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丹
金苹果锦城第一中学附属小学 四川成都 610000
摘要:随着小学新课程不断改革,我国教育事业采用了许多新型教育模式,其中趣味性教学模式在小学美术教学当中广为运用。与传统教育方法不同的地方在于,趣味性教学模式更加注重学生的身心素质,能够通过各种趣味图画、操作等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自学能力等。本文将从几个方面谈论趣味性教学模式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趣味性教学模式;小学美术;应用
在小学开设美术课程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审美能力逐渐提升,美术课程在其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喜欢探索自然,寻求答案的阶段,他们善于观察,对一切充满好奇心。如果将小学生的好奇心束缚在教室内,可能会限制学生的思维,限制学生的想象能力。艺术来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美术教学不能仅仅死板地止步于课本,更应该有生机有活力,而趣味性教学模式正好能解决这一问题。
一、小学美术教学的现状
(一)学生对美术课程的不重视
现在的家长普遍认为,数理化才是正科,美术课这种副课并不纳入总分,高考也没有纳入考试范围,学生被家长灌输这种思想便对美术课不加以重视,出现了认为美术无用的思想。如果学生对美术课程不重视,就会使学生在参与该课堂时毫无耐心,无法静下心体会与探索美术的奥妙,从中学到真正的本领,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也得不到锻炼。学生如果没有对美术的热情和耐心,老师展开的趣味性教学模式将会很难达到预期效果,因此,要改变学生对美术固有的看法,需要学生和老师的共同努力。
(二)学校美术教育设施单一
部分学校并没有齐全的教学设备和师资力量,美术教学设备单一除了黑板与多媒体,教师不能利用额外的教学设备给学生开展趣味性课程。同时,学生在聆听老师对美术课程的讲解过程中,也没有办法很好地将图片与实物对应起来,简单地靠自己的脑海想象是远远不够的。目前,大多数学校对美术课程还是相对重视,但是教学设备单一是硬件问题,如果能使美术课堂的教学设备多元化,老师运用更多的工具手段开展趣味性教学,一定能将美术课程更好地呈现在学生面前。
(三)教师对趣味性模式研究不够深入
教师目前的普遍情况是,了解趣味性教学模式的必要性,但是对什么是趣味性教学,如何开展趣味性教学仍研究不深,导致在开展相关课程时不能有效抓住重点,在该模式下,学生反映不积极,没有达到趣味性教学模式的目的。教师应当改变传统观念,不能倾向于学生的学习成绩优异,而不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要想真正了解如何有效开展趣味性教学,教师就应该深入了解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扬长避短,抓住什么适合学生,怎样将美术与学生自身结合,比如了解这个阶段的学生喜欢什么的图画等。虽然美术课程并不会被纳入重大考试当中,但是素质教学中包括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以及动手能力,教师应该对学生的美术课程加以重视,深入研究如何开展好一堂趣味性美术课。同时,许多教师对开展美术课程敷衍了事,并没有结合现实与科技引导学生学习美术,通过枯燥乏味的课程使学生对美术毫无兴趣。如果教师能适当改变教学方法,那么教师在开展趣味性教学模式中将会更加顺利。
二、趣味性教学模式在应用中的问题
(一)学生对新型教学模式难以接受
面对新的教学方法,学生可能会产生不适应,传统的教育方式使学生更希望老师能够直接将内容和答案公布出来,不愿意自己动手动脑,趣味性教学模式更多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踊跃思考,而不是墨守成规,死板记忆。学生对老套式教学模式的习惯体现了学生该方面能力的欠缺,教师应该多加以鼓励学生创造,大力表扬勇于思考的学生。
我国传统教学模式更倾向于严肃安静,如果老师鼓励学生在课堂上互相讨论,交换思维,可能一时间让学生无法接受,这种学习氛围也很难提高学生对学习美术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长期处于压迫式学习氛围中,在短期也很难改变这一学习氛围,需要教师不断地鼓励,投入更多的热情。
(二)教师应用趣味性教学模式的能力不足
教师在开展趣味性教学模式的时候,需要详细了解趣味性教学模式开展的方法和意图。首先,教师应该懂得如何开展这一项趣味性教学,如何激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趣味性教学应该注重的是学生自己的思考,而不是老师加赋予学生老师的思想。此外,如果教师讲授的内容并不能吸引学生,无法激起学生的兴趣,这可能也会是学生对该趣味性教学模式难以接受的原因。为了使教师讲授的内容更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教师应该深入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性格等方面,使趣味性教学模式在小学美术中顺利展开。老师需注意简化教学内容,以通俗易懂的语言与方式进行教学,帮助学生理解,提升趣味性教学模式的实施。
三、趣味性教学模式难题的解决对策
(一)采用插入音乐教学方式
将音乐融入课堂,能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增强学生的好奇心。例如,教师为增强学生在美术课堂中的动手能力,可以开展一个与音乐有关的课程,通过音乐与美术相结合,达到趣味性教学模式的目的。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欣赏不同风格的音乐来创作自己喜欢的图画,学生在创作的过程中间接地提高了动手能力。这种方法不仅能使学生在享受音乐的同时陶醉其中,也能鼓励学生通过自己所理解的音乐利用绘画描绘出来,增强动手能力。比如,在学习《恐龙世界》课程时,学生并没有见过真正的恐龙模样,通过播放虚拟恐龙声音或者某些与恐龙相关电影的背景音乐,让学生通过想象来描绘出恐龙的外貌特征,小学美术正是利用这些途径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动脑能力,拓宽学生的想象能力。前期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欣赏画作的同时享受音乐,后期教师可以通过播放音乐,鼓励学生作画,用作画的形式描述音乐中的风景,更加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能在此过程中加强学生的想象能力。
(二)采用走出课堂教学方式
与教室中学习不同的是,如果小学美术采用走进大自然的方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感到新颖并且乐于尝试。在大自然中绘画的优点是能够通过对实物触感、视觉、嗅觉等方面掌握实物的特征,而不仅仅局限于按照课本绘画。课本中的图片也同样是来源于大自然,例如,在教师开展《画中的线条》课程时,学生可以通过在大自然中观察树叶来作画,不同的学生喜欢和选择的树叶不同,绘画出来的树叶也不尽相同。然而,如果每一个学生按照课本中的树叶作画,那么每一个学生绘画出的树叶一定都是课本的复制版。所以教师要不断地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引导学生,激发起学生对美术学习的热情和动力。
结语:小学美术对学生的创造能力以及想象能力等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趣味性教学模式的开展能够提高学生这方面的能力,比如通过学习如何绘画风景画,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想象描绘这幅画面。然而当下的小学美术并没有全面摆脱“应试教育”模式,这对提高学生各方面能力有很大影响。因此,教师应当大力开展趣味性教学模式,虽然在开展趣味性教学模式之中,仍存在许多问题,但是随着课程的深入改革,这些问题都会被一一解决,趣味性教学模式也会在小学美术课程中得到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白海霞.趣味性教学模式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实践[J].求知导刊,2020(17):85-86.
[2]赵立华.探析趣味性教学模式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科技风,2020(09):84.
[3]黄未来.增强小学美术欣赏教学趣味性的实践探索[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19(03):112.
[4]周燕.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的“趣味性”探索[J].作文成功之路(下),2018(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