护环境”的看法。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比老师的直白陈述更有效果。
(三)重视习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的教学
人教版教科书中每个单元都独立编排习作、口语交际或者综合性学习的内容。很多教师并不重视这几个方面内容的教学,认为这不是考试重点。在教学时,也只是流于形式,只言片语,蜻蜓点水式简单概括,学生的表达能力得不到针对性的系统的训练,表达能力也得不到有效的提高。
教师应该明确:学生的表达能力既包括口语表达能力又包括书面表达。教师应该重视这几个方面的教学。在教学时,教师结合课时的内容要求,有针对性地播放一些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图片、视频或者是相关的影片,激发起学生表达的欲望,让他们想表达敢表达会表达。学生通过习作的学习,可以提高他们的书面表达能力,使他们将所见所闻所感,有条理地用文字表达出来。口语交际是的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直观表现形式,在相对短暂的时间内,学生将自己的想法通过口头语言的形式与他人分享、交流 ,具有口语化、随意性强的特点。综合性学习可写可说,规模可大可小,活动方式多样,给予学生提高表达能力的空间比较大。
这几个模块的学习,就是专门为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而设的。教师只要设计好课程,认真上好课,给学生系统的针对性的专业的指导,相信学生会学到良好的表达技巧,他们的表达能力会有很大的提高。
综上所述,对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是小学语文教师的一项极为重要的教学内容。在实际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不应该忽视对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小学语文教师要及时转变自身教学观念,善于运用创新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引导他们在生活情境中发挥表达的作用,并且重视语文教材中习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的教学内容,给予学生系统的针对性的专业的指导,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为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和全面发展提供助力。
参考文献:
[1]张慧萍.小学语文高年级教学回归生活的教学策略分析[J].语文课内外.2019.
[2]朱沙.浅议小学语文有效教学[J].读写算(教师版):素质教育论坛.2016.
[3]吴斌峰.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培养对策[J].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教学研究.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