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丽
福建省三明市将乐县实验小学 353300
【摘要】:数学应用意识属于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核心素养的大背景下,小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显得更加必要。小学数学教师要从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小学生的学习特点、认识规律合理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内容,从根本上奠定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基础,为小学生未来学习与成长提供保障。
【关键词】:核心素养;培养小学生;数学应用意识
引言
数学知识和生活的关系紧密,从生活中来,又在生活中得到实践和应用。小学阶段属于数学学习打基础的阶段。学生学习的数学内容虽然并不复杂,但是非常重要。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让学生明白数学学科的重要性,以及数学学科对现实生活的重要性,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中。
一、培养小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意义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成为教学的重要任务,同时也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不但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小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强化对数学知识的探索,而且也能够拓展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能使学生深刻认识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意义,将应用意识视为永远的财富。尤其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能够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社会,解决生活中及其他学科学习中遇到的难题。学生只有具备这种意识,才能适应未来的生活,服务于社会。所以,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不仅是实施义务教育的要求,也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必然要求。
二、核心素养条件下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的方略
(一)从“生活”入手,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
核心素养背景下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教师要积极将生活与数学教学相结合,基于生活的视角展开数学教学,可以更好的强化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从而促使学生主动探究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另外,教师要结合数学教材内容,挖掘生活素材,教师结合多媒体技术整合这些素材,包括图片、文字、音乐、视频等等,在教学中通过播放多媒体课件,创设教学情境等方式,以此引领学生数学思维,强化其数学应用意识的形成。
比如,在“对称图形”的教学中,基于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理念下培养学生应用意识,教师可以课前登录互联网,下载生活中有关对称图形图片,比如,蜻蜓、蝴蝶、奥运五环、京剧脸谱、双喜字等等,将其制作成多媒体课件。课上,教师播放多媒体课件创设生活情境,学生通过观看课件,认识并了解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初步了解对称图形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教师再组织学生进行折纸游戏,鼓励学生独立折纸鹤、折小衣服、小飞机等,让学生在折纸游戏中感受什么是对称图形,结合自己生活中的经验,去完成这个游戏,在培养了学生应用意识的同时,也为接下来的对称轴概念教学做好铺垫。
(二)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形象化
如果数学教育脱离了社会实际,数学学科就会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数学中的很多概念比较抽象,第一次学习数学的小学生难免会有些吃力。因此,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帮助学生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例如,“秒”“米”“分钟”这些概念都比较抽象,学生难以对其产生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创设合适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利用应用意识理解知识。比如,教师可以引入学生感兴趣的体育比赛的相关常识:“在跑步比赛中,第一名与第二名之间的时间相差通常用秒来计算。”教师也可以让两名学生击掌,这个动作用时不到一秒钟,学生能够从中感受到“秒”的短暂。再如,“克”这个单位也比较抽象和难理解,教师可以利用一些日常物品,如鸡蛋、羽毛等,让学生明白克的重量意义。小学生的好奇心比较强,如果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能够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他们就会在课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对其多加注意,不断实践应用。教师可以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及时布置一些课后作业,让他们多观察身边的物件。这样既可以巩固学生所学知识,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三)利用数学资源,提升应用能力
教学改革背景下,数学教师要重新审视教学工作,注重灵活运用教学资源,使其更好地为教学活动服务,不断完善数学知识结构,丰富数学教学内容,实现教学形式的多元化,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数学学科的特点决定了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不利于学生理解。在这种情况下,数学教师可选用信息化教学模式,将抽象的数学知识直观化、形象化、具体化,强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增强学生的数学能力,帮助学生形成完善的数学知识体系。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圆柱体的表面积与体积”的教学中,数学教师可引导学生阅读数学教材,这样可以使得学生了解教材内容,强化对公式的记忆。在教学过程中,为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数学教师可根据班级学生的人数,按照最优化原则将学生科学分组,同时为各个小组布置教学任务,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应用意识,在小组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教师可让各个小组制作圆柱体模型,并提前明确要求,如圆柱体的高度、面积等,然后鼓励各小组成员根据要求分配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各小组可根据圆柱的周长、高,并结合相应的公式,计算出圆柱体模型的表面积。小组之间可以交换观察,分析在制作计算中的问题,并修改完善。这种教学模式使学生感受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增强了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其创造力。
结束语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显得更加重要。数学应用意识是小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数学素养,也是小学生未来参与社会、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关键能力之一,小学数学教师要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科学采用教学方法、选择教学内容,从整体上激发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使小学生能够更加积极主动的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参考文献】
[1]柳太飞.论应用数学意识在小学数学中的合理培养[J].当代家庭教育,2018(1).
[2]鲍倚敏.培养学生应用数学意识,提高学生数学应用能力[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3).
[3]胡虎林,马雅娉.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及能力之实践研究[J].学周刊,2019(33). 基金项目:本文系三明市基础教育科学研究2019年市级课题—《小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培养的实践研究》(课题批准号 JYKT-190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