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感恩教育在小学德育中的价值与实施

发表时间:2021/6/22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6期   作者:金安吉
[导读] 培养学生的感恩之情是我国在校园提升思想道德教育质量的基础条件。
        金安吉
        大溪镇麻车屿小学
        摘要:培养学生的感恩之情是我国在校园提升思想道德教育质量的基础条件。感恩之情不仅仅是口头的一句感谢,而是发自内心感激他人的帮助。在新课程改革的当今社会,我国教育工作者在重视学生道德教育的同时,就对感恩教育提出了教学要求。作为道德教育的基本原则,感恩教育成果的展现离不开一系列教育方法的实施。教师应该将感恩教育与小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相关联系,并充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以及社会实践中。这样的做法不仅能够促进道德教育水平的提升,还能潜移默化地塑造学生的优秀人格。
        关键词:感恩教育;道德教育;情感互换
        引言:小学阶段学习能够有效促进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感恩教育在小学道德教育中的应用能够让孩子从小就能学会关心爱护别人,拥有好的共情能力以及知恩图报的心态,对于小学生树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塑造具有关键的意义,从而为孩子未来长远的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感恩教育的意义
        (一)感恩教育让人学会识恩
        感恩是一种对他人的关心和帮助作出感激反应的思想品质。每一个个体的健康成长、快乐生活都源自于家庭、学校和社会对自己的关爱与帮助。感恩教育的实施及深层次渗透能够激发小学生对来自外界的关心和爱护产生深刻的思考。人们应该认识到:如果将他人的关爱和帮助视为理所当然而无动于衷,很容易给别人一种没有情商的印象,从而失去别人的关心与爱护。
        (二)感恩教育让人学会回报
        在现代的社会背景下,大多数小学生都是家庭生活中的中心。长此以往,家庭生活和校园教育都将小学生作为唯一且重要的主体。孩子们在生活中受到太多来自家庭的溺爱,以至于他们不能对知恩图报形成正确的认识。感恩教育不仅能够帮助孩子学会对他人的关爱帮助提高敏感性,还能让孩子真正明白他人对自己的关心和爱护出于爱心,这种恩赐也需要自己对此做出回应—爱护自己的家人,尊敬自己的师长,团结自己的同学和帮助过自己的人,从而为自身人格以及三观的正确养成奠定思想基础。
        (三)感恩教育让人学会施恩
        通过感恩教育,让学生感受到来自社会对自己的关爱和帮助,懂得自己在社会和团体生活中的历史使命,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是这个社会的一份子,社会的发展需要自己做出贡献,从而培养学生施恩意识,用自己的思想和行动去参与社会活动,对需要自己帮助的人给予帮助,行使自己的社会责任,学会施恩。
        二、感恩教育在小学德育中的价值
        (一)有利于培养小学生思想品质
        感恩教育首先需要培养小学生对恩赐的认同,这些恩赐来源于大自然,来源于人类的学习和生活。通过感恩教育能够让小学生认识到自己所获得的并非自己与生俱来的,从而使学生更加珍惜自己当前的生活,热爱生命,从内心深处产生对给予自己帮助的同学、教师、家人以及社会的认同。同时,通过认同感的培养,也提高学生对周围人和事物的宽容,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操守,培养学生优秀的思想品质。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价值观
        感恩教育能够让学生产生对社会施恩行为的认同,产生对帮助和关心自己的人的感激和尊重,这种情感的产生将促进学生对真、善、美的认知,并在生活和学习中调整自己的心态,使自己努力成为受到感激和尊重的人,完成从别人满足自己到自己为别人提供帮助的角色转换,逐渐培养自己的积极价值观。
        (三)有利于培养学生道德观
        感恩教育能够激发学生善良的本性,使学生产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对周围师生、家人的热爱,建立起了良好的沟通和交流的关系,建立起互帮互助的氛围,并以助人为乐作为自己的光荣和骄傲,养成与人为善的品德,进而知荣明耻,建立起正确的道德观。
        三、感恩教育在小学德育中的实施办法
        (一)通过主题班会进行感恩教育
        在小学阶段的德育中实施感恩教育可以采取很多种方法。比如可以通过主题班会的形式,结合师生身边实际生活场景,立足感恩的主体进行讨论。教师还可以对热心帮助和关照他人的优秀同学进行表扬,并给予适当的奖励奖励且将其作为感恩教育的模范典型。主题班会的形式能够有效帮助学生更加认可感恩思想和行为。
        (二)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学会感恩
        感恩思想并不是在短时间内就可以养成的,而是需要在生活实践中长年累月地积累。在小学德育中实施感恩教育,需要鼓励学生从自己身边的小事开始做起。首先,家庭生活是培养孩子感恩的首要资源,父母给予孩子生命并且有深厚的养育之情,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给予孩子细心的照顾和呵护,孩子应当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向家人作出回报。小学生应当做到尊重自己的父母及长辈,学会礼貌待人并且为自己家人着想;其次,让学生知晓在与教师和同学之间相处时,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离不开他们的关心和帮助,他们也同样需要自己的帮助。
        (三)通过民族文化进行感恩教育
        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于感恩的认知还处于初期的培养阶段,要经历识恩、感恩和施恩不同阶段的教育之后才能真正形成学生自己的思想品格。通过传统文化的学习在小学德育中进行感恩教育,是较好的教育方法。我国传统文化不乏这样的典故,例如:我国元代就曾有二十四孝的故事,鲁迅先生也撰写过《二十四孝图》。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学习,能够使学生从古人孝道中学会识恩和感恩。
        (四)通过主题影视进行感恩教育
        小学德育中进行感恩教育,不能仅仅依赖于教学中的说教,更应该将重点放在学生自己的感悟上,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感恩教育的深刻意义。观看感恩主题的影视内容可以帮助学生从影片中的角色关系理解感恩。例如:在小学德育课堂上利用多媒体对反映感恩的影片《背着爸爸上学》进行播放,这部电影是反映甘肃一个母亲早亡的孩子真实的故事。孩子为了能够照顾受伤瘫痪了的父亲,决定背着父亲去上学。利用影视题材进行感恩教育,能够让孩子快速进入角色,实现心理共鸣,从而提高自己知恩、感恩和施恩的认知。
        结束语:给予以上论述,本文认为感恩教育对于小学德育具有重要的意义。这种教育内容能够有效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感恩教育只有从孩子身边小事做起,并且引起孩子内心情感共鸣,才能够最大化发挥感恩教育的实际意义。
        参考文献:
        [1]贾素玲.试论感恩教育在小学德育中的价值与实施[J].读天下(综合),2019,000        (033):P.1-1.
        [2]彭小娇.感恩教育在小学德育中的价值与实施[J].新一代:理论版,2020,000        (007):P.50-50.
        [3]黄丽萍.感恩教育在小学德育中的价值与实施[J].新一代:理论版,2020(2):34-3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