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洁玲
广州市花都区新雅街清布初级中学 510800
摘要:生物概念教学的效果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认知、理解、迁移和运用。为了在教学中让学生准确、深刻地理解并掌握概念,教师在概念教学过程中应采用有效的教学途径,实现课堂教学目标。
关键词:生物概念;初中教学;有效途径
引言
生物学是一门研究生命和生命方式的科学,生命科学中的“规律、原理和方法”是由与生物学有关的概念表达的。概念是人脑对真实物体和现象的本质的反映。生物概念教学直接影响学生生物知识的感知、理解、迁移和运用。因此,要建立学生的智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在生物学教学中教会学生对概念准确、深刻的理解。有效组织和实施生物学有关的概念教学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一、初中生物概念教学的现状
踏入初中,学生才真正接触系统的生物学知识。虽然学生们有关生物学的生活经验很丰富,但他们通过自然现象得出规律的能力是有限的。初中生物学中的概念不会太难,但在每个单元均有所涉及。例如,七年级的“生态系统”、“食物链与食物网”,还有八年级涉及的“DNA”、“先天性行为”,看起来显浅易懂,但是对于初中生来说,概念的理解运用过程是需要符合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习惯的。在以往的教学中,老师们常常发愁,讲过的概念,虽然经常反复提起,但仍有同学不能掌握。那是因为学生对这个概念的理解还仅仅停留在字面意思上。任何一个新概念,都是在学生原有的知识背景下建立,所以生物学概念教学中,教师必须根据知识内容和教学目标,设计符合初中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的教学活动,遵循渐进式原则,由具体到抽象的规律来进行教学。
二、初中生物概念教学的实施途径
2.1利用认知冲突,正确转变概念
任何一个新概念,都是在学生原有知识的背景下建立的【1】。在学生们学习生物学之前,客观世界中的各种生物现象,都是通过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所见所闻获得,发展成为他们自己的观念,在他们的脑海中,有很多概念。例如,他们会把植物的地下部分称为根,认为鸟类都可以飞翔,癌症可以遗传等。如果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能挖掘学生的前概念,不能巧妙地利用学生的固有思维并进行转化,课堂内的教学效率就会大大降低。而强烈的认知冲突则有利于正确转变概念,对学生正确掌握生物学概念非常有效。例如,在讲授“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概念时,有些学生常常混淆,认为蛇、龟是两栖动物,因为他们既能生活在水中,又能到陆地生活。
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给学生提供大量直观的图片,并耐心引导学生对这些常识材料进行细致入微的观察,在辨别中把握“两栖动物”概念的本质特征,纠正学生前概念错误,促使前概念向科学概念发展。
2.2基于自主探究,有效建构概念
学生作为生物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其自身的能动性对于学生生物学习的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2】。对于那些能够在实际生活中有明显体现的生物学知识,在讲到这类概念时,教师不妨给学生创设自主探究的空间,让学生在观察与实践中逐渐建立对概念的认知。例如学习开花和结果时,可以让学生亲手观察解剖花,辨认花的各部分结构,为后面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打基础。又如学习软体动物时,展示一些常见的软体动物文蛤、石螺等,让学生尝试识别它们属于哪类动物吗?调动学生主动探究课本中的生物学概念。然后教师可以顺势引导:蚯蚓是否是软体动物?怎样判断一个动物是软体动物?这时再进行探究实验----观察文蛤,强化学生对软体动物特征的理解。让学生从自主探究自然过渡到揭示本质,不但符合中学生的认知规律,激发学习兴趣,还锻炼了学生独立探究的能力,培养科学的探究态度和精神,让概念教学发挥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在开展生物概念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敢于“放手”,让学生自主进行探究,学生在经历多次实践探索后,可以发现有关的生物规律和本质。
2.3厘清知识网络,形成系统概念
Ghani提出了知识网络的概念,即知识是作为一个整体来表达的。生物学的重要概念,包括对生命基本现象、规律、理论等的理解和解释,是一个较复杂的多层次的网络系统,系统内有多个组成部分。厘清重要概念系统内部的关系,还原知识网络,有利于引导学生更加全面观察生命现象,深入分析生物学事实。概念图和思维导图就是很好的知识网络图,可以将零散的知识系统化,让学生从整体把握知识,由感性到理性、由现象到本质一步步把握生命活动规律。所以教师运用这两种形式进行概念教学,效果要比单纯的语言叙述好得多,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更透彻。如学习染色体、DNA和基因三者的关系时,利用椭圆概念图形象直观地揭示三者的本质关系。复习课可以让学生绘制思维导图,自主形成清晰的知识框架,提高复习效率。
2.4课堂应用反馈,实现概念延伸
课堂的反馈练习不仅可以检验课堂的学习效果,还可以让概念的学习得到应用延伸。教师在课堂上可以设计层层递进的反馈练习,除了及时了解学生的基本学习情况外,还可以补充相关概念的拓展习题,实现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认知、理解、迁移和运用。比如在学生了解屈肘和伸肘概念的前提下,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提着重物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的状态是怎样的?通过对相关问题的分析,同一概念以不同形式对学生产生多次新刺激,这样学生在课堂上就能理解并掌握概念,而且学习过程轻松愉快、扎实高效,也实现了概念教学的延伸应用目标。
三、结语
简而言之,为了提高概念教学的效果,教师应注意前概念的转变,灵活设计探究活动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培养探究能力,潜而默化渗透知识梳理、归纳系统概念的思维习惯。生物概念教学是小学生物基础教育的基础和前提,随着课程和素质教育的完善,传统的教育模式已不再适应当今生物教学的要求。 因此,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深入思考探究,找到适当的方法来开展生物概念教学。
参考文献
[1]张桂梅.例谈在初中生物学实验中建构核心概念[J].生物学教学,2015.40(01).49-50.
[2]徐云飞.初中生物概念教学的有效方法思考[J].文理导航,2015(03).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