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玉水
莆田第十六中学
摘要: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离不开教学管理,同时教学管理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学生在学校的学习期间,通过有效的管理工作能够使学生自身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学校在教学管理期间,应积极贯彻“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这样的教学理念能够及时提升教学管理的效率,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此篇文章就结合和现阶段学生的实际情况,探究在学校教学管理中怎样渗透“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
关键词:学校教学管理;以人为本;思想渗透
引言:现阶段大多数的学校管理中都追求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这样的管理模式能够及时满足人性化的管理需求,同时不仅能够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而且也能够体现教师在此期间的主导地位,这也对学校的改革与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所以,学校在此期间应积极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并将教师与学生作为主体来开展学校管理工作。通过这样管理模式的构建使学校的管理制度得到不断完善,同时为学生营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也及时激发了教师的工作热情,从而提高了初中的教学质量,也积极促进了学生与教师的全面发展。
一、如何理解“以人为本”教育管理理念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引入与推进,现阶段更倡导“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因此,学校在教学管理期间应积极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在此过程中不仅是学校,同时也包括教师以及学生都是管理的核心对象。也可以说为,教师、学生、不仅是学校的管理工作对象,同时也是学校管理工作的主体。因此,更要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开发学生与教师身上的潜能,同时尊重师生的全面发展,这样才能够促进教学工作的全面发展。
二、当下学校教学管理中的问题分析
(一)学校管理人性化缺位
以往在传统的学校管理教学期间,大多都是要求学生首先要自觉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然而,学校的规章制度并没有结合现阶段学生的实际情况而进行更改,还在采用以往的内容,而以往的内容也是借鉴更以前的内容来进行。这样的管理模式根本没有从学生的角度进行考虑,也没有及时注重学生的意见,与此同时,更是忽视了教师的建议。随着社会的不断改革进步,学生自身也在发展变化,导致学生的生活环境以及生活观念也在随之进行变化。这样的变化就使旧的管理制度不但没有尊重学生的需求与实际情况,而且也忽视了学生的身心发展。所以,以往旧的管理制度来管理现阶段的学生根本就不是以学生为本,同时这样的管理模式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状况,这也是学校管理中人性化缺失的表现。例如,大部分教师在教学期间,还在要求学生将手背在后面端正的进行听课。这样的教学模式虽然维持了课堂的秩序,但是却影响着学生的发展,学生很难在此期间自主学习主动思考。在此教学期间,也有教师为了提升教学的成绩,直接忽视了教育部不准让小学生八点以前到校的规定,学生被动的早起进行学习,同时教师也会布置大量的作业要求学生进行完成。这样的学习模式使学生晚上完成作业,早上又要早起进行学习,自身的睡眠质量得不到保障,从而大脑也不会正常的进行运转。与此同时,这也会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逐渐降低,以上都是现阶段学校管理人性化缺位的现象。
(二)学校教学评价只看成绩
根据上述情况可知,大部分学校教师都直接忽视教育部的规定,其主要原因是由于长期以来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这样的教育影响使得不仅在领导眼中以及教师甚至家长的意识里,还是在以学习成绩来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与此同时,学校评价教师也只是通过成绩,因此导致教师在管理学生时也一样会只关注成绩。这样的管理模式使学生的个性与特长得不到发展,同时成为了考试的机器,成绩相对较好,教师与家长都会较为满意。因为成绩不理想,学校、教师以及家长都会不满意。
这样的管理模式忽视了学生的道德修养、良好人格以及个性的发展。这样的管理模式中成绩较好的学生会被认定为好学生,而成绩不理想的学生通常会被认定一无实处。学生在这样的管理模式中,自身的特长得不到发挥,爱好也得不到及时的肯定,这样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极其不利。
三、如何在学校教学管理中渗透“以人文本”理念
(一)积极转变管理观念,树立以人为本思想
思想指导行为,观念影响行动。要改变教育行为,必先改变思想,以从根本上走出教学管理的误区。学校领导要走出制定教学管理制度的误区,尊重师生的意见,尤其要关注学生的要求,制定新的符合学生要求的管理制度,在制度中渗透“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尊重每一个老师和学生,正确认识学生的发展规律,满足学生的心理发展需求。领导要改变自己的角色,不以管理者自居,而要以服务者的身份俯下身子为学校和学生服务,积极和家长沟通,实现家校协同发展。
(二)积极实行民主管理,杜绝领导独断行为
在教育教学管理中,要激发每一个人的潜能,点燃每一个人的激情,学校就需要在管理制度上下功夫,实行民主管理,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尊重老师和学生。同理,在班级管理中,教师也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不把学生看成“被管理者”。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坚持走进学生,关注学生的需求,了解学生的心理问题,关心爱护学生。在学校,无论领导,还是教师,都要杜绝个人独断专行的意识,树立无论哪个层次的管理人员都是服务者的角色意识,将“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渗透到教育教学的每一个过程中,让大家共享“以人为本”教育思想带来的真正的“实惠”。
(三)不断创新管理方法,落实人本教育方针
管理理念的基础是创新,管理理念的落实需要基础。在学校,教师是教学的实践者,是落实教育教学的重要人物。要激励教师积极教学,扎实开展教学实践活动,调动教师的教学积极性至关重要。因此,学校要针对教师的能力提升建立激励机制,在激励机制中渗透“以人为本”教学理念。尊重教师,也就是尊重知识,尊重教育。教师作为教育教学工作的一线人员,直接和学生打交道,对学生进行教学管理,需要不断创新教学管理方法,尤其要针对独生子女较多、学生个性突出的现状,既要管得住,又要管得好,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全面使用信息化技术辅助教学,通过游戏、教学实践等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
结束语:综上所述,中学教育教学的管理应以人为本的理念为教学的核心,这样的理念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同时也是推动中学教育开展必不可少的手段。同时,在积极实施此理念期间,不能只是做好教学制度的人本化设计以及提升教师对人文化理念的理解,同时也要积极完善教学的方法,通过有效且多元化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在此期间,也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教学模式,这样才能够有效实施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从而促进学生更好的学习发展。
参考文献:
[1]吴存勃.论"以人为本"的初中教育教学管理模式的构建[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 究,2015(12).
[2]吕亚利.以人为本,构建初中教学管理新模式[J].教育,2016(12):00129-00129.
[3]黄陈开.论基于以人为本的小学教育管理模式[J].神州,2018,000(020):174-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