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可行性方法

发表时间:2021/6/22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6期   作者:郭玉林
[导读] 语文作为我们的母语是其他一切学科的基石,由于现代网络文化,快餐文化的盛行,学生的语言基本功、文化素养和思维深度也受到冲击。
        郭玉林
        武汉市新洲区凤凰镇胜利小学430409
        摘要:语文作为我们的母语是其他一切学科的基石,由于现代网络文化,快餐文化的盛行,学生的语言基本功、文化素养和思维深度也受到冲击。教育要从娃娃抓起,作为一个义务教育阶段的一线教师,我总结了一些较为实用的,可操作性的可行性方法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关键词:提高课堂效率   加强课外积累       活动激发兴趣   
大量阅读,及时反馈  积极练笔,写好作文 善用奖励,慎用惩罚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个人素质发展、能力提高的必然要求。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具体来谈谈我的一点看法。提高语文素养,作为中小学生,首先要打好基础。所谓的基 础,最根本的就是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
        一、提高课堂效率。平时上课如果知识简单的满堂灌,学生听讲的效率通常不高,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上课的注意力很容易分散。因此,上课时多互动,多给学生发言的机会,让学生多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参与感。比如一篇新的课文,先让学生读两遍,把自己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问题找出来。在课堂上,学生先来相互答疑解惑,并创造不怕说错就怕不说的良好表达氛围,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并及时肯定和鼓励学生相互帮助,最后老师再来总结和提炼。正所谓不费不启,不愤不发。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师生共同探索解决问题,比直接提出问题告诉学生答案效果要好得多。 当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注意力被吸引,课堂也就变得生动起来,上课开小差,睡觉,讲闲话的情况也会少很多。课堂中还要让学生养成勤动笔的好习惯。学会在看书的时候,动笔圈划重难点,做标注和读书笔记非常重要。每堂课尽量留一点时间做课堂练习,现在的学生学习负担普遍比较大,能在课堂上完成的尽量不放到课后。
        二、加强课外的积累。 除了提高课堂效率,落实常规教学工作,要提高语文素养,还需要加强课外的积累。正如上一点所说,现在孩子压力大,作业比较多,因此课外作业的强度不宜过大。可以根据孩子学龄段,制定一个循序渐进的每日小目标。如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可以,每日积累3-5个词语、成语或者歇后语。小学高年级可以每日积累一首课外诗歌、50-100字的名言警句、读书笔记,作文素材等等。要求学生在做积累的时候把字写工整,客观上促进学生练字。这些内容比较简单,一般几分钟左右就可以完成。但是日积月累,就会养成学生动笔及开卷的好习惯。每天进步一点点,量变的积累就会产生质的飞跃。
        三、活动激发兴趣。可以利用班会课或活动课的时间在班级开展一些有趣的活动,如在三八妇女节给母亲写一封信。

在中秋节举办中秋诗词大会。还可以开展亲子共读经典,读书分享会。让学生和家长共同参与活动,在共同学习,共同交流中,和谐亲子关系。同时也让学生能从阅读中受益,养成读书的习惯,减少对电子产品的依赖。读书分享会,即能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又能让同学之间,家长与孩子之间有一个沟通的桥梁和平台。此外,学校有时也会组织开展年级或校级诗歌朗诵会,各种主题的征文比赛,这些活动也是非常好的育人契机。
        四、大量阅读,及时反馈。在日常生活中,要积极鼓励学生大量阅读,尤其是阅读国内外文学经典著作。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也顺便完成积累的任务。但是阅读的内容需要老师和家长做一些筛选,语文老师也可以推荐一些经典书目作为参考。同时要坚持及时反馈学生学习情况。教育如果缺乏及时的反馈,教学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前面提到的每日积累,如果老师能在课前及时表扬反馈近期大家积累的情况。如表扬字写得工整,内容素材好的,以及有进步的孩子。将会大大的曾强他们积累的积极性。反馈越及时效果越好。
        五、积极练笔,写好作文。打好语文基础,提高语文素养除了要在字词句阅读积累上下功夫,还要积极动笔写文章。有的老师让孩子写日记,事实上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可能会有点困难。我认为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写周记可能更合适一些。平时在课堂上可以做一些小作文的练习。现在学生写作文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不太喜欢动脑筋,喜欢在网上找捷径。所以,课外作文效果通常不太好。还有的作文频率太高,家长心疼孩子而进行代笔。因此我认为,写作文需要积极练笔,但也要频率适中。还有一个问题是很多学生写得文章过于空泛,过于表面,一看就是“作”出来的,有的事例明显就是杜撰的,缺乏真情实感。这个时候一方面家长要在假期多带孩子外出参与一些活动,多见一些世面。另外学校教学的过程中也多创设一些情境让学生多一些体验。此外写好作文也需要老师根据不同的文体和题材提供一定的方法指导。
        六、善用奖励,慎用惩罚。在语文的教学中我们经常会发现有的孩子学习比较被动,不背书或者不愿意写作业。父母和老师通常会批评他懒惰,或者反复唠叨他的问题。却经常发现孩子变本加厉,家长气的跳脚,甚至会动手打孩子。有时孩子为了逃避惩罚,暂时服从,但大多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甚至会导致亲子关系恶化。孩子是在试错中不断成长和发展的。学生的成长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教育要适应孩子的成长规律制定目标。学生很多的问题不能一蹴而就,有很多学生的问题会反复发生。这个时候我们很容易气急败坏,强力惩罚。但往往效果不尽人意。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要掌握教育的契机,善用奖励,慎用惩罚。在上面这个例子中,孩子之所有不愿意写作业,除了懒惰之外,还在于没有自信,经常在学习上被否定和打击,对父母和老师排斥甚至敌对。如果老师或者家长能够在生活和学习中多鼓励他,他有可能就会往好的方向发展。如孩子在生活中做了一件小事或者有一点小进步,比如递个杯子,按时完成了一次作业就表扬他,让他觉得父母或者老师是喜欢他的。他自然的就会想要表现得更好,得到更大的认可。这个过程会反复,在他做不到的时候不是打击他,而是鼓励他。或者签订一个契约,在他同意的情况下适度惩罚。这样才能慢慢纠正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些不良习惯。
  总之,教育要适应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任重道远。以上是本人这么多年教学实践的一点浅见,不足之处还望指正。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