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良琴
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龙溪镇苏村学校 516100
摘要:在新课改背景下,为了使小学音乐课堂焕发新的生机,需要教师关注学生的感受,展开情感教育、创设多样情境,使教学工作“声情并茂”。为此,教师应基于学科育人特点,注重美育与情育的融合,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使其获取乐理知识,融入到教学情境当中。在师生交互、沉浸式教学中,让学生展开演唱、乐曲弹奏、肢体律动等,对他们形成积极的情感引导,使学生形成丰富的音乐学习感受,提升自身的审美能力,具有音乐素养,实现“情美合一”。
关键词:情感教育;小学音乐;课堂情境;创设
一、引言
新课标指出“应在满足学生精神文化需求的基础上,使其具有音乐感悟与艺术表现力,促进学生学科素养发展[1]”。体现美育学科独特的育人优势,使小学生放松身心,全情投入到音乐教学活动当中,需要教师重视对情感教育的合理运用,给学生创设趣味、多样、鲜活的课堂情境。从而,激发他们的音乐学习兴趣,使其形成审美体验,陶冶小学生的情操,促进智育启蒙。在提升其艺术感知力与创造力中,使学生展开多边交往、情感沟通,融入课堂教学情境之中。
二、情感教育下小学音乐课堂情境构建价值
(一)有助于促进美育实施
新课标强调“音乐是一门集人文性、审美性、实践性等于一身的学科,为实现‘以美育人’,教师需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爱好[2]”。拉近小学生与艺术学科之间的距离,促进情感教育,激发他们内心对乐曲、舞蹈等学习兴趣,使其感受音乐的力量,创设多样课堂教学情境,有助于突显学科育人优势,使学生了解音乐,让教育工作面向班级中的所有学生,助力他们的个性化成长,提升小学生的审美能力。从而,让学生获取音乐知识技能,加深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印象,达成高效教学目标。
(二)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
重视对情感教育的运用,结合音乐教学内容构建不同的情境,促进学生展开体验性学习,有助于在沉浸、感知、观察、实践中助力学生认知升级。并且,这也有助于小学生形成完善的人格,使其聆听不同乐曲,感受其节奏、旋律变化,在深入情境中进行学习思考,形成较为直观地情感体验,满足他们的情感需求。
继而,使小学生具有乐观、阳光、积极的心态。比如:在《让我们荡起双桨》《我和我的祖国》《长江我的家》等歌曲演唱中,创设公园游玩、抗击疫情、长江奔腾等不同的情境,触发小学生的多感官体验,使其用愉悦轻快、热血沸腾、铿锵有力等不同的情绪,进行歌曲的演绎。在情感教育中,使学生具有艺术修养,具有健康的心理,助力他们的全面发展。
(三)有助于增强音乐理解
摒弃单一的学唱歌、识乐谱、弹乐器教学,注重情感引导,为学生创设音乐课堂情境,有利于使学生形成新的音乐理解。
毕竟,每个孩子的学习感受、情感发展、艺术感知能力等都是不一样的。摆脱定式教学模式束缚,有助于在情感教育中,让学生深入到情境中去,体现小学音乐教学奠基性,帮助学生获取音乐知识,使其形成独特的体验,让他们探寻与思考生活、生命的真谛。在尊重小学生个体学习感受中,使其有意识地获取多元知识,不断充实自我,提高艺术品位,形成音乐理解。
三、情感教育下小学音乐课堂情境创设策略
(一)创设生活情境,触发内心情感
在新课标理念指导下,基于对情感教育的运用,创设小学音乐课堂情境,促进学生的融入,应秉持适宜性、合理性、层递性原则。在调动学生音乐学习兴趣中,促进小学生的快速理解、积极融入。为此,教师应在情感教育中,构建生活化情境,能够引发小学生的共鸣,使其展开音乐学习。
例如:在《感恩的心》教学中,教师可在教学中使学生回忆自己与父母相处的点滴。这一阶段的学生,心智尚不成熟,独立意识逐渐增强,有时候表现较为叛逆,可能会与父母在生活中产生摩擦或冲突,认为父母根本不理解自己。通过情感教学,构建生动的音乐课堂情境,使学生感受爸爸妈妈浓浓的爱,使其具有感恩之心。在多声部深情演唱中,使学生进行手语表演,让学生在感恩父母养育之恩中,具有友爱他人、关注弱势群体的意识。
(二)通过语言构建,营造生动情境
促进情感教育的融入,进行对小学音乐课堂情境创设,还应使学生发挥自身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为此,教师可通过对语言的运用,使学生产生内心的感动,让情境创设变得更有趣。
例如:在《美丽的夏牧场》教学中,教师应具有教学整合意识,联系学生在语文中学过的《草原》《大青树下的小学》等文本,使其认识到“我国是一个多民族融合发展的大家庭[3]”。在语言构建中创设情境,使学生在脑海中勾勒出草原一望无垠、辽阔宽广的景象。接着,可播放乐曲,使学生用wu轻声跟着合唱,并试着感受哈萨克族人民对草原的深厚感情。再分发给学生手铃,进行视听演唱,用琴声帮他们伴奏,使其认识符点音符,带着对草原的热爱与赞美之情,进行演唱学习。此外,可引入律动教学,在介绍新疆少数民族人民能歌善舞时,使学生进行简单舞蹈动作的学习,满足他们的多样艺术学习需求,实现趣味教学,让学生犹如置身于大草原中,跟着音乐起舞、进行身体律动,点燃学生的音乐学习热情。
(三)聚焦即兴表演,打造鲜活课堂
积极地响应新课标要求,促进情感教育,展开情境创设,还可进行即兴表演,给学生更多展示自我的机会。让他们建立音乐学习自信,使课堂教学氛围更加生动,为学生打造精彩纷呈、请教交融的课堂[4]。
例如:在《卡普里岛》教学后,可以情境创设的方式,将传统民歌与意大利民歌进行对比。使学生用清脆、嘹亮的声音演唱《山丹丹开花红艳艳》,以优美、明朗的声音演唱《卡普里岛》。并促进情感教育,构建多样性情境,使学生感受陕北的民风纯补;水城的别样魅力。可以“趣味接龙”的方式,展开课堂即兴表演,让学生注意对休止符的把握,感受不同歌曲的旋律特点,自主跟唱,并体会不同民歌中的情绪。
(四)注重教学拓展,促进情感升华
提升情感教育有效性,创设生动的课堂情境,还应关注音乐教学拓展问题。
在《美丽的家乡》教学中,应激发小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并促进生生互动。以混合教学的方式,让学生在课下预习,了解不同的器乐,初步感知音乐旋律的特点。在课堂中,可进行差异化教学,使学生进行口风琴、少数民族舞蹈、指挥及演唱学习。为他们讲述音乐故事,创设真实情景,组织班内表演,使学生身着民族服饰,进行伴奏、演唱、指挥与舞蹈表演,使其调整自我情绪,投入到情境教学中。
四、结语
总之,促进情感教育在音乐课堂情境创设中的应用,提升教学效率,培养学生学科素养,并非一朝一夕之功。教师不仅应把握音乐学科的育人特点,具有“学生本位”教育思想,还应当注重对创新教学辅助工具的运用,在语言构建、信息化教学、教学素材发掘中,化身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构建者、参与者,尊重并突出学生在情境教学之中的主体地位,发挥他们的中心作用。从而,增强小学音乐课堂人文性、多彩性与趣味性,使他们全身心的感知美,形成创造美的意识,具有欣赏美和表现美的能力[5]。
参考文献:
[1]魏云红.浅析基于情感教育的小学音乐课堂情境创设[J].中国新通信,2020(1):5.
[2]黄晓玲.让育人成为自然——探寻小学音乐教学情感教育的有效落实[J].求知导刊,2020(3):20.
[3]夏洪芹.情感教学模式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渗透[J].北方音乐,2019(1):30.
[4]许梦薇.情美合一:基于情感体验的小学音乐教学探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9(6).
[5]李锳果.论情感教学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渗透——以洛阳市高新区小学为例[D].华中师范大学,20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