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泉水
福建省厦门集美中学
摘要:2014年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实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各个教学阶段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生物学是高中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在此基础上,人们提出了生物核心素养的内容,生命理念是高中生物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做好生命观的学习和解读,并结合以往的教学实践,积极探索培养学生生命观的有效策略,为高中生物核心素养的提高奠定基础。
关键词: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生命观念素养;策略
引言: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体现,是当前各科任课教师讨论与关注的热点话题。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除做好生物基础知识讲解,还应认真学习相关文件精神,准确把握高中生物核心素养内涵,制订明确的教学计划与目标,将生命观念渗透至相关教学环节中,使学生能够通过生物知识的学习,运用生命观念认识生命世界、解释生命现象。
一、高中生物生命观念解读
1.结构与功能观
生活中存在着许多不同的器官、细胞,它们在结构上有一定的差别,这就决定了它们可以发挥不同的功能,并且可以各司其职,共同维持生活和生命活动。其结构和功能观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结构决定功能的发挥;例如肌肉细胞和肝细胞起不同作用的原因在于它们的内部结构不同。其次,功能将对结构起指导作用。如身体成熟的红细胞,为双凹圆盘状,以增加表面积,方便物质通过细胞膜,实现气体的输送,而细胞核对其输送功能作用不大,逐渐退化,使其无核。
2.进化和适应性观点
演化和适应是紧密相关的。生活体系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进行调整,从而对环境产生适应。与此同时,由于对环境的适应,生命系统的调整也会在群体中累积,甚至会遗传给下一代。长期而言,这就是生命系统的进化过程。
三、稳定和平衡的观点
稳定状态和平衡状态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稳态表示事物结构及其与环境的稳定状态,而平衡则表示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此外,稳态还存在负反馈调节机制,而平衡则不存在。稳定状态下受调节机制的作用,处于动态平衡,保证生命系统的正常运行。
四、物质和能量观点
材料含有能量,常见的有高能化合物、储能物质、能量物质等储能材料。合成和分解都涉及到能量的变化。自然,物质的转换需要能量的支持,例如 ADP和 ATP之间的转换需要能量的参与。
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实施生命观素养培养的策略
一、立足生物学教材,做好生活知识的讲解
中学生物学教材是学生获得生命知识的依据,是培养学生生命意识的基础。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立足于生物学教材,对生活知识进行深入、透彻的讲解,使学生切实夯实基础知识。一是明确教学目标;对高中生物教材内容进行整体分析,明确各生命知识的内在联系,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确保每一堂课都有明确的目标导向,提高生物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目的性。
二是灵活使用多种教学方法;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生命知识,培养生命意识,教师应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效率。例如,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采用分组讲授、任务驱动讲授、多媒体技术讲授等方法。这些技术可以把微观抽象的知识,直观、形象地展现给学生,加深学生对生命活动的认识和理解。为了更好地辅助课堂教学,教师应该重视多媒体资源的收集和制作。三是做好教学效果评价。老师可以在上课前几分钟,围绕讲义内容提出相关问题,要求学生回答。以学生的回答为依据,把握学生的课堂学习,找出不足,及时优化相关教学环节。
二、做好教学指导增强生命观念意识
在学生学了生命知识之后,已经掌握了生命知识。而对生命知识的掌握只是生命观念形成的最基本步骤之一。要加强学生生命观的认识,还要做好教学指导工作。一是重视对生命观念的知识灌输。教师要重视生命观念知识的渗透,使学生正确理解生命观念,明确生命观念所包含的内容,提高对生命观念认识的重要性,从而对生命观念进行讲解。二是创设相关问题情境。用生命知识阐释生命现象,既可以强化学生对生命概念的认识,又是培养学生生命意识的一个重要目标。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创造相关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运用所学进行分析,真正学以致用。应该指出,为了提高学生思考、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生活情况,创造一个学生比较熟悉的问题情境。与此同时,做好引导,及时点拨学生,帮助他们顺利回答问题,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学习生活知识的自信。比如,在讲解《人体生命活动调节法》内容时,老师就创设了以下的生活情境:寒冬中,小明从暖和的房间出去,这个过程中小明的耗氧量、尿量、抗利尿激素和内体酶活性分别发生了什么变化?这种情景对学生比较熟悉,可以很好地提高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对强化学生生命观有重要作用。
三、加强日常训练,加深对生命概念的理解
生活理念涉及到很多方面。在培养学生生命观的过程中,如何加深学生的理解,使所学知识真正灵活运用,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转化,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通过日常锻炼,加深学生对生命观的认识。一是立足人生观念培养目标,做好优秀习题的积累,特别是要仔细分析习题考查的知识点,及时结合学生所学知识进行练习。二是对学生解题进行指导,不满足于得出正确答案,而是要对解题过程进行反思,必要时要求学生根据原题改变新的问题,使学生真正抓住生活知识的本质,做到举一反三。第五部分是训练总结,即通过回顾学习过程中所学到的知识,包括对所学知识的深刻理解,对所学内容的错误理解,及时地回顾课本或向同学、老师请教,以弥补自己的不足。
结束语:生命观的培养对学生生物核心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中学生物课堂教学,一方面,教师要认真解读生命观念,熟练掌握其涵盖范围,寻求其与高中生物教学的契合;其次,教师要做好对学生生命观念培养策略的研究,积极推广和运用效果显著的教学策略,并通过自主学习、请教经验丰富的教师,不断提高生命观念培养的质量和水平。
参考文献:
[1]李国霜,何洋琴,王杨科.生命观念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渗透策略[J].中学生物教 学,2019(04):20-22.
[2]王剑锋.论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和提高生命观念素养的策略[J].中国校外教 育,2019,667(11):29-30.
[3]廖慧.浅谈高中生物学科中生命观念的内涵及教学策略[J].魅力中国,201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