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方法的优化革新

发表时间:2021/6/22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6期   作者:吴方红
[导读] 在现代的教育形势下,教师的教育形式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师开始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学生们的新需求,
        吴方红
        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实验中学 430400         
        摘要:在现代的教育形势下,教师的教育形式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师开始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学生们的新需求,逐渐转变自身的教学形式,在教育的理念进程和教师教学反思方面,逐步建立起自身的教学方式,为学生们的新发展带来了新的动力。学生们也在新型的教学理念中,逐步融合新时代的学习方式,提升自身在学习中的参与度和积极性,这种教育形式更好地提升初中物理课程的教育水准,展示初中物理课程的发展和进步,为学生们的初中物理核心素养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初中物理 课堂教学方法 优化革新引言
        不断推进初中物理课程教学模式的优化革新,结合课程教学的具体需求在教学方法上做多样化的探索,可以给学生打造优质课堂,让教学训练过程取得更好的实施效果。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从具体的知识出发,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模式。课堂教学中要关注学生多样化学科能力的培养,既要夯实学生的理论根据,也要强化学生知识应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训练。这样学生的学科能力才会不断强化,才会掌握更多好的问题分析解读的方法,能力素养的提升,课程教学的综合训练目标可以很好的达成。
一、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现状
        初中物理是学生接触物理学科的初始阶段,在这个阶段学生必须打下扎实的基础,培养自身综合性的物理学习思维与意识,只有这样才便于学生今后进行更深入的物理探究。但是在目前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发展与锻炼却受到了一定的局限性,因为有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成绩作为衡量学生学习的唯一标准,更注重对学生进行物理知识的灌输,再加上部分教师在教学中缺乏与时俱进的创新态度,他们对于课堂教学改革的模式一直处于观望阶段,不敢大胆下手去尝试,所以他们在课堂教学中更多的还是按部就班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带领学生不停地进行物理习题的练习,这样的课堂虽然教师向学生传授了很多知识,但是却会给学生非常大的学习负担,非常容易导致学生在物理课堂学习中产生负面情绪,从而严重地影响到学生学习质量的进一步提升。在新课改深入落实的大背景下,初中物理教师要想让学生的物理综合素质得到有效的培养,推动他们在今后物理学习中的可持续发展,就一定要落实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以学生的长远发展为出发点,合理地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优化与创新,改变常规物理教学高耗低效的教学误区,实现打造初中物理高效课堂的教学目的。
二、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方法的优化革新措施
        (一)加强对微课教学法的运用
        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互联网+教育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微课融入初中课堂已经是教育改革的一大重要趋势,所以初中物理教师应当加强对于微课教学法的应用。微课是在互联网上能够让学生自主进行播放的视频内容。在我国发展先进地区,许多初中物理课堂已经与微课教学法相融合,并且得到了显著的成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微课进行课前自主预习。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微课教学法能够帮助学生节省课上时间,提高学习效率。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注重一言堂式的灌输,而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规律和接受能力,致使许多学生在初中阶段对于物理学科学习兴趣不高,初中物理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课前微课预习。例如,教师在讲授到初中物理教材《汽化和液化》这一课时,可以首先选择适合学生观看的微课视频,让学生进行课前自主预习,并且下发自主预习打卡表,需要将关于本节内容的知识体系罗列在表上,引导学生说出关于本节微课内容的疑问。在课堂上进行小组讨论,第二天上课时,教师可给予学生15分钟的时间进行微课疑问内容的自主讨论。这时,教师需要深入到学生内部,收集学生存在的普遍性和重点性的问题,统一在小组讨论之后进行答疑解惑,在接下来时间教师可以运用游戏教学法、实践教学方法以及情景练习的方式加强学生的学习水平,巩固新学知识。

在本节课结束之后,将PPT上传到微课平台,并且预留关于本节课的课后测验,上传到微课平台上,让学生进行答题。此外,教师可通过网络上传到教师的系统中,教师及时进行批改,加强学生和教师的沟通交流,引导学生进行课下复习。
        (二)开展生活化教学,提升学生对物理知识的运用能力
        在日常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开展过程中,教师将物理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进行融合,让物理教学回归于生活,不仅可以帮助学生透彻地理解物理知识,保证学生的学习质量,还能拉近学生与物理知识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学会运用物理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一系列物理现象,以此有效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提升物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例如,在学习人教版物理九年级《能量的转换和守恒》一课时,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就可以落实生活化的教学,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展示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发光的灯泡、学生比较常吃的食物、飞行的飞机以及燃烧的煤气等生活现象,引导学生通过这些生活现象总结出发光的灯泡具有光能、食物具有化学能、飞行的飞机具有机械能、燃烧的煤气具有内能等知识点,通过实例认识能量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互相转化,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日常生活中常见物体中所存在的能量。通过落实生活化教学策略,让物理教学走向生活化,拉近学生与知识之间的距离,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深刻地体会到各种形式能量之间的互相转化,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还能让学生学会运用物理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能量转化现象,便于学生在今后的日常学习与生活中运用物理知识进行创新,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与创新能力,进而实现学生在课堂学习收获的最大化,推动初中物理高效课堂的有效构建。
        (三)运用现代技术进行教学
        初中生的思维正处于比较活跃的状态,对于新事物会感到特别好奇,但课本上的知识一般只有概念,不能使学生很好的学习知识。这时老师就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将课本上的概念活化,通过视频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到知识,不仅如此,信息技术还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通过信息技术了解到更多知识,更好的理解知识,对于知识永远保持一个好奇的心理,从而让学生更好地学习。比如老师在讲电阻上的电流跟电压两端的关系时,课本上的知识理论性比较强,实验这方面的知识比较少,老师就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将这一章节的知识通过多媒体展示出来,让学生知道其中的关系,更好地理解这些结论的来源。课堂也变得生动形象,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对于物理学科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提升学生们动手操作能力
        学生的实用技能在现代物理课程中非常重要,因为它们是提高物理学习速度和为学生提供更多物理教学发展机会的重要手段。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培养学生的实践实验技能,真正培养学生的个人发展能力。例如,在第四章光折射部分的教学中,初中八年级物理教材中的光现象,教师必须让学生根据经验得出结论,通过简单的实验操作让学生了解光折射如何通过自己的经验,学生们可以充分了解光线折射的神奇现象,为将来探索物理学开辟新的大门。
结束语
        总之,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实现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当前新时代物理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也是开展有效教学的前提条件。物理教育工作者必须非常清楚地了解当前物理教学中的一些问题,然后根据这些问题进行改革,以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庄少海.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J].教育界,2020(49):64-65.
[2]刘书武.浅谈初中物理高效课堂的实现[J].教育界,2020(47):47-48.
[3]蔡岗.核心素养下初中物理高效课堂构建途径[J].启迪与智慧(中),2020(11):75.
[4]杨成龙.初中物理有效教学探究[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20(10):48.
[5]王志伟.新课改背景下初中物理有效课堂模式探讨[J].智力,2020(29):129-13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