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惠萍
浙江省兰溪市第三中学 浙江金华 321100
摘要:论证式教学是一种具有先进性和科学性的教学策略,其为高中生物教学改革提供了新方向和新思路。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运用论证式教学策略,可以让学生在经历提出问题、论证问题和得出结论的过程中,经过“质疑”和“辩驳”后,对论点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由此可见,加强对高中生物论证式教学策略实践的研究是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基于此,本篇文章对论证教学在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论证教学;高中生物;实验教学;应用策略
引言
生物作为综合性学科,对学生科学精神、学习思维、学习能力等方面有着较高的要求标准。为此,高中生物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效利用论证式教学方式,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更新固有的教学观念,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的学习效率进一步提高,开阔学生的学习视野,提升高中生物教学的整体效果。
一、关于论证教学
(一)论证教学模式的概念
论证教学模式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将科学论证的方法渗透到教学活动中,使学生掌握科学论述的技巧和方法,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科学概念及其本质,促进学生思维能力不断提升的一种教学方法。按照该教学模式的本质要求,在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教师要全面促进论证和探究的深入融合与渗透,并借助科学写作、学生互评等方式,引导学生利用教学素材进行科学探究。论证教学模式的流程具体包括分析实验结论→获得主张→以结论为论据进行主张阐释→质疑探讨→进行主张完善和优化。这其实是一个推理过程,即教师通过提出一些合理的理由和建议,引导学生进行推理,并证实原有主张的一个过程。
(二)论证式教学的原则
1.适度性原则。学生是论证活动的主体,因此,教师所设置的论证课题的难易程度应结合学生的知识经验和认知水平,难度不宜过深,否则因知识量有限学生会无从下手,进而影响到学生对知识论证的兴趣和积极性。难度也不宜过浅,否则学生难以体会到论证的乐趣,能够获取的知识和技能也十分有限。
2.准确性原则。科学具有严谨性,在对生物学科知识进行论证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要遵循准确性原则,即所选的论题必须具有可行性,论点、论据必须要有准确性和合理性。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出现对知识点解释的错误现象,否则会影响教师在学生心中的权威性,并且也会让学生对学科知识的正确理解产生不利影响。
二、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严重依赖模拟实验
随着科学技术的卓越发展,出现了愈发多的模拟实验软件,其给现代教育信息化带来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同时给广大教学人士提供诸多教学便利。在此背景下,进行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时,大多数教师频繁应用相关的模拟实验软件,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教师节省不少时间与精力,但是从学生视角而言,这些模拟实验软件应用起来颇为烦琐且复杂,不断降低学生耐性,完全体会不到生物实验趣味性,并不利于高质量教学的实施。
(二)教学观念与方法落后
受传统教育理念影响,有诸多教师尚未充分理解生物实验重要性,导致其占总体课时少、实践教学质量差。在高考指挥棒的驱使下,有些教师为了让学生考高分而采取“填鸭式”教学法,全然不顾学生的学习需求与爱好,导致学生认为生物学习枯燥乏味,提不起学习兴趣;还有些教师错误认为生物实验缺少必要性,会耗费较多时间与精力,甚至有可能引发实验危险,导致生物实验很少开展,学生缺少实践操作的机会,难以感受生物学习乐趣。
三、论证教学在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归纳和总结,强化论证思维
首先,教师要提出问题,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解决。其次,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遇到阻力时,教师要给予指导,使学生在教师的辅导下得出结论。最后,教师要反驳“最终的结论”,不断地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再论证,这对强化学生的论证思维是有很大帮助的。例如,在“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课本中的结论“叶绿素a>叶绿素b>叶黄素>胡萝卜素”,在实验前提出质疑,引导学生动手进行实验和论证。由于实验过程中使用的试剂量、滤纸等要求不同,最后得出的结论也不同。对此,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反复论证来总结最的论点。
(二)完善课前准备,奠定论证教学基础
在上课之前,教师应围绕复习的主题,进行观点的提炼,对论证主题进行分解或相关知识铺垫。例如在复习“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时,一方面是将该观点分解成三个分论点,即“DNA是遗传物质”、“RNA是遗传物质”和“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为学生的论证观点提供思路指引;另一方面是对实验材料——“肺炎双球菌”、“病毒”和实验方法——“细菌培养”、“病毒培养”和“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的知识铺垫。这样会为后续学生的论证过程和实验方案设计提供基础。再比如:教师可将“不同溶液浓度对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产生的影响”作为论证主题,此主题可让学生复习生物细胞渗透吸水和失水的相关条件,并且通过收集资料、自主实验等环节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进而掌握“植物细胞质壁分离”有关知识。在实验环节,该实验需要用到包括洋葱、菠菜等实验材料,以及多种浓度范围的蔗糖溶液(0.1g/mL、0.3g/mL、0.5g/mL、0.7g/mL)、0.3g/mL的KNO3溶液、1mol/L的醋酸溶液等。在实验开始前,教师应将实验室实验标准和注意事项重点讲解,避免因不规范造成实验结果失真的情况,保障实验准确率,为实验的数据和结果成为观点论证的有力论据奠定科学严谨的基础。
(三)组织学生论证,完善知识建构
分组讨论是一个组织学生论证非常重要的环节,在分组的过程中,首先要做到的是要把不同类型的学生组合起来分布在不同的组别。学生人数以4-6人为一组的比较合适。由不同性格品质和学习能力成员组成,如精神饱满和性格内向的学生相互搭配,这样可以让精神饱满的学生引导性格内向的学生互相交流,好学生也可以帮助学习成绩差的学生补充知识,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论证式教学,使论证式教学得以高效、顺利地进行。
(四)利用生物实验,培养论证精神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通过大量的实验才能得出准确的实验结论。就像电灯泡的发明,爱迪生通过无数次实验验证才得以形成,并非是利用十分简单的理论知识即可得出。没有大量的实验验证,就难以形成五颜六色的灯光,点亮人们的生活。对于高中生物学科而言,实验占据着主导地位,需要利用实验才能得出相应的理论结果,使学生深度信服的同时,加深学生的记忆印象。为此,高中生物教师利用生物实验教学,组织学生通过实践操作的方式,进行论证式学习,能够加深学生对生物内在本质的理解,并把理论知识和实验探究相互融合,加强论证精神的培养,使学生的生物学习体验感进一步增强。
结束语
总之,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是一个以理论为辅、以实践为主的论证教学活动。学生在参与实验过程中,一定要活跃思维、深入思考。因此,教师要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强化学生的论证思维,并在论证教学的引导下,使学生拓展思维、积极探索,这样能够有效提高实验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叶云祥.高中生物论证式教学的应用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19(83):152-153.
[2]刘恺.高中生物科学探究素养的培养策略[J].新课程(下),2019(08):214.
[3]梁艳秋.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生物学科作业设计研究[D].扬州大学,2019.
[4]王希.概念论证教学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9.
[5]张秀凤.实验教学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文理导航(中旬),2018(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