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镅
重庆市綦江区中山路小学
摘要:小学生的德育素养产生于生活实际,生活是第一性的,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养和遵纪守法素质,就必须要从生活点滴抓起。所以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应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开展生活化教学,引导学生结合日常生活理解道德与法治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能够把这门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解决实际遇到的一些问题,同时形成法治意识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策略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必要性
小学生道德发展一般遵循由无律到他律,再到自律,最后发展为自由的过程,而小学生道德发展则是由他律到自律,尚未形成正确认识和判断道德的能力,需要通过有效的道德教育帮助他们形成这一能力。《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为小学阶段的基础学科,是学校德育的主阵地,对小学生的道德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尤其是这门课程具有很强的生活化特点,许多知识来源于生活,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法治观念的重要途径。在日常教学中,由于道德与法治的生活性特点,教师必须将书本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引导学生结合自身或身边的人、事来理解和消化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另外,教师将学生的现实生活作为德育课程教学的起点,能突出德育课程的主人翁地位,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有利于学生的自我认识、自我反省和自我教育,同时也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德育课程的知识点。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策略
(一)教学目标生活化
教学目标指引着教学过程,决定着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向,初等教育的道德与法治课程要想实现教学生活化,首先要实现教学目标生活化。小学德育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教育目标生活化是指将书本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将社会现实与学生实际相结合,确定课程教学目标。现有的小学德育与法治教材在内容体系、科学性、趣味性等方面做了一定的调整,但人物形象的塑造过于完美,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脱节,使许多学生难以理解,造成教师教学困难。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确定教学目标,将教材中刻板印象的知识转化为学生的真实生活经历,减少学生的理解难度,同时又能增加教学的新鲜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讲“不做‘小马虎’”一节课,老师就能将教学目标与学生在学校中的表现联系起来,具体的教学目标就是“认识自己在生活中马虎的表现,反思自己的行为”;初步感觉马虎给自己和别人造成的麻烦;初步探索马虎产生的原因,懂得自我剖析,找出问题”,使教学目标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然后在这样的教学目标导向下,组织好教学活动,自觉引导学生改掉不良习惯,养成认真、严谨的行为习惯。
(二)教学方法生活化
传统的讲授方式已不能适应新课改的要求,也不能满足学生知识学习的需要,这在小学德育与法治教学中表现得尤为明显。鉴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生活性特点,教师一味地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单向传授知识,并不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还可能引起学生的反感。
因此,小学德育教学应适时进行改革和创新,采用新的教学方法,优化德育教学效果。情景教学法是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相应的情境,给学生带来身临其境的感觉体验,有助于营造课堂气氛,增强学生的真实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小学德育与法治教学中,可采用情境教学法,教师在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时,既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又要加强学生的真实体验,从而促进课程生活化教学。比如在一节课上讲“课上了”,铃声一响,老师就可以创造出这种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同学们,课上完了,我们开始上课,你们应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有些学生回答是“不说话,认真听”,有些学生回答是“不吃”,有些学生回答是“不睡”,等等。通过师生间的短暂互动,可以使学生懂得上课要守纪律,要听得认真,要坐得正,态度要端正,不影响别人。随后,教师开始正式教学,通过正反对比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哪些行为符合课堂纪律,哪些不符合。正向教学情境如“窗外过道有一个人走过,同学们不看,老师要表扬你,为什么”;反向教学情境如“开始上课,同学还在说话,老师要批评教育他,为什么”,从而强化了学生的真实体验。
(三)教学内容生活化
德育与法治课书本知识理论性较强,对于学生来说,单纯的理论讲授无法使学生融会贯通,更无法持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此,教师应将教学内容生活化,对学生进行实践性教学,使学生在理解与理解的基础上,结合身边的人与事,在实践中融会贯通,达到道德与法治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不应局限于书本,应走进社会,贴近学生生活,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法治意识和道德品质。例如说‘家庭安全健康’,老师可以介绍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安全问题。家中的水杯打碎了,用手捡可能会划伤手指,要用扫帚清理干净;家中插座不用了,应及时关掉电源;家中窗台未装护栏,不得随意攀爬窗台等。如此的安全教育,使学生了解了家中隐藏的安全隐患有哪些,应该注意哪些安全保护措施,以保证家中的安全。另外,可以安排“为家庭安全做些什么”课外实践活动,扩展课堂教学内容,将课堂安全教育延伸到课下,让学生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对课堂教学内容有更深刻的印象,形成一定的安全意识。
结束语: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要从教学目标生活化、教学方法生活化、教学内容生活化、教学评价生活化几方面入手,从以上几个方面采取有效策略以实现课程生活化教学,使道德与法治教学贴近实际生活。同时,让学生结合自身的现实生活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形成良好的道德意识与法治观念。
参考文献:
[1]黄齐喜.论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v.15 (06):201-202.
[2]高莉.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生活化教学策略[J].小学时代,2020(2):71-71.
[3]朱绍金.浅议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生活化教学策略[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0,000 (004):642.
[4]张志新.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生活化教学策略[J].读写算,202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