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专业心育教师能力培养策略探析

发表时间:2021/6/22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55卷第6期   作者:莫德姣
[导读] 近几年,我国教育界越来越重视对中小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心理健康教育在校本教育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但基层教师在心育能力上的短板也被逐渐暴露了出来。
        莫德姣
        玉林市玉州区教育局教育研究室广西 玉林537000
        摘要:近几年,我国教育界越来越重视对中小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心理健康教育在校本教育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但基层教师在心育能力上的短板也被逐渐暴露了出来。针对这一情况,本文探讨了中小学非专业心育教师能力培养的策略。
        关键词:心育教师;能力培养;策略
        近些年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媒体频频爆出中小学生轻生的报道。加强对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了我国教育界的共识。虽然许多学校配备了心理健康教师职位,但担任该职位的教师往往不具备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班主任老师也大多对心理健康教育一知半解。为了改变这一局面,在中小学全面落实并常态化运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必要对非心理学专业的心理健康教师及班主任老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技能培训。
        一、建立非专业心育教师培训体系
        (一)明确培训目标
        中小学阶段,正是学生形成成熟价值取向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关键时期,应培养学生的心理自我调节能力,帮助学生进行生涯规划,从社交能力培养角度促进学生的情商发育。
本文主要采用以学生为心育主体的方法,将心育教师应该具备的专业能力划分为四大类:第一,一般能力,主要指教师的师生互动能力、价值判断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第二,科研能力,主要包括教师的教研能力、教学资源研发能力、课程活动方案设计能力等。第三,咨询能力,主要包括咨询原理、心理问题与辅导、心理危机干预、心理测量等心理咨询专业程度较高的技能能力。第四,教学能力,主要包括团体辅导能力、家校合作能力、游戏与艺术治疗能力等。
        (二)设计培训模式
        培训模式主要包括观摩学习、集中培训、网络培训、在职进修培训这四种方式,可以依据培训对象的实际职务需求和心育教育短板,灵活选择培训模式。
观摩学习过程中,中小学可以定期组织学校非专业心育教师听取心育专业教师的心育课程,相互交流观摩学习心得。同时也可以定期邀请一些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专家在学校举办专题讲座,提高与会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基础理论知识储备。
集中培训主要以职前培训、定期小组培训等方式进行。职前培训指中小学可以对非专业心育教师进行岗前技能培训,通过一段时间的心理咨询能力、心理测量能力、心理危机干预能力的技能知识学习和实践训练,提高教师的教学胜任力。
网络培训主要是积极开发高等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学校共享的网络教学资源,从心理健康教育专业能力方面更加系统的设计各个非专业心育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相关必修课程内容,包括心理学基础课程、心理测量与统计课程、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课程内容。
在职进修培训,则是中小学以培养心育教师骨干的培训目标,与高等师范院校建立合作关系,寻找有潜力的教师进入师范院校,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的函授学习。经过培训以后回到原单位成为学习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领导组建学校内的教师心育技能培训与教研小组,提高学校的心育教师技能培训专业程度和实训效果。


        二、研发设计非专业心育教师培训课程资源
        (一)设计培训课程内容
        第一,针对心理辅导教师的培养课程内容:
        (1)团体心理辅导能力,包括对全校学生群体的发展性心理教育,以班级、年级为单位的团体心育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具体培训课程内容包括:学业发展辅导、职业发展辅导、团体辅导、青少年心理发展与健康基础知识等。
        (2)个别心理咨询能力。包括对个别学生的心理咨询进行学生心理状态评估、心理测量、心理发展危机干预、不健康心理状态疏导等职务能力。具体培训课程内容包括:咨询原理、咨询技术、心理测量与评估、青少年心理障碍心理学、中小学个别心理咨询基本技术、中小学生危机干预、青少年心理健康与变态心理学理论等。
        (3)课外心育活动组织实施能力,包括为学校组织开展大型的团体心育活动提供心育专业视角建议,协助学校开展常态化的心育活动。具体培训课程内容包括:集体教育与亲职辅导、游戏与艺术治疗。
        第二,针对班主任教师的培养课程内容:
        (1)班级心育活动的组织能力,包括设计与实施班会心理辅导活动,足迹学生进行游戏与艺术心育专题教育活动。具体培训课程包括:青少年群体活动组织能力、师生互动能力、游戏与艺术活动教学资源研发能力。
        (2)个别辅导能力,包括班主任教师要能够敏锐感知个别学生的心理问题,及时介入干预学生的不良心理状态,鼓励学生的正向心理活动,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道德准则。具体培训课程包括:青少年心理矫治与促进、青少年心理障碍疏导、青少年心理状态测量与评估。
        (3)青少年心智情商发展启发能力,包括培养学生自律、自尊、自爱等正向的心理习惯和价值取向,锻炼学生的社交能力,促进学生之间以及师生之间的正向社交关系发展。具体培训课程内容包括:青少年个性与社会性发展辅导、教学心理学。
        第三,针对普通学科教师的培训课程内容:
        (1)心理健康教育认知水平,包括要提高学科教师对心育的重视程度,让教师具备敏锐捕捉学生心理发展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让学科教师有依据学生心性发展特点进行个性化教学的能力。
        (2)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能力,包括能依据学生的心理状态和年龄特点,设计更加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学科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科教学活动参与度。
        (3)心育与学科教育融合能力,主要指在学科教学内容中融入一些对学生正向情绪、耐挫力、自律能力的教育内容。
        (二)丰富培训课程形式
在传统观摩学习、集中培训、网络培训、在职培训的基础上,中小学校还可以积极尝试新型的培训模式。例如,尝试定期开展心育教研活动:每隔一个季度在学校录播室举行心育德育联合教研活动、设计观摩心育辅导活动课、团体辅导班会课的理论知识讲座和实践课程讲评。
        心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心育教师的专业化程度直接决定了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最终成效。因此,有必要提高非专业心育教师的教学能力,从技能培训课程体系开发设计、培训模式创新优化两个角度,加大对中小学非专业教师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技能培训力度,让基层教师团队想心育、能心育。
        参考文献
        [1]姚守亮.“心育”更需找准施教“着力点”[J].人民教育,2021(06):22.
        [2]曹纺平,王金槐.培养种子教师,心育融入德育[J].中国德育,2017(03):66-6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