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献明
宁国市第一初级中学,安徽 宣城,242300
摘要:我国根据现如今时代发展的特点制定了新课程改革制度,以推动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因此,现阶段课堂教学遵循新课程改革逐渐转变教学理念,其中,核心素养成为目前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也成为了教育教学的关注焦点问题。初中阶段的教学在此种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师需要积极探究新的教学思路以实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在核心素养的理念下,探究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
前言:随着初中数学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广大初中课程教师需要依据课程改革所提出的要求及时调整教育教学思维,为初中生创设出更合时宜的教学氛围,在数据课堂评价中坚持以素养为本,提升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效果,以核心素养的角度下,保证数学学科学习评价标准,促进教学评价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因此,初中数学教师需要从核心素养的角度出发,探究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策略。
一、推崇激励教育,打造互动式评价格局
初中数学教师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时,需要为学生创设积极愉悦的课堂氛围,将激励教学理念贯彻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互动式评价教学模式,最大程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能够在课堂学习中跟随教师的教学节奏,更加自主的探究数学知识。初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可以多多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探究数学知识。例如,在学习“有理数”此节内容时,在向学生阐释最基本的有理数概念之后,便可以设置问题,举一个数字向学生提问该数字是否为有理数?此时教师可以选择一位性格内向的学生回答,即使学生一时回答不出来,教师也要给予鼓励和引导,帮助学生充分理解有理数的概念和区分技巧。通过这种互动式的评价,比以往教师采用的口语化评价,能够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融入自评互评,增强教学评价多元化
初中数学教师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时,主要注重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为了更好的取得教学效果,初中数学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融入自评互评,促使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更加重要的是,加入自评互评,也能够促使学生意识到自身所存在的不足支出,能够在后续的学习中进行改善。初中教师在教学中推行自评互评的教学理念时,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特点,组织相应的学习活动,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合作精神和批判精神,通过自评互评增加学生多元化的解题思维,帮助学生构建完备的数学知识体系。
例如,在学习“统计图”这节内容时,数学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分组,收集自己所见的各类统计图,可以将其剪裁下来或者拍下来发给老师,老师将每组收集的统计图通过多媒体设备展示出来,让全体学生学习这些统计图的具体特点,进行小组讨论从这些统计图获得哪些信息?这些统计图是怎样绘制出来的?每个小组派一位小组代表进行发言,其他小组进行打分,在打分结束后,学生可以发表自己不同的意见。通过这种形式的学习,学生能够集中更多的注意力在课堂学习中,学习思维得到极大的发散。
三、注重数学思维评价,引导学生核心素养提升
按照以往传统的数学教学思维,初中数学教师对于学生的评价的主要依据是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这种形式的评价模式已经不能够适应现如今的教育事业,也不能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因此,初中数学教师需要高度重视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和数学思维的培养和评价,在教学评价中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即使学生未取得较高的数学学习成绩,教师也要对学生的学习思维和方式存在正确性的地方进行鼓励和表扬,鼓励学生勇于尝试运用数学归纳、数学演绎以及数学推理的思维方式学习数学知识,在课堂教学中也要根据数学教材中的实际内容创设相对应的教学情境,促使学生更好地发挥出自身的潜力,从而促进数学教学效果达到理想状态。例如,在九年级学习“正多边形与圆、弧长与扇形的面积、圆锥的侧面积与全面积”这节内容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类比的学习方式学习该部分内容,同时,如果有学生率先运用到这种类比思维,教师要给予鼓励,增加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互动性,在这种教育教学过程中,采取数学思维的课堂评价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意识到学习数学技巧的重要作用,也是确保学生核心素养得以提升的重要策略。
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初中数学教师来说,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教学环节中重要的内容之一,核心素养的培养也直接影响了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效果。因此,初中数学教师需要积极探究自身教学思路,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构建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机制,促使课堂评价方式、内容以及主体得到有效地优化,为学生构建更加理想的教学评价氛围。
参考文献:
[1]黄恭福,邹海龙.学科核心素养视域下的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研究综述[J].化学教学,2020(02):24-28+50.
[2]袁磊.核心素养视域下STEAM教育的课堂教学变革[J].中国电化教育,2019(11):99-103+128.
[3]杨玉琴,赵华.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初中化学专题复习课教学策略——以“我们周围的空气”复习课为例[J].化学教学,2018(06):4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