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传统文化的初中班级德育管理策略

发表时间:2021/6/22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6期   作者:吴峰
[导读]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传统的文化教育方式已经不再适用于现在的教育模式。
        吴峰
        山东省临沭县第三初级中学 276700        
        摘要: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传统的文化教育方式已经不再适用于现在的教育模式。中学教育越来越注重基于传统文化的德育发展,将现代教学体系与传统文化有机结合,以此来丰富教学内容,帮助初中班级进行德育管理。基于此,本文将围绕传统文化与初中班级德育管理之间的联系展开讨论,针对当代中学教育的现状,提出了一些基于传统文化的初中班级德育管理策略以供参考。希望能对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新的思路和启发来帮助加强传统文化的初中班级的德育管理,为我国的教育事业作出贡献。
        关键词:传统文化;初中教育;班级德育管理;管理策略         
        中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具有五千年不间断文明的国家,因此中国文化是历经岁月磨练,经得起推敲并值得学习的。对于初中班级而言,德育管理工作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通过对初中班级进行德育管理,可以帮助学生打造健康的身心发展屏障,这也是学校以及老师们的重要教学内容之一。将传统文化融入初中班级的德育管理之中,通过对传统文化的挖掘,来丰富德育内容,以此来协助教师开展并深化班级德育管理,这对学生的身心发展将提供更重要的帮助。
        一、传统文化和初中班级德育管理的关系
        (一)和谐统一
        若要将传统文化与初中班级德育管理相统一,首先要对两者之间的联系有着清晰认识。对中学而言,对班级进行德育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各项品格的全面,健康并协调发展。通过德育管理,可以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尤其在心态养成,同学交往,以及热爱祖国并懂得感恩这些方面,可以起到一个正确的引导和积极的教育作用。关于传统文化,若放在初中班级管理当中,则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刻的学习并认识传统文化,切身体会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能够帮助和引导学生积极向上,诚实有爱。由此可见,传统文化和初中班级德育管理还是存在共通之处,尤其是在教育引导上,两者之间相互共融,这对实现两者结合统一的班级管理打下了坚定基础。
        (二)促进发展
        传统文化与初中班级德育管理之间的和谐统一关系,自然会使彼此之间互相影响并相互促进。传统文化本身就覆盖了各种文化分支,具有包罗性强,覆盖面广的特点。尤其是传统文化中的德育方面,几乎覆盖了整个德育内容,对人们的身心进行全方面的熏陶。如果进一步加强传统文化的传播和教学,可以填补初中班级德育管理的一些不足之处,既能够丰富教师的工作视野,还能够帮助教师进行更好的德育教育工作。针对中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初中班级的德育教育正需要这种全面,包容又相互补充的教育结合方式,来促进两者之间的共同发展。
        二、中学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
        传统文化的参与,对初中班级德育工作的开展有着重要意义。但是,理论上的可践行性与实际上的工作开展还是有许多差距的。现阶段,我国中学对传统文化的教育还存在许多问题。由于应试教育的弊端,许多学校长期都将教学重心放在学生的学习成绩上。一切的教育以提高考试成绩为基础,日常的教学活动也只是围绕着考试进行,根本没有将传统文化教育纳入日常教育范围内。这也导致许多中学生对传统文化认识不深,也没有学习积极性。

此外,加上越来越多的文化入侵现象相应发生,许多这个年轻人沉迷于国外文化,这也更加不利于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播,也加大了后期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难度。最后,现代教育体系将英语也设为一门必修学科,在学习英语的同时,也会逐渐增加对西方文化的灌输,这种教学模式对初中生而言,只会让初中生认为英语的重要性。并且英语作为非母语,学习也有一定难度,只能将学习重心都放在英语以及对西方文化的了解上。长此以往,我国的传统文化的教育缺失现象只会变得越来越严重。
        三、基于传统文化的初中班级德育管理策略
        (一)注重结合教学生活
        为了加强传统文化与初中德育管理的有机融合,首先要将德育管理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扣,通过生活结合教学的德育管理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提高德育管理的质量。初中生一般心智不太成,正处于青春发育时期,内心极易敏感。每当班上有同学回答问题错误时,一些学生会起哄,这会对回答问题的学生给予自尊上的打击。此时,教师可以借助传统典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来加以教育起哄的同学,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此外,对于一些不爱劳动,不积极参加班级事务的爱偷懒学生,教师可以先课下与学生交流,掌握学生的心里情况,然后再举办一次主题鲜明的班会。在班会上可以引入“大禹治水”的典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等,再让那位没有集体意识的学生来谈一下感受,这样学生能认识到自己的坏毛病并在日后改正。
        (二)注重社会流行文化
        多元化文化的交流与碰撞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信息传播速度的增加,很多拥有文化内涵的优秀节目也应运而生。例如,中央电视台有一档节目叫《朗读者》,它将许多有意义有内涵的动人事迹以朗读的形式表达出来,传递给观众。这种优秀的节目即符合时代的审美,又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在初中班级的德育教育管理中,就可以借助这种社会流行文化元素,通过传统文化促进学生提升自身的道德水平。作为教师,可以选择符合中学生成长特点的具备德育教育意义的节目引入课堂,在课本知识的基础之上,再进一步进行拓展与延申。
        (三)注重教师榜样力量
        教师作为传道授业的主角,自然是受学生崇拜和学习的主要对象,因此,教师的一举一动以及一言一行皆要做出榜样。作为中学教师,要时刻注重自我的道德修养,努力提升自己的传统文化知识积累,在教学和生活中,显现传统文化的涵养效果,使学生从教师身上感受到传统文化对当代人的影响,在教师潜移默化的带动下,学生会自觉用传统文化的优秀德育内容改造自己,纠正自身的不足或缺陷。
        结束语
        将传统文化与初中德育管理相结合,既能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又能够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行,让原本枯燥单一的德育管理变得更加生动并富有内涵。注重结合教学生活和社会流行文化,并发挥教师的榜样力量,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学生的进一步成长以及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伟超.基于传统文化的初中班级德育管理思考[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10):43.
        [2]杨珮. 基于传统文化的中学班级德育管理的思考探讨[J]. 中文信息, 2020, 000(003):208.
        [3]曹冬腊.基于传统文化的初中班级德育管理的思考[J].新课程·中旬,2019,(3):24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