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红标
南宁市教育系统幼儿园 530000
摘要:游戏是幼儿的主要活动,本研究对游戏与新生幼儿入园适应能力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主要采取行动研究法,得出一般性结论为:游戏对培养新生幼儿入园适应能力有显著效果。
关键词: 游戏 入园适应能力
一、问题的提出
幼儿进入幼儿园“小班”是其适应社会适应集体生活的一个新的开始和一个转折点。幼儿离开家庭进入幼儿园,生活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时候的幼儿处在心理不安期,易产生较大的情绪反应,有的幼儿甚至出现反抗的行为,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这种现象称为“分离焦虑”,即儿童在陌生的环境下,由于心中产生不安全感所引起的情绪反应。一些教育实践证明,幼儿的这种心理不安期大约是一个月左右的时间,抓住这一关键期,认真做好幼儿入园教育,对消除幼儿入园恐惧心理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游戏是幼儿日常生活活动最喜欢的形式,有助于使幼儿获得生理、心理和社交上的快感,帮助幼儿放松情绪,发展活泼的精神。本课题旨在通过调查本班幼儿适应能力的现状,针对性的以游戏的形式让幼儿尽快稳定情绪,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能做到不依恋父母,乐意参加集体活动。
二.研究的方法
(一)研究的目的
本研究的目的是利用游戏方法,稳定小班新生幼儿情绪,使其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从这一过程中了解游戏对幼儿入园适应能力的影响,引发幼教工作者的思考,从而促进幼儿健康个性的发展。
(一)研究方法
行动研究法、观察法、调查法
(三)研究对象的确定及基本情况
研究对象为市教幼小三班全体新生幼儿。该班幼儿人数为35人,其中男孩17人,女孩18人,除2人在本园经过小小班教育外,其余33人全部为新生。
(四)操作性定义
愉快:根据3—4岁年龄段幼儿的情绪特点,把幼儿表情“笑”作为记录其情绪愉快的标志。
茫然:幼儿入园与父母分别时,面无表情,表情上分辨不出是愉悦或伤心,没有明显的动作特征的行为记录为茫然。
哭闹:幼儿入园与父母分别时表现出流眼泪、坐地板、在地上打滚、与父母拉扯等行为记录为哭闹。
三、研究过程与结果
(一)预诊 首先,在开学第一周时对全班新生幼儿通过发放家长调查问卷和家访,了解幼儿情况。共发放了35份家长问卷,回收25份,其中有效问卷23份,研究者对问卷情况进行了分析和整理。
从表中可以看出,第3题(外出参观或游览时紧紧拉住成人才感到安全)、第6题(在幼儿园里情绪低落,见到父母后非常高兴)、第7题(跟陌生人说话和接触时,会神情紧张)、第11题(在亲戚家住宿时进餐、睡眠不受影响)第12题(父母外出时不哭闹并接收其他人的照顾)所得的分数比平均分低,说明在被试幼儿中这几题反映出的问题比较明显。这些问题与孩子发展的年龄特点有密切关系的。有研究表明,人的社会性行为是生理机制,尤其是脑与腺体的活动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研究教师根据问卷所反映出被试幼儿们在陌生环境与陌生人面前会出现神情紧张、情绪不稳、影响正常进餐睡眠情况,针对性的选择了一些游戏,以达到帮助幼儿尽快适应幼儿园环境、熟悉老师、稳定情绪,从而开展正常的一日活动。
(二)解决问题。
1. 实施游戏方法
被试幼儿的年龄段在3-4岁,这个年龄段的儿童有意注意的水平低,即使
在良好的教育条件下,一般也只能集中注意力3-5分钟。在研究班中幼儿没有经过幼儿园小小班的教育,对幼儿园常规不熟悉,没有安静坐下听教师讲话的意识,因此,在开学初期研究的第一阶段,研究教师们首先采取了以语言游戏和音乐游戏的方法转移孩子注意力和稳定情绪,同时培养他们安静坐好听老师说话的习惯,在与教师共同进行语言和音乐游戏的过程中,让幼儿逐渐熟悉并接受教师。所采用的语言游戏主要有:“开门关门”、“手指歌”等,音乐游戏主要有:“合拢放开”、“小兔子乖乖”、“种瓜”、“去秋游”等。研究的第二阶段,为了让幼儿能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养成良好的活动常规,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种游戏活动:智力游戏、体育游戏、语言游戏以及音乐游戏等。
2.评价手段
分析认为,幼儿来园与父母分别时的情况可以反映出他们对幼儿园环境、教师的熟悉认同感以及入园适应能力。适应能力强的幼儿在与父母分别时会表现出愉快的情绪,而适应能力差的幼儿会有哭闹的表现。据此,为了验游戏法对培养幼儿入园适应能力有无显著效果,研究教师根据幼儿年龄特点自制一个观察记录表,记录被试幼儿来园与父母分别的情况,并把这些情况分为九个级别,实施量化记分。对幼儿来园情况与所制定表格“对号入座”,分别在开学初和期末时各记录一周,把两个时间段记录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从而得出结论:游戏法对培养新生幼儿入园适应能力有显著效果。
四.研究分析与结论
(一)分析
1.在游戏的过程中,幼儿是相对自由的,教师的干预与约束比较少,因此游戏中环境是相对宽松的。这样的环境对于这些刚从家庭进入幼儿园的幼儿们来说是他们比较熟悉的,因为在家里他们所受的常规约束较少,父母也比较顺从孩子。游戏所创照的宽松自然的环境是幼儿们所喜欢和熟悉的,因此在游戏中他们能比较快地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2.游戏是幼儿的工作。“生命是主动的,在没有任何外部压力、外部目的和功利的情况下,儿童自发地担负起发掘自身先天资源的工作——这就是游戏。”[]1
游戏是孩子的工作,在他们工作中能获得自身的成长。对成人来说为了满足生存的需要我们必须得工作,于是每天我们都会按时投入到工作岗位中。而对于孩子他们的这些工作是没有功利性的是自发的,幼儿园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可以进行各种游戏的环境,他们有什么理由不来“上班”呢?所以,上幼儿园对他们来说是一件轻松愉快的而且是必须的事情,也就慢慢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
(二)结论
综合以上数据统计和理论分析,最终得出结论为:游戏法对培养新生幼儿入园适应能力有显著效果。
主要参考文献:
1.张文新.儿童社会性发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6)
2.王坚红.学前儿童发展与教育科学研究方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4)
3.刘 焱.幼儿园游戏教学论[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1999(6)
4.陈帼媚,冯晓霞,庞丽娟.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9)
5.王孝玲.教育统计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7)
6.刘晓东.儿童精神哲学[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