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史料研习的高中历史教学活动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1/6/22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6期   作者:吴祖祈
[导读] 高中历史教学活动展开的核心目的在于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提升,基于这种背景,高中历史老师需要深入掌握并灵活运用史料,
        吴祖祈
        福建省厦门双十中学
        摘要:高中历史教学活动展开的核心目的在于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提升,基于这种背景,高中历史老师需要深入掌握并灵活运用史料,根据时代发展改善历史教学方式,从而培养并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本文首先就史料研究学习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重要性进行简单的阐述,进一步地就史料研习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提出几点思考。
        关键词:史料研习;高中历史;教学策略
        引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广,教学理念与时代的适应性也在逐渐增强。不同于传统应试教育中将学生应试技巧的掌握作为教育教学目标,现代教学模式更加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以帮助学生终身学习、全面发展。基于以上背景,目前的高中历史教学活动除了帮助学生顺利走过高考,更高的要求是帮助每个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历史素养能够有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最新版《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对历史教学活动提出了众多建议,史料研习是其中之一。作为高中历史教学一线工作者,必须注意到史料研习在高中历史教学活动中的重要性,并就这一教学方法不断深入研究,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才能使授课内容吸引学生的热情。
        一、史料研习在高中历史教学活动中的重要性
        不同于其他学科,历史学科不能通过简单反复的记忆来达到深入学习的目的,而是要通过对相关历史资料的阅读、理解并形成自身对历史的思考。本文认为,史料研习在高中历史教学活动中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首先,相对于传统教学方式属于“灌输式”教学模式,史料研习通过教师的引导,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的效率及合理性。其次,基于基本的历史理论,教师通过带领学生深入学习相关历史资料,组织小组成员深入课题进行讨论,真正做到“以史为鉴”。这样的教学模式能够增加知识学习的趣味性,使历史理论更容易被人接受。最后,以史料研习为基础的授课方式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历史思维能力,从而保障历史学科学习成果的输出。因此,以史料研习为基础开展高中历史教学活动,不仅能够为历史教学课堂增加丰富性与多元性,还能培养学生收集、分析、论证史学资料的能力,从而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历史。
        二、开展史料研习教学活动的策略
        1.充分搜集史学资料,深度把握教学内容
        在基于史料研习开展高中历史教育教学的活动中,本文认为这种教学手段效果的提升需要以下几个方面的共同努力。首先学生配合授课教师进行史料搜集,学生可以通过知识点查询的方式依托多种学习途径搜集相关的史学资料,这项工作需要学生对历史具有较高的辨别能力,从而能够做到围绕教学内容进行广泛的史学资料搜集。传统的历史课堂授课太过依赖现有的历史教科书及相关参考书,是对既成内容的熟记过程,而在搜集史学资料的过程中可开阔学生的史学视野,提供更多的动手动脑机会。“众人拾柴火焰高”,越多的人员参与搜集过程,所搜集到的史学资料也愈发丰富多彩,后续的史料研习也更加生动有趣。

同时,教师通过对史学资料的搜集过程,也能不断提升自身能力,获得课本以外更加新鲜的知识,可避免长期单一知识讲授带来的疲劳感。
        2.注重学生时空带入感,加强与历史的对话
        在进行历史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以通过幻灯片展示的方式向学生介绍历史时期的对应人物、事物等等。通过提出相关问题吸引学生的热情,从而将学生带到历史时期的场景中,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通过置身其中感受实际的历史环境来获得自身对于该历史事件的观点和启发。而在传统的历史课堂中,教师在课堂上单方面讲解历史教材知识点,学生被动接受地记忆或接受,这种教学方式并不能对学生的历史学习有正向的帮助。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知识内容最终都将被遗忘,更谈不上对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作出任何贡献。而通过对所搜集到的史学资料进行认真的研习,能够使学生具有置身其中的时空带入感,可加强学生与历史之间的对话,这种学习方式更加具有吸引力。
        3.回归课堂,指导学生“论从史出”
        对于史学资料的深入研习,最终还是要回归课堂。正如“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一千个学生对于同一份史学资料的研习也能得出一千种结论。因此,需要教师组织学生对学习成果进行深入讨论,正所谓“真理越辩越明”,相互辩论、讨论的过程也是知识结构再整理的过程,教师在此过程中只是组织者和引导者,要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真正实现教育教学工作“以学生为本”,切实培养学生的历史学习思维,如此构建出的知识结构也更加牢固,产生的影响力也更加深远。
        结束语:史料能够引领人们透过文字去了解当时的社会人文,在目前的历史教学中,史料研习已经成为一种比较常态化的教学手段。教师不仅要强化历史专业素养,还要注重培养学生主动积极学习史料的习惯,引导学生掌握史料学习的各种途径,掌握整理、辨别史料的方式。最终能够对学生历史视野和思维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教师也应当将提高学生历史核心素养,形成正确的三观作为教学的关键目标。
        参考文献:
        [1]梁建红.基于史料研习的高中历史教学活动策略研究.甘肃教育.
        [2]王荣刚."史料研习"在历史教学活动中的应用策略探讨[J].陕西教育(教学版),2019        (10).
        [3]颜孟晓.中学历史教学中史料研习活动的实施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
        [4]张亚东.简析高中历史"史料研习与探究"的教学策略[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中教研        究,2012(Z1):4-5.
        [5]叶燕.基于史料研习的高中历史教学设计——以《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一课为例        [J].中学教学参考,2020(7):70-7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