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作业评价需要注意的几个

发表时间:2021/6/22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6期   作者:夏晓
[导读] 在小学阶段的日常课程教学中,作业评价占据有重要的课程比重且对于教学质量的提升具有重大影响。
        夏晓
        连云港市精勤中心小学
        摘要:在小学阶段的日常课程教学中,作业评价占据有重要的课程比重且对于教学质量的提升具有重大影响。首先,作业评价能够有效帮助学生有针对性地发现自身仍然存在的课程问题;其次,这种教学方式能够帮助教师提升实际教学质量,从而为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最后,作业评价能够在师生之间建立起效果明显的沟通桥梁。就小学美术作业评价而言,不同教师具有不一致的评价框架。现当今新课程改革的持续推进再次将美术作业评价这项工作放在了教育工作者的眼前,几乎所有教师都在积极发现最适合教育发展背景的作业评价框架。但是本文认为美术作业评价受现实条件影响较多,从而必然导致美术作业评价理论具有多种形式,唯一的所谓“最优解”不能适应所有实际情况的发展。基于以上背景,相关教育工作者需要立足自身的实际教学场景,积极从现实情况中去发现契合现实教学工作的作业评价新方法,并且在发现的过程中要提前防止一些问题发生。本文以实际的教学实践工作为基础,就小学美术作业评价需引起重视的问题进行分析,旨在为相关研究者提供一些思考。
        一、小学美术作业评价体系的现状
        小学美术课堂的作业评价对于课程教学的完整性以及教学质量都具有重要的作用,能够有效记录并且检验学生的学习成绩以及实时的进步发展。教师作业评价的指标对象除了学生美术书面作业,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进行美术学习时的创作过程以及在这个过程中表现出的言行举止、学习态度等。现如今小学美术作业评价体系仍然不完善的理由有很多。第一,现如今很多小学教育工作者将评价体系更加侧重课程实际取得的结果,反而对于学生的学习过程所收获的不闻不问,从而大大降低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另外,小学美术教师仍然使用以往较为落后的评价理论应用到现今教学中,模板式评价理论不利于学生性格多样性的发展。最后,小学学科缺乏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从而导致学生对于教师评价过于重视而忽略了自身学习需求。美术作业具有主体能动性高、形式多样的特点,因此根据时代发展进行评价体系改革必不可少。与时代发展背景相契合的教学评价框架能够有效提升课程实践的教学质量。
        二、小学美术作业评价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
        (一)小学美术作业评价应立足于学科特征
        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的人文学科之一,小学美术具有比较独特的特点。小学美术课程能够有效帮助小学生形成“美”的观念并且全面提高自身审美素质,在实际教学工作中不难发现这项课程还能够对小学生艺术实践创新能力具有比较重要的作用。同其他学科相比,小学美术课程将学生主体地位、学习能力的多样性以及课堂学习的实践创造紧密结合,相对应地,其作业评价需要以这些学科特点为基本点来设计并实施合适的评价理论。在现实的课程教学场景中,不难发现很多小学生的美术作业评价体系不够明确。因此,美术教师应当充分意识到评价美术作业的优秀与否需要有多方面的支撑。如果单纯用“好”或者“不好”这样简单且单一的词句来概括,很难帮助学生真正了解到自身存在的问题以及以后可以努力的方向。相对模糊不清的评价体系不仅不能提升小学生的学习热情,还会导致小学生自我认知的不清楚。

因此本文主张将“简单、直观、明确”作为小学生美术作业的评价指标项,在肯定学生学习成果的同时也要发现小学生实际学习过程中的不足。
        (二)小学美术作业评价应立足学生的身心特点
        小学生正处于身心成长和发育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的小学生们,还未能形成比较成熟的价值观念,其思想和行为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他们所处环境中一些负面的因素,会成为他们形成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最大干扰。因此,向小学生传递积极向上、真诚乐观的价值倾向是十分重要的。同时,这个时期的小学生们,就他们心理发展面言,内心十分渴望得到别人的赞许和肯定,特别是在他们心中占据神圣位置的教师的肯定,定会激发他们更大的学习动力。反之,一些负面的批评也会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留下伤痕,并成为长久的阴影。因此,我以为,小学生的作业评价,教师应该立足于学生的身心特点,面向每一位学生、尊重每一份作业;应该带着一双慧眼去努力地挖掘和发现每一名学生的优点,去激发他们的美术学习潜力;应该在作业评价中多用激发性、鼓励性、肯定性的语言,而不应该是过多地批评和指责学生。正如法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曾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三)小学美术作业评价应立足于课堂教学需求
        经过教育专家和同行的总结归纳,小学美术作业的评价大致有以下几类:一类是以教师为主导的面批法、面评法、评语法、修改法等;另一类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小组评价法、学生互评自评法等;还有一类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展览式、观摩式评价法等。由此可见,小学美术作业的评价是多方面、多维度、多形式的。众所周知,每一种评价方式都有其合理性和局限性,也没有哪一种方式能够“放之四海而皆准”。例如,在课堂上教师当面组织的“面批法”,可以直接而有效地向学生反馈作业的完成情况,有利于巩固课堂学习内容,提升评价效果,但这种方法却也存在着评价上的“广撒网”“蜻蜓点水”等泛泛而谈的问题,因课堂时间的限制不可能面面俱到。
        结束语:基于以上论述,本文认为不能简单的为了评价结果而可以制作评价形式,而是需要通过不断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生活学习后积极采取合理科学的教学方式,万万不能一统一的评价模板来对各层次的小学生进行评价。教师需要切实做到将美术作业评价延伸到课堂以外,才能够真正做到鼓励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宋云.浅谈小学美术作业评价需要注意的几个间题[J].读写算:教师版,2017(24):143-          143.
        [2]谢环.浅谈小学美术作业的评价方式[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2(10):214-214.
        [3]王剑波.浅谈小学美术作业规范化管理[J].美术教育研究,2017(10):131-132.
        [4]孔繁滨.浅谈小学美术作业评价[J].少儿美术,2020,000(001):P.13-1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