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应注意小升初语文内容的衔接问题

发表时间:2021/6/22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6期   作者:孔煌威
[导读] 小学升初中这个阶段,对学生来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身体在成长,心理也在成长,学习会遇到很多问题,当然他们在语文学科的学习上也往往会遇到很多的困难、挫折。
        孔煌威
        大溪镇麻车屿小学
        摘要:小学升初中这个阶段,对学生来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身体在成长,心理也在成长,学习会遇到很多问题,当然他们在语文学科的学习上也往往会遇到很多的困难、挫折。笔者认为处在小学毕业班的老师,对于初中阶段学生的语文要求、学习习惯和能力没有了解,也忽视小初衔接中语文教学的重要性。就可能导致一些初中语文教师虽然花了大量精力,但学生的语文成绩仍没有多大提高,这也让许多初中语文教师深感困惑,到底哪里出现了问题。笔者着眼于小、初语文教学两方衔接,对六年级与初中一年级之间语文教学衔接中存在的差异问题、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策略,致在解决小升初语文衔接学生遇到的种种问题。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语文;小升初;衔接
        引言:许多小学生升到初中后,在一段时间内对初中语文学习感到无所适从,语文学习兴趣减退,成绩也开始下降。针对这一现象,一些初中语文教师虽然花了大量精力,但学生的语文成绩没有多大提高,这让初中语文教师深感困惑,问题的症结究竟在哪里?笔者认为,这是小学和初中语文教学的差异造成的。只有了解这些差异,并相应地做好小升初语文教学的衔接工作,才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一、小学和初中语文教学的差异
        1.教法的差异
        小升初两个教学阶段的语文主观程度完全不是一个层次,小学语文教材内容比较简单,涉及的知识点较少,而初中语文教材不仅内容加深了,而且知识点也增多了。由于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年龄都不同,使得小学教师和初中教师的教学方法也有所不同。小学语文教学涉及字、词等基础知识较多,阅读理解少,思维难度不大,所以小学教学侧重于学生的识记和浅层的理解。而初中课文容量大,思维难度大,所以初中语文教学更侧重于对阅读材料的分析理解。小学教师讲课的速度较慢,教法以朗读为主;相关知识可以反复讲,反复练,强调熟能生巧;课堂形式多样,语文活动多,强调在实践中掌握知识。而由于课文容量大,初中教师讲课的速度相对也较快,因此语文知识不能反复讲,不能反复练。初中教师讲课时注意分析点拨,同时提倡学生进行合作探究,课堂形式相对单一。在作业方面,小学书面作业简单,难度小,教师可以精批细改。而初中的作业不仅较多,而且难度也大,使得教师不容易做到精批细改。小学和初中的教法差异如此之大。而我们一些初中教师缺乏对小学语文教法的了解,在教学方法上没能做好与小学的衔接,使学生一下子难以适应初中的学习。
        2.学法的差异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小,小学语文教材内容比较简单,学习负担不重,所以教师对学生帮扶多。小学生的学习时间主要依赖教师的安排,一般学生只是单纯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就觉得已经完成了学习任务。学习方法主要是耳听、眼看、手写、心记,对课文的学习一般只是解决字词、段落意思、中心思想和写作特点等内容,在文章的阅读理解、分析方面有明显的不足。而到了初中,教材内容相I:L4,学不仅增多而且加深,对相关知识点要求充分理解并掌握,而学习则更多地体现自主性:学习时间由学生自主安排,自主预习、自主做笔记和复习功课,养成多提问、多思考、多总结的学习习惯。从小学进入初中后,学习方法由被动型转到主动型,学习方式也由记忆型转到理解型,一些学生正是在转型时出了问题,所以才感到语文学习特别吃力。
        3.评价标准的差异
        目前小学和中学在对学生的评价上存在不一致,这些不一致在课堂评价、作业评价、考试评价和综合评价中体现出来。小学教师注重鼓励性评价,而初中教师的评价相对较客观、严格。评价的差异是由这两个学段学生不同的年龄特点和学习内容所决定的。

由于小学生年龄小,升学压力不大,小学教师对学生多采用表扬和鼓励的方法:提倡学习多元化,在考试中鼓励学生大胆思考和答题,对问题允许有多个思考角度,允许有不同的答案。到了初中,教师认为学生长大了,再加上有中考升学的压力,对学生的要求变得严格,在课堂和作业评价上对学生的赞美和鼓励也就少了。
        二、小升初语文教学的有效衔接的策略
        1.改变教师观念,树立大语文世界观
        为何孩子在初中亦或是七年级的语文学习中会出现种种不适、困难?究其原因就是小学、初中老师没有树立起大语文世界观。没有将九年制义务教育看做一个完整的学段,而是将其分割开来,这样肯定是不行的,违反了学生学习的科学性。初一新生对事物的认知,在很大程度上还是属于经验型的,他们已经习惯了小学教师帮扶的教法,此时初中教师如果不先帮扶一下七年级新生,他们就会感到学习困难,从而导致一部分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减退,成绩出现滑坡。通常小学语文教学偏重于情趣,中学语文教学则偏重于理性,面对新生,初中教师应该善于把情趣和理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在课堂上要像小学教师那样充满激情的引导,课堂互动讨论多一些,等学生了解初中语文教材特点和语文学习的规律后,再循序渐进地增加一些较深层次的分析理解,这就让语文贯穿于小升初的课堂,从半扶半放的教学方式自然过渡到了学生自主独立的学习。
        2.调研学情,帮助学生转变学习模式
        小学和初中的语文科目有很大的区别,初中的难度无疑上了一个台阶,因此如果初中生仍然按照老旧的学习方法肯定是行不通的。小学生大多都无法自主完成学习任务,因此,小学教学主要以教师讲解引导为主,而初中随着学习专业的增加,课堂教学实践有限,且科目难度显著提高,因此,为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必须要引导学生培养自学能力,拓展想象力和思维能力,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而如果初中生仍然沿用小学的老套路,就会导致学习跟不上,而对语文学习降低了兴趣。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该充分考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在教学中“先扶到放”,慢慢减少对教师的依赖,从被动学习模式转变为主动学习模式。
        3.加强小学、初中学段教师的交流
        传统的语文教学,各教学阶段的老师都缺乏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交流,而如今,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就必须要重视教学的衔接工作,要让学生能够平稳的过渡到初中生活。尤其是六年级教师和七年级教师,可以一起探讨交流学生学情、课的衔接问题、小初语文教学方面的困惑等。两个学段的老师还可以加强小初语文教学衔接的理论学习,让理论去指导实践。只有在交流实践中,才能碰撞出火花,才能真正做好小初语文教学的衔接工作。如果不能很好地了解小初衔接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那么语文教学的质量肯定难以提高。
结束语: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是小学生学习母语的启蒙教育,尤其是高年级学生,即将要不如新的语文学习层次,因此,教师要善于找到初中语文与小学语文的联系,再将学生带到这个学习思路上。一切的教学方法都有体现到实际实施才有意义,新课程改革中,做必须做好小升初语文教学衔接工作,力争做到承上启下、有效衔接。
        参考文献:
        [1]龙玉成.如何做好小升初语文教学的衔接工作[J].基础教育研究,2012(20):27-28.
        [2]罗彩平.未雨绸缪促进学生幸福成长——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和小升初语文内容的衔        接问题初探[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教育科学:00254-00255.
        [3]陈钢.小升初语文教学衔接问题与应对措施探讨[J].吉林教育,2017(16):85-8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