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高数学在教学中融合德育教育探究

发表时间:2021/6/22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6期   作者:朱华仙
[导读] 在中职教学中,数学这一基础学科就与思想品德教育建立起密切的关系,
        朱华仙
        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职业技术学校    浙江金华  322200
        摘要:在中职教学中,数学这一基础学科就与思想品德教育建立起密切的关系,职高数学教师在教授学生数学知识、提高技能的同时,还需要重视结合教材开展德育工作,才能充分发挥数学学科应有的教育价值。在我国教育文化事业蒸蒸日上的今天,将德育工作融合进数学教学当中,尤其对于职高阶段的学生而言,既是确保教学质量的有力措施,也是深化教育改革的要求。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职高数学在教学中融合德育教育探究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职高数学;德育;教育探究
        引言
        司马光曾说过:“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自古以来,国之乱臣,家之败子,才有余而德不足也。”在职高教育阶段,学校的职责不仅是提升学生的知识水平,还包括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准,让学生成为一个有利于社会发展的人才,应用所学知识投身社会主义建设中。职高生年龄正处于叛逆期,自主意识较强,教师如果采取传统的德育方法,效果不明显,为了优化教育成效,应该将德育渗透整合于各个学科的教学中。数学是重点学科,在整个教学环节中,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内的德育元素,在潜移默化中渗透德育理念,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让其自主自觉地践行道德标准。
一、数学教育中德育渗透的内涵解析
        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或阶级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使其形成一定社会与阶级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动,即教育者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学科德育是指教育者依据学科教育的目标和特点,有目标、有计划、有系统地通过学科教育途径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引导、启发受教育者认知、认同、践行道德要求,不断完善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结构,使之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品质。数学学科德育是指依据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和数学课程标准,有目标、有计划、有系统地在数学教育中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引导、启发受教育者认知、认同、践行道德要求,不断完善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结构,使之形成深厚的数学文化底蕴、坚定的自主发展意识、积极的社会参与精神以及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品质。
二、职高数学在教学中融合德育教育探究
        (一)利用课堂导入率先呈现德育知识
        课堂导入是教学的必备环节,把握课堂导入对提高整体课堂教学质量有重要价值。为实现德育在数学教学中的融合,教师便可以使用德育知识或者是德育案例导入数学课堂。借助德育方面的知识,能够让学生认识到本节课数学学习的意义,丰富学生的德育知识。职高数学中有一教学主题为集合,本课教学目的在于让学生把握集合、元素等名词的定义,进一步了解元素与集合之间的各种关系。教学期间,若是教师直接向学生展示各个数学定义,根据定义开展教学,会限制学生思维发散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固化了教学形式与内容,学生学习兴趣低,也很难融合德育相关知识。教师要求学生思考自身个体与班级是怎样的关系,通过教师提示学生意识到“班级可以看作是一个整体,每一个学生个体构成了班级这个大的整体。”在学生总结这一观点后,教师便可顺势引入集合与元素这类数学知识教学,告诉学生个体便相当于元素,班级整体便可以看做集合,大大降低学生理解数学定义的难度。
        (二)利用数学故事展开德育
        职高数学知识点多,内容抽象复杂,难度较大,很多学生容易丧失学习兴趣和信心。

为了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教师应做好课堂导入,创设趣味化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传授数学知识奠定良好的基础。数学这门学科的发展史有数千年,每一个数学知识点、每一条数学规律的背后,都隐藏着很多故事。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可以讲解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故事或者相关数学家的生平事迹,吸引学生的注意。
        (三)确立德育渗透理念的着力点,使德育渗透归理
        数学教育中德育渗透的根本点就在于理念的确立上。首先,教师要着力于数学学科德育价值的认知,确立在数学教育中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的信念。充分认识教师在数学教育过程中的职责和使命;其次,要在课程观上确立数学教育立德树人的地位与价值,认真研读课程标准及其解读,专心钻研数学教材及相关教学参考资料,从中析出德育因子,在领会、理解中,挖掘和拓展德育因素,使数学课程中的德育素材显性化;再次,要在数学教学观念上扭转分数至上的教学误区,回归教书育人的初心和本分,在数学教学中更多植入数学文化的元素,宽容和批判地对待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拓展教学时空;最后,要在数学反思观上客观、公正地思考数学教育的质量问题,突破教学中控制和反思的片面,利用批判利器和开放心态,确立立德树人的教学信念,在学习与借鉴德育渗透经验的基础上,坚定信念,进行基础性、应用性、反思性德育渗透。
        (四)巧用语言,启发教育
        在职高阶段,数学理论知识加深,与其他教学素材丰富、内容生动有趣的学科相比,数学学科略显枯燥,且解题、答题的过程愈加繁琐、严谨,对于一些数学基础较弱的学生而言,如果在周测、月考或者期末考试中取得的成绩不理想,往往会逐渐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导致成绩下滑,加重厌学情绪,形成恶性循环,不利于人生成长。因此,职高数学教师需要重视自身教学能力的提高,掌握巧妙的教学语言,将枯燥、乏味的数学理论知识转化为生动有趣的内容,使数学课堂迸发出智慧的火花,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帮助其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
        (五)在学生的互动交流中渗透德育
        鼓励学生开展自主学习,为学生创造交流互动的学习空间是教学改革对教师教学提出的新要求。数学作为一门强化学生思考能力、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学习能力的学科,为学生创造自由思考、互动交流的空间是教师教学必须要完成的任务。为了让学生在中职数学教学中逐渐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与正确的价值观念,在开展系统化数学教学前,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自行搜索我国历史上典型的数学成就,并记录一些比较著名的数学家的生平故事。教师举办数学故事分享大会,让学生自由分享各种数学家故事,并列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数学知识。这样的教学活动为学生创造了自由的交流空间,学生自行搜索数学家的故事中能够直观体会到这些数学家敢于钻研、勤奋努力的精神,在不知不觉间影响学生思想与行为。
结束语
        综上所述,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方针。德育是指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影响学生在政治、思想与道德上的认知及行为的活动,德育是职高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应试教育模式下,德育不被学校及家庭重视,这导致学生整体思想道德素养偏低,未成年人犯罪率明显提升。为了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学校应该提升对于德育的重视度,将德育元素融入校园,将德育贯彻落实于职高数学教学中,在教学设计中渗透整合德育元素,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思想觉悟、道德素养得到提升,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参考文献
[1]李雪梅.基于立德树人的中职数学德育教学探究[J].现代职业教育,2020(11):188-189.
[2]朴春子.试析高职高专数学教学中德育功能的实现[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9(01):23-25.
[3]况洪炼.浅谈职高数学德育渗透[J].考试周刊,2014(A0):64.
[4]吴菲.谈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好家长,2014(48):245.
[5]杜德全.职高数学如何将德育渗透其中[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2(07):107-10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