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士良
大溪镇麻车屿小学
摘要: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下,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教授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提高教学质量。因此,广大小学教师必须总结教学经验,探究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能力。本文从学生生活实际的科学探究入手,探讨如何激发学生探究科学奥秘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在互动交流中开展科学探究,发展学生的学科能力;构建科学探究平台,拓展学科教学的深度和广度三个层面,提出科学探究模式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实践应用策略。希望对小学科学教学的全面发展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科学探究;科学;学习兴趣;互动交流;生活实际
引言:小学科学是一门启发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综合发展的,将科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的综合性、开放性的学科。教师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引导小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找到问题,结合书本基础知识分析对策、找到题眼解题思路并得出结论就是所谓的科学探究模式。科学探究教学方法还能使学生获得对生活新的认识,掌握新的学习方法。因此,科学探究模式不仅丰富了课堂教学模式,活跃了课堂学习气氛,而且有助于小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教材知识,拓展了思维方式,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因此,本文在结合作者实际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就“科学探究模式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实际应用”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结合生活实际展开科学探究,激发学习兴趣
知识从生活中来,其探索的终点也是回到生活中去,教师要善于结合生活,将知识融入生活引领学生展开探究,调动学生参与课堂讨论专研的积极性。小学理科教材不仅知识面广,内容丰富,而且囊括了大量的生活教学资料。教学生活化的这些要素,一方面使学生更深刻地认识科学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也为我们开展生活化教学提供了极大的有利条件。学龄前儿童生活经验不足,身心发展尚不完善,对一些比较抽象的科学现象和科学知识尚不能完全理解,此时如果教师能借助于教材中丰富的生活元素,对学生进行引导、启发、教育,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课堂教学效果。此外,结合生活实际开展科学探究,有利于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逐步形成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良好学习习惯。举例来说,在进行“探索侵蚀”这个知识点时,由于侵蚀过程是时间积累的过程,并非一蹴而就,如果仅仅向学生讲解侵蚀对地表、地貌的影响,学生就不能完全理解。这时教师可以带学生到操场上的沙堆旁做一张沙盘(具体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让学生做一次“土壤侵蚀”的实验探索。先用相同的水量逐渐、缓慢地浇灌有“植被”覆盖的土地,观察其发展变化;再用相同的水量浇灌无“植被”覆盖的土地,进行对比分析,分组展开讨论;最后得出结论:“降雨量大、无植物覆盖、土地坡度等与土地侵蚀程度密切相关。这既激发了学生对现实科学探究的兴趣,又使学生对教材知识内容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掌握,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二、在互动交流中展开科学探究,发展学生学科能力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一般都是以老师为课堂主体的教学活动,学生被动地接受记忆和练习,而科学探究模式的提出,不仅可以充分发挥老师的课堂引导作用,而且还让学生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牢固掌握了教材知识、发展了学科能力及学科素养。例如,当我们在进行“种子发芽”这个知识点的实验探究时,老师首先进行教学导入,准备一个黑色的塑料袋子,里面装上一些植物的种子。师:同学们摸一摸,猜一猜,袋子里都有什么植物啊?生:好像有豆子……(学生们议论纷纷)师打开袋子进行揭秘,然后展示出一盆豆苗。问:同学们知道它是什么发育而成的吗?生:是由豆子发育成的。师:对,可是如果我们只是将袋子里的豆子干放着会发芽吗?生:不会,我见过泡豆芽,需要有水才可以发芽。师:那么谁还能列举出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生:阳光、土壤……(师生活动环节可以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展开,从而在师生互动的基础上,激发生生互动,帮助学生学习他人所长、弥补自身所短)这样在互动交流中展开科学探究,不仅在层层递进的问题设计中始终让学生的注意力跟着老师讲课的思路走,而且还通过交流互动充分了解到学生学习的薄弱点,从而进行针对性教学,进而实现学生综合学习能力及学科素养的有效提升。
三、构建科学探究平台,拓展学科教学深度与广度
通过有效的科学探究活动,使学生更好地了解教材知识,增强记忆能力。但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仍有一些教师对探究活动的重要作用认识不足,虽然也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课堂教学方法,但并未形成完整的科学探究平台,使得科学探究式教学的有效性不能充分发挥。一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善于灵活变通教学策略,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通过问题创设、小组合作等形式开展探究性教学,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学习习惯。二是结合教材内容组织研究性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提高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比如在学习“种子发芽”这个知识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自己培养种子,观察其萌芽和成长的过程,并将其记录下来,然后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分析,解释。使学生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切实掌握知识的重点与难点,提高了综合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
结束语:总而言之,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要培养学生的学习思维能力和生活技能,必须要在小学教学中推广运用科学探究模式,其不仅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且能有效地扩展学生的思维能力、知识运用能力、问题分析能力、解决能力等,促进小学生综合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的全面提高,为今后更深入的科学探索和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洪小春.科学探究模式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实践应用[J].考试周刊,2019,000 (046):26-26.
[2]周响才.探究式学习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实践[J].教育(文摘版):00059-00059.
[3]陈炜熠.探究式学习模式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安徽教育科研,2020(21).
[4]杨霜."探究—发现"教学模式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重庆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