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文权
成都市双流区棠湖中学
摘要:新课程要求素质教育要不断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通过语文教学让学生从思想上热爱祖国奉献社会,培养他们崇高的道德品质。高中语文中有很多的基础性的中华传统文化知识,古诗词就是其中的典型。而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很多老师只注重学生的应试考试,而忽视了对学生古诗词鉴赏能力的提高培养。这样的情况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严重影响的教学质量的提高。针对于这样的情况本文根据高中语文教学理论和学生的学习情况,结合新课程对素质教育的要求,分析总结出了以下几点提高高中生语文古诗词鉴赏能力的意见建议,以期为高中语文教师提供参考。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古代诗歌;教学策略
引言:古诗在高中语文学科中无论是在应试考试还是在语文知识实践应用中都占有很大的比重。古诗词不仅是语文教材中的教学资料,它更是我国的优良的传统文化知识,是我国古人智慧的结晶,因此高中语文教学必须要引导学生赏析古诗词,帮助他们领会古代文学。然而,受传统语文教学观念的影响,教师在教学中只要求学生能够背诵古诗词,而基本不会引领学生深入赏析。其实这样的情况不仅降低了学习效率,还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长期的死记硬背,不仅不能使学生稳固的记忆,还会造成无法掌握古诗的隐含意义。因此,为了提高高中生的语文学习效率,就必须要改善现有的教育方法,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帮助他们打下坚实的语文素养基础。
一、新课改背景高中古代诗歌教学存在的问题
高中的古诗词都较为复杂难以理解,因此很多学生在学习古诗词时,由于没有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使得无法领会古诗词的内涵文化,甚至会因为总是学不懂而产生厌学心理。现在的高中生接触的交际语言都是白话文,确实难以接受古诗词压缩字数的表达方式。高中生虽然有了一定的语言理解基础,但是让他们长期的学习古诗词也会觉得枯燥,而且由于他们平时都接触较少古诗文的表达形式,且基本不会将古诗词运用到实际中,会让学生觉得学习古诗文没有用处,从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由于高考应试的要求,学生在学习古诗词时,大多都不会加以理解性的记忆,而是盲目的死记硬背,这样不仅不牢,而且会因为诗词记忆太多很容易混淆。传统的古诗词教学都忽略了让学生充分领会古代诗词的语言美和节奏美,没有帮助学生在大脑中形成对诗词理解的画面,也就无法体会诗词中所蕴含的情感。二、新课改背景高中古代诗歌教学策略
(一)创设情境,叩开兴趣之门
我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因此在引导学生鉴赏古诗词的时候要善于找对方法。古诗词的语言风格不同于现在的白话文,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理解文章的含义方向着手培养。通过对故事的理解学生会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新时代素质教育要求学生要全面发展,因此在引导学生鉴赏古诗词的时候,可以从音乐角度,例如《水调歌头》,提高学生的鉴赏兴趣和学习能力。传统的鉴赏诗词教学方式已经不再适用于今天的高中生,只会影响到教学的效率,无法让学生深刻的理解古诗内涵。为了改善这样的教学现象,教师要丰富课堂教学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很多古诗词在古代都是被唱出来的,也就是说,素质教育下的今天教师也可以通过将古诗和音乐融合在一起,帮助学生营造出古诗文中的情景,促进学生理解。当然,教师还可以通过视频教学,如《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给学生再现一幅江山壮丽,英雄救世的画面,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作者对英雄的惋惜之情。这样豪壮的诗词,教室还很有必要带领学生激情澎湃的朗读,让学生再次体会词中抑扬顿挫的情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探究古诗词的兴趣。
(二)传统与创新的方式相结合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将传统教学模式能够与学生实际相结合,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为提高教学效率,光靠传统的教学理念方式还不够,还要运用新颖的教学方式。传统的语文教学法以教师为中心,主要以讲、做、背、默四字学习法教授学生,这样的方法没有跟上时代潮流,学生很容易就会感到枯燥乏味,因此,新课程强调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开展。但是,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高中中语文教师对学生进行课程知识教学的同时,为了保证教学质量,教师会以学生为主体,增加课堂互动环节和小组交流环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对学生进行古诗文理解技巧的教学,并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从根本上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同时,把语文知识的学习与传承文化、承担社会责任和树立文化观结合起来,可以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古诗词传递出来的文化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从而切实提高语文学科的教育效果,对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也有积极的帮助。
(三)再度创作,激发多向思维潜能
鉴于德国文艺家莱辛所言的“凡是我们在艺术作品里发现为美的东西,并不是直接由眼睛,而是由想象力通过眼睛去发现美的”这一精辟论断,也鉴于中国古典诗词高度凝练精美的语言、大幅度跳跃的作者情思、言简义丰意蕴深远的情景描写等美学特质,还鉴于想象力是高中学生思维世界里最宝贵的生命力、最鲜活的创作力等缘故,讲解时,教师应该注重在引导学生充分了解古典诗词文本大意与主旨的前提下,再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与联想,对古典诗词“言有尽而意无穷”处进行合情合理的补白,以期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和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引导学生在精美的古典诗词艺术世界中受到美好情感的熏陶,继之提高人文素养和鉴赏古典诗词的水平。
结束语:高中语文古诗词都是深具中国文化底蕴的名篇佳作,所以教师在课堂中要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并凸显其魅力。通过这样的措施来培养学生对于古诗词的学习兴趣和爱好,同时培养学生诗词的文化修养,增加学生的文化素养,让学习古诗词成为学生的一种自发的学习习惯,从而让他们能够真正体会出古诗词的价值所在。
参考文献:
[1]朱锦岳.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古典诗词教学[J].文学教育(中),2012(2):121-121.
[2]秦丽.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古典诗歌教学策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
[3]陈岁印.新课改下高中语文古代诗歌教学有效性策略探究[J].基础教育论坛,2020,000 (004):P.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