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清华
四川省华蓥中学 638600
【摘 要】本文主要探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策略。根据《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 年版)》,学生的思维品质主要表现为思维的逻辑性、批判性和创新性等三方面的能力和水平。笔者在实践新课标提出的英语学习活动观过程中,提出了在研读语篇、创设情境、学习活动等环节中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具体策略,以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思维品质;情境创设;层层设问;思维导图;思维习惯;思维评价
2017年国家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将思维品质确定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之一。然而,长期以来,英语教学重知识技能,轻思维训练的现象比较突出,导致教学枯燥乏味,效率低下。思维品质的高低决定我们学习一门知识、做一件事情的效率,良好的英语思维品质有助于提升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使英语学习者在掌握少量的词汇和语法的情况下就能理解较为复杂的内容,从而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笔者从高中英语课堂教学出发,总结出以下学生思维品质培养策略。
一、深入研读语篇,挖掘思维提升点
语篇是内容与思想的结合,是作者所表达内容符合逻辑的安排。好的语篇通常也是思路清晰的语篇,是发展学生思维品质的核心载体。教师在课前必须认真研读文本,对文本进行多维度、深层次的解读,并弄清“文本写什么”、“作者怎么写”、“为什么这样写”乃至“你会怎么样写”。要找到利于思维品质发展的切入点和有效方式,使学生能沿着优秀语篇文本的思路来提升思维能力。
二、精心创设情境,点燃思维火花
积极的思维都是在特定的情境下触发的。无论是在导入环节还是在超越语篇的迁移创新环节,恰当的情境创设都非常重要。例如,在导入环节,教师围绕主题创设情境,采用头脑风暴的手段,引导学生围绕所设情境,预测主旨和体裁。该活动虽是对文本的表层理解,但有助于学生发散思维和联想思维能力的发展。
点燃学生思维火花的情境创设应有以下特点:1) 刺激性:所设情境能激发学生兴趣,从而产生主动性思考;2)相关性:所设情境都与语篇主题、学生兴趣、生活经验相关联,引入对自身、社会和自然的思考;3)参与性:能让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产生思想火花的碰撞;4)挑战性:要努力营造具有挑战性的环境,挖掘学生思维潜力,提升思维的敏捷性和创新性。
三、层层设置问题,引导思维向纵深发展
新课标提出的英语学习活动包括学习理解类、应用实践类和迁移创新类等由低阶到高阶的一系列相互关联的活动,它们是通过学生的思维活动和语言活动相结合完成的。问题的层次性首先体现在不同的环节提出相应的问题。教师一定要精心创设问题,发挥好“提问”对学生思维的引导功能。
在学习理解环节,教师的提问主要是复述型和细节理解型问题。这些问题有利于发展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等逻辑思维能力,是引导学生进行仔细阅读的第一步。 在应用实践环节,教师的提问主要是分析、综合和推断型问题。这些问题都属于文本深层理解的问题,需要对文本内容进行深入分析挖掘,如区分主题与细节,分析条件、原因与结果,分析文章的结构;综合文本中所获得的信息,得出新的结论;推断作者写作意图和情感态度等。在迁移创新环节,教师的提问主要是评价和创新应用问题。
这些问题体现了对文本解读的创造性和超越性,通常基于文本主题与观点,结合学生实际,从情感、阅历、信念、思维等方面提问,在多层次的提问与作答过程中,融合知识学习和技能发展,学生的思维在教师的引导下,思维的灵活性、逻辑性、批判性和创新性都得到有效培养。
问题的层次性还体现在起始问题、追问问题和生成性问题的安排上。起始问题是对开始一个新内容的提问;追问问题是学生回答后的进一步提问,是追根究底地问,主要是帮助学生发现语言结构关联下的语义关联,形成准确理解;生成性问题包括教师根据课堂实际进程临时提出的问题和课堂上学生的思维被激活而动态生成的问题。教师事先设计起始问题和追问问题固然重要,但基于课堂教学过程的生成性问题更容易走进学生内心,更容易激发学生去深入思考。总之,教师通过词汇与语句的基本语义到逻辑联系,再到言外之意不同层次的提问有助于发展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四、巧绘思维导图,增强思维活动的直观可控性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科学高效的图形思维工具,能够以图形的方式将零碎的知识点系统科学地串联起来,使抽象复杂的知识变得条理清楚,易于学生理解和记忆。思维导图可广泛用于词汇、语法、阅读、听说、写作等英语教学。课堂教学内容图示化的展现过程就是借助发散、联想、逻辑等思维方式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过程,能够帮助学生进行信息转换、信息概括、文本结构和语义线索梳理、新概念建构,加深学生对主题的理解和思考。学生一开始绘制的思维导图可能并不完善,这时老师要保持足够的耐心,鼓励他们绘制出简洁、实用、美观、个性的思维导图,这不仅培养了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和创新性,还可以帮助老师迅速了解学生的思维动态,并对教学策略作出调整,使思维培养变得直观可控。
五、培养思维习惯,保证思维发展的可持续性
要高效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应当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堂思维习惯。首先,应当提高学生的认识,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思维品质,为什么要发展思维品质,英语课堂主要发展哪些思维品质,怎样发展这些思维品质。其次,要让学生养成主动去观察与比较各种语言和文化现象、认真分析与推断信息间的逻辑关系、积极去归纳和建构新的知识体系,辨证看待作者观点和文化价值、善于选择和利用信息创造性地解决新问题等等思维习惯。最后,学生要习惯通过交流、辩论、合作等途径来训练自己的思维。
六、重视思维评价,促进反思提高
新课标重视评价的促学作用。在发展学生思维品质的过程中,我们要认真观察学生表现,要从思维的主动性、逻辑性、批判性和创新性等方面做出恰当的评价。评价要以学生为主体,可以同学互评, 也可以自我反思,可以口头评价,也可以表格形式书面评价,可以课中点评,也可以课后总结。评价要有利于学生认识自己的思维缺陷和找到改进提高的措施,有利于激发和维持思维动机。对自己的思维过程展开反思,进行理性评估,考量这种思维是否符合逻辑,是否符合好的标准,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其本身也是思维发展的重要一环。
结束语: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作为教师,如果能始终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出发,坚持科学的培养策略,我们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也能有效地提高学生语言能力、文化意识等其它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教育部.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梅得明,王蔷. 改什么?如何教?怎么考?[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18
[3]夏谷鸣. 英语学科教学与思维品质培养〔J〕.英语学习(教师版),2017
[4]李为昊.英语教学中思维品质的培养[M].沈阳:辽海出版社.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