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旭
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魏营镇中心小学
摘要:应用题对于小学数学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其教学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逻辑性思维能力。然而,由于应用题的教学结构比较复杂以及包含的内容较比较多,大多数学生都对应用题的解答感到吃力。当学生长期感受不到成功解题带来的喜悦时,学生就会降低对应用题的学习兴趣以及解题的积极性,从而抑制了学生数学学习之路的顺利开展。基于以上背景,本文首先对当前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简单分钟,进一步地为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策略提出几点看法。
关键词:新课程;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
引言:在传统的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过程中,大多教师喜欢采用重复讲解与大量做题来提升学生的应用题解答能力。在这种教学方法下,学生并很难掌握灵活解题的思路与技巧,从而导致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得不到实质性的发展。综合以上,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教师需要紧跟时代发展来迭代教学理念及教学方法,稳步推进教学过程来提高学生的应用题答题热情以及自信心,为学生未来更加全面的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一、当前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的问题分析
首先,应用题内容与实际生活的关联性不强。小学生尽管年纪不大,但是对自己熟悉的事物还是会有很大的热情。如果能够将应用题与小学生实际生活紧密融合,那么就能够大大提升学生学习及探究的热情。然而,从目前的小学数学实际教学来看,尽管教学方式一直在改变,但是仍然与学生生活实际关联性不强的现状,这种情况会使得学生对应用题的学习产生抵触情绪。其次,教学模式脱离时代发展。详细地说,教师在实际教学之中仍然运用单一的“讲解与练习”模式进行教学。基于这种学习背景,当应用题产生变化时,学生不能够如何解答形式变化了的问题。长此以往,缺乏举一反三练习的学生会更加抵触对应用题学习,从而阻碍学生的学习及发展。最后,由于小学生年龄尚小而注意力不够集中,很难集中精神去做一件事情,并且逻辑性较差、审题能力不足,这些都会对学生解答应用题的兴趣及效果产生负面的影响。
二、新课程下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分析
(一)数量关系在解决问题中的重要地位
新教材通过现实生活情境的创设,把数量关系的运用问题渗透到平时的日常教学之中遥这种追求本身并没有错,只是教师不太适应这种融合渗透的教学方式,缺乏结合情境的教学过程来渗透数量关系的运用问题,导致学生对解决问题望而生畏,乱猜乱撞解题方法,学生的认识和思维只能停留在具体情境上遥实际上,重视数量关系的训练是传统应用题教学的重要经验之一遥基本的数量关系是学生形成解决问题模型的基础,只有掌握了基本的分析综合的方法,才能使学生在获取信息之后迅速地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
小学数学应用题是一项语言表达类题型,这就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明确题目的已知条件、未知条件、隐含条件和所求结果遥审题做为解题的第一步,许多学生一见到文字量较大的题目就会手足无措甚至产生抵触情绪遥作为教师应该教会学生审题时要认真阅读,理清题意,抓住关键语句,筛出重要信息遥比如题目院爸爸今年猿愿岁,儿子今年愿岁,请问再过几年爸爸的年龄是儿子年龄的源倍钥在这里我们知道题目的已知条件是爸爸和儿子的年龄,要求问题是爸爸的年龄是儿子年龄的源倍,隐含条件是爸爸和儿子的年龄增长速度是相同的遥学会认真审题还要求全面正确掌握题意并找到正确的数量关系,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是通过文字表达传递给我们信息,因此我们要抓住关键语句,理清问题思路提升分析推理能力遥当然,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教师还可以采用画图、举例等方式加深学生对题意的理解,从而进一步明确自己的解题思路遥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读题,全面分析已知条件、未知条件特别是隐含条件,在解决比较难一点的问题时,学生也可以野勾勾画画冶标注重点信息,有助于提高解题效率。
(三)指导学生自编应用题
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发挥好自身的辅助教学作用,引导学生不断开拓思维,独立思考,创新学习,提出疑问,由教师进行辅助解答。为此,每学习完一种类型的应用题之后,教师都需要在领悟理解之后,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丰富想象来自编应用题,通过此过程让学生自己分析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在应用题编写中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与逻辑关系,发展学生的逻辑、语言组织、观察等能力,使学生能灵活地对数学与生活进行转换,相信这是最为理想的数学应用题教学效果。
(四)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应用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是教学难点之一。学生在实际教学中常常会遇到很多专业名词,数学老师需要在日常的教学中向学生详细讲解这些概念和数学名词的含义。比如说,绿旗有3个,红旗有5个,蓝旗的数量红旗是一样多,而黄旗的数量是绿绿旗的多少倍。老师在和学生解解这道题时特别要讲清楚野同样多倍具体是什么意思,从而帮助学生提升数学关系的理解能力,教师还可以将应用题与现实生活相互融合从而有效提高应用题的教学效果。首先教师要做到的就是让学生亲身经历,进而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和应用。考虑到教学与实践的区别,数学教师这时候应当做的就是创设生动具体的生活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值得注意的是生活情境的创设不能只是浮于形式,更不能让过多的非数学信息干扰数学知识的学习和数学思维的发展。
结束语:综合以上论述,本文认为学生在解答应用题的过程中会经历一系列的分析、推导、整合活动,这其实就是培养学生思考能力、判断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的过程。因此,教师要学会从生活中提取应用题材,通过解题与生活的联系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教师还应该采取多种教学方式来拓展解题思路,从而帮助教师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以及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刘锋.对新课程下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策略分析[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 (03):155-156.
[2]贾建平.理念蕴藏于课堂——对新课程下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策略探讨[J].家长( 上半月),2020,000(004):131-132.
[3]苟瑞莉.对新课程下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策略探讨[J].学周刊,2019,000(034):P.31 -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