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行动导向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探索与研究——以《零件加工工艺分析与编制》课程为例

发表时间:2021/6/22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6期   作者:路娟
[导读] 本文针对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双证融通”课程《零件加工工艺分析与编制》中的传统授课方式缺陷,
        路娟
        上海石化工业学校 ,上海 金山 201500
        摘要 ;本文针对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双证融通”课程《零件加工工艺分析与编制》中的传统授课方式缺陷,借鉴德国先进职业教育理念,结合自身教学工作,以工作任务引领,行动导向驱动,从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评价等方面探讨了基于行动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的实施。
        关键词 任务驱动   行动导向    教学模式
一、剖析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
        《零件加工工艺分析与编制》课程是中职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在数控专业的“双证融通”课程体系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多采用集体讲授形式、以灌输性的方式,讲解零件加工工艺如何编制,加工参数如何设置,刀具如何选择等内容。学生大多数是处于被动的接受信息,教学枯燥无味,学生缺乏自主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主动探究的学习能力,出现了遇到问题不思考,依赖程度不断加强的不正常的现象。学生的能力现状,不符合企业对人才的要求。
二、基于行动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以教定学的被动教学模式,创造了以学定教、学生自主学习、团结协作、探索创新的学习模式。
    “行动导向”是以工作过程为导向,遵循“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这一完整的“行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体,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通过“自主地获取信息、制定计划、实施方案、评估方案”,在自己“工作过程”中,掌握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构建属于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体系,提升综合能力。
        基于行动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是将“任务驱动”、“行动导向”有效集合,在任务的驱动下,让学生明确工作任务;在工作过程的行动导向下,完成工作任务。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他人协作的能力、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提升学生创新性能力,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素质,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三、基于行动导向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任务或问题相结合,创建真实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带着真实任务进行学习,以行动为导向一步步完成任务,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建构学生综合能力。现以编制摇杆零件的数控加工工艺为例来具体介绍本次课的教学设计思路和实施过程。
1.工作任务选取
        本次工作任务选取来自典型传动机构——槽轮传动机构。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槽轮传动机构使用过程中,由于摇杆零件精度磨损严重,不能满足使用的要求,需利用数控铣床加工零件。在加工之前,需编制摇杆零件数控加工工艺——学生明确工作任务。
2.教学活动设计
         学生以4人为一组,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六步”行动导向教学法,设计整个教学活动。


3.教学实施的效果和反思
        基于行动导向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零件加工工艺分析与编制》课程的实施,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该模式打破了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学科课程模式,创建了以任务驱动、行动导向的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教学模式,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通过实施发现,学生综合能力素质得以全面提升,如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能力,团结合作意识等;课堂教学效果得以提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兴趣浓郁等;教师的教学理念得以更新,教师不在是“一言堂”授课,而是组织者、引导者。教师要不断拓展专业知识面、增强自身业务水平,才能及时应对学生在课堂中提出的或存在的工艺制定不合理的各类问题,以达到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韩俊峰.浅谈德国数控专业职业教育[J].装备制造与教育,2014(1).
[2]汪静.德国职业教育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7年(3)
[3]林玉香.基于行动导向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探索[J].计算机时代,2017年第9期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