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兴川
辽宁省沈阳市 文华学院110041
摘要:在上世纪80年代,兴起了认识语言教学理论,该理论涵盖了语言的应用与研究领域。认知语言学里面的很多理论,都和心理学有着密切的联系。使用认知语言学理论,能为教师的教学活动提供方便,从科学的角度上来看,认知语言学理论属于语言学的分支,也就是学习语言的根本认知,当认知的程度越高,人类学习语言就会变得更加轻松。
关键词:认知语言学;日语教学;方法研究
引言:进入新的时代后,各个国家的联系变得更紧密了,除了作为国际通用语言的英语,得到了重视之外,学习小语种也成了热潮。比如小语种中的日语,是比较热门的一个科目,不过目前在国内,很多学校基本上到了大学,才开设日语专业课程,学生此前没有专门学习过日语,所以学习基础一般比较薄弱。教师要尝试着运用认知语言学习理论,帮助学生学好日语方面的知识,本文的主要行文目的,是分析在高校日语教学活动中,应该如何运用认知语言学习理论。
一、当前高校日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没有符合该课程的教学模式
对日物流或者日语专业的学生,在进入大学阶段之后,必须要学习日语。但是从高校教学反映的情况来看,现阶段很多学校的日语教学,在形式上几乎都在模仿英语教学的模式,所以采用的教学方法比较传统化,一味地模仿其他语种的教学,学生很难掌握日语的基础,对日语的知识以及语法结构,无法达到熟练掌握的目的,没有专门的语言学习环境,学校内部开设的语言课程就变得非常鸡肋。日语课程不仅无法让学生掌握一门外语,反而成为学生的负担。
(二)分散式教学现象比较常见
分散式教学在高校的教学当中比较常见,这种方法存在很多弊端,采用这种方法会造成知识衔接的障碍,学生很难找到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因此专业领域内的学生,学习效率都不太高。科学研究表明:教学模式必须要符合语言结构特点,学习者才能找到语言课程的方法,其自身能力才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在其他语言课程中,分散式教学方法,的确能够显露出优势,的确能够提高老师们的教学质量,但在日语教学中并不能使用分散式教学方法,所以我们的老师进行生搬硬套是绝对不可取的行为。
(三)传统的教学方法太枯燥
在高等学校开设日语课程,已经有很多年的历史了。但是在日语教学方法上,还是有着教学方式乏味枯燥的特点,这个难关很难被克服,因为老师们采用的教学方法死板,意志力较为坚强的学生,平时坚持用死记硬背的办法,把老师讲述的内容记忆下来。但是一些意志力比较薄弱的学生,会因为课程无聊而主动放弃学习的机会,学生缺乏对语言的运用,在表达能力方面就非常欠缺。
二、什么是认知语言学理论
认知语言学理论最初被西方的学者提出,提出这种理论的主要目的,是构建一整套科学的学习系统,帮助学生掌握语言方面的知识。认知语言学习理论的运用,在现阶段已经见到了比较明显的成果,它不仅解决教师的教学困难,为高校日语教师带来了巨大的帮助,也让广大日语专业的学生,学到了更为专业的知识。对于教师来说大胆地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把认知语言学理论融入到平时的授课活动中,能够有效地提升教学质量,也能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强化他们的学习效果。认知语言学理论注重用有效的方法,去改变学生的语言思维,把一些隐喻、专业的语法知识,应用到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思维。认知理论有着固定的研究内容,它主要研究的就是学习经验的变化,以及在一些特殊的语言环境下,应该如何去使用语言。这种教学方法偏向于对人的感知进行构架,在正确认知的主导下,让广大学习者形成一种独立的能力,这种能力一旦成型,会影响人的终生。
三、认知语言学理论在高校日语教学中的运用方法
(一) 积极运用隐喻思维教学方法
认知语言学理论,在高等学校的语言教学中,是比较常见的一种方法。它的侧重点是对学生思维方式的点拨和引导,教师不是以最直观的形式,直接把知识呈现给学生,关键在于使用一些巧妙的方法,对学生进行点拨加强他们对语言的理解和运用。所谓的隐喻思维教学方式,其实在语言的学习中,已经被很多教师都运用过了,从语言课程的本质特点来看,如果采用隐喻的表达方法,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能力。隐喻思维教学方法属于一种语言修辞,也就是要求教师使用婉转的方法,去启发和引导学生,使用这种方法的好处就是,可以锻炼学生的推理能力,让他们的思维更有活力。让语言组织更加紧密,也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比如在某高校的日语教学中,姜老师大胆地摒弃了传统教学方法,大胆地采用隐喻思维的教学方式,要求学生用日语简单地表述自己的大学生活,可能学生要表达的内容非常宽泛,一时间找不到重点来描述。另外部分学生日语知识比较薄弱,他们根本不知道如何用现有的语言结构,去表述一段内容,不管是哪一种原因,都会影响学生的表达,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姜老师用隐喻的方式去启发学生,让学生明确自己表达的方向是什么?以及应该使用什么样的句子。经过老师的点拨之后,学生们纷纷找到了对应的思维方式。
(二)帮助学生寻找语言规律
如果把语言学习单纯地看作词汇和语法的简单拼凑,那么学生是很难找到学习规律的。作为教师始终都要明白,语言的背后是一个民族的文化积淀,这种文化积淀象征着一个民族的历史,从历史研究活动中可以明显发现,不同时期的人们,虽然在语言的表达方面存在着不同,但是始终都是可以寻找到规律的。对于学生来说只要熟悉这种规律,并且能够对规律加以运用,就能收获到更理想的学习成果,作为在高校教授日语课程的教师,在课程正式开始之前,要认真分析语言的结构,以及语言背后的文化积淀。尽可能寻找一些与该语言相关的文学作品,让学生在课余时间之内,多了解这个国家的一些文化底蕴。
(三)要重视翻译工作
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就是对这门语言加以运用,加强和该国人民的沟通,从而达到双方合作共赢的目的。在语言学习专业中,有一种较为有效的方法,一直在被人们沿用,那就是借助专业的工具,以及自己目前掌握的基础知识,对书本上的对话或者一些简单的作用,用对应的语言进行翻译。所以我们高校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工作中,必须要认识到翻译工作的重要性。在平时的课程中,要大胆要求学生对日语内容进行翻译,翻译的形式最好是日语和汉语互译,加强联系能够让学生对日语有更多的了解,在反复练习的过程中,能够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另外还要从听说读写多个角度进行教学,让学生在知晓日本的文化的基础之上,采用模仿式教学,这样学生学起来会更加轻松。比如由教师简单地阐述一个语句,学生模仿教师的构句方式,再造一个新的句子。
四、总结分析
时代在发生(发展)变化,老师的教学方法也要做出变革,在当前国际交流日益频繁的情况下,小语种的学习已经变得炙手可热。学好小语种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就业率,还能为语言交流培养专业的人才。认知语言学理论,是当前语言类型学习中,比较常用的一种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的关键点在于,帮助学生剖析思维特点,让他们掌握日语学习的规律。认知语言学习理论,侧重于对思维的引导,通过正确的思维引导,能够明显提升学生对日语的学习效果,在学习语言的同时,教师还要带领学生了解日本的文化,从浓厚的文化氛围中学习日语,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文系统地阐述了高校日语教学的不足之处,也分析了在认知语言学理论中,应该使用什么样的解决方法。对于教师来说,只要敢于打破常规采用有效的方法,学生就能抓住学习的重点,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蒋婷婷, 邵春子. 认知语言学理论在日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J]. 珠江论丛, 2019, 000(001):P.151-161.
[2]李易宣. 从认知语言学视角浅谈日语教学[J]. 知识文库, 2017, 000(020):P.139-139.
[3]张瑜. 认知语言学理论在日语"使役句"教学中的导入研究[J]. 科教导刊, 2017, 000(008): P.8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