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做好新时代基层幼儿教育工作

发表时间:2021/6/22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6期   作者:朱秀郊
[导读] 教育,是一个国家的立国之本,也是一个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

        朱秀郊
        宜宾市叙州区合什镇中心幼儿园  644615        
        摘要:教育,是一个国家的立国之本,也是一个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教育,不仅寄托着个人成长的希望、家庭的希望,也承载着一个国家发展的希望。在教育承担起国家核心竞争力的今天,幼儿的教育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阶段。然而,在当前幼儿教育中,还多多少少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如何改进教育的方法,避免这些问题重复出现,是一个值得思考和研究的时代性课题。
        关键词:幼儿教育  幼师  现象  对策
        一、幼师群体的职业获得感缺失
        随着幼儿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在外人眼里也许只是“哄孩子”,充其量是个“保姆”的角色。当人们谈论起幼师时,往往会出现“好工作”,看看孩子好简单的工作等认识。其实不然,幼师既要照顾好孩子的日常,还要让孩子建立生活常规,在学中玩、玩中学,也要不断学习、不断为孩子提升着自己的专业认识。
        幼师的工作量并不比其他老师少,主要包括,一是认真贯彻执行《幼儿园工作规程》;二是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热爱幼儿、尊重幼儿,对幼儿做到关心、细心、耐心,不偏爱;三是认真及时制订教育活动计划,钻研教材,研究教法,引导幼儿主动学习。四是科学、合理地安排幼儿一日活动,认真执行幼儿园各项教育常规及幼儿园安全、卫生保健制度;五是努力学习幼教专业理论,积极参加教育研究和各种业务进修学习,勇于改革、创新,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六是认真做好家长工作,定时和每个幼儿家长保持联系,了解幼儿家庭教育情况,和家长商议符合幼儿特点的教育措施,共同配合完成教育工作。
        二、部分幼师将幼教视为为小学打基础的错误观念
        现在的幼儿园将幼儿教学当做为今后孩子的学习打基础,将小学内容强加到幼儿教学中,是全国各地屡禁不止的一种现象,这往往也是为了配合家长要求作出的改变。也许幼师的出发点是好的,但对这样做的影响却考虑的不够全面。过早地将幼儿的学习模式化,反对孩子们提出千奇百怪的问题,甚至用体罚的方式,这对孩子们的创造力的打击很大。采用不正确的方法强迫性的把知识灌输给孩子们,极大地挫伤了孩子们学习的兴趣,应有的好奇心和发现的喜悦也不复存在,甚至使孩子们对学习产生厌倦。
        曾有幸拜读林清玄创作的一篇散文《桃花心木》,林先生从桃花心木的形状起笔,描写桃花心木树苗和种树人的故事,观察种树人种树的历程,最后通过与种树人的谈论,引出了“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的道理。
        “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在不确定中,深化了对环境的感受与情感的感知,就能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要寻求成长,又何尝不需要有像桃花心木一样的勇气和主动呢?从书本中找到水源,从实践中汲取营养,从反思中触摸阳光,从交流研讨中迸发成长的力量。“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尔东西南北风”,在一步一步成长的历程中,做一位阅读不断、笔耕不缀、实践不止的幼教老师,做一位自强、自立、自主的幼教老师;做一个自省、主动、勤思的幼教老师;做一个学习、反思、研究、创新的幼教老师。培养一棵棵“有根有形有魂”的桃花心木。尊重幼师,是每个孩子的本分,也是每位家长的涵养,更是全社会的意识。


        三、部分幼师工作僵化忽视幼儿差异性现象
        在幼儿园里,老师普遍将自己摆在成年人的位置去看待孩子,这是一种不自觉表现的习惯。于是孩子们千奇百怪的想法在老师的眼中变得那么的幼稚和可笑。老师这种心态一旦产生,就难以给予孩子们足够的尊重和关爱。刚刚进入幼儿园进行学习的孩子是一张纯真的白纸,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很多时候,幼儿园老师都对这一点视而不见,忽视孩子之间的差异,采用同一种要求和同一种方法来对待每一个孩子,这是错误的。另外,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智力的发展存在着较快或较慢的差异。老师仅仅以简单的聪明和笨来进行定义,对孩子们进行横向比较,这不仅破坏了孩子的成长环境,更会导致孩子失去原有的个性,破坏了孩子多向发展能力。
        只有老师从心里和思想上接受了孩子的个体差异,平等的对待每个孩子,理解和接受他们间的个体差异,才能在行动上有所改变,对孩子来说,他们每一个人都是一台敏感器,他们会时时刻刻感受到老师的态度。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工作的实践使我们深信,每个学生的个性都是不同的,而要培养一代新人的任务,首先要开发每个学生的这种差异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才能够有不断的创新。把关注每个幼儿的个体差异作为教师工作的重点,让每个孩子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健康快乐的成长。尽量到活动内容、方式能兼顾群体需要和个性差异,使每个幼儿都有进步和成功的体验,都能够富有个性和谐的发展。
        四、父母成了孩子启蒙教育的旁观者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对每一个孩子的成长都十分关键。健康的的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成长意义重大。但是,很多家长非常容易忽略这一点,把孩子送到了幼儿园,便当起了甩手掌柜,认为把孩子送到幼儿园就安枕无忧,就不需要履行对孩子教育的义务,孩子的教育应由老师去负责。但是现实情况是,父母一旦对孩子缺少关心和教育,会使孩子产生叛逆心理。如果家长和老师也缺少交流,孩子的不健康心理得不到及时纠正,将会极大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
        五、多方转变思想提升幼教质量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现代教育的本底颜色。习总书记说过,办好教育事业,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都有责任。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帮助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一是家长们要转变思想,要在理解老师的同时,更要掌握一些相关的知识,也可以更好的和老师沟通、了解幼儿园课程、一日流程,无论对于孩子的城镇还是和幼儿园的配合,都是大有益处。二是父母要重视家庭教育对于孩子成长的影响,可以毫不夸张的说,父母不仅是孩子的启蒙老师,更是孩子终身的老师。父母应该多跟孩子交流,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包括心理状态和学习状态,及时纠正孩子不正确的想法。三是幼儿园要主动作为,要更好的与孩子的家长进行联络,定期的将孩子表现进行记录送到父母手中。还可以采取通过定期召开家长会,举办亲子活动,将幼儿园的教育跟家庭教育紧密的联系起来。这样,双管齐下,让孩子在老师和家长双方的关怀下健康的成长起来。
        以上这些都需要每一位幼儿教育事业工作者共同去努力,才能够真正改变。在幼儿教育中要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幼儿,正确的引导才能帮助孩子健康成长,揠苗助长反而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学习是孩子的权利,享有快乐更是孩子的权利,一定要用好这把“双刃剑”,促进幼儿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1]于秀梅.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让“生活体验教育”绽放光彩[J].农家参谋,2019(22):265.
        [2]李庄园.激发幼儿兴趣 提高幼儿教学质量[J].福建质量管理,2011(Z1):63-64.
        [3]王晓萍.启迪智慧,折出精彩——浅析幼儿园折纸教学及组织策略[J].新课程(小学),2012,(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