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一年级跳绳的有效教学

发表时间:2021/6/22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6期   作者:王诚锋
[导读] 近些年教育的快速发展,沉重的学业负担导致小学生没有时间去参加体育活动,因此身体素质就大大不如早些年的孩子。
        王诚锋
        浙江省温岭市城南镇中心小学  
        【摘要】近些年教育的快速发展,沉重的学业负担导致小学生没有时间去参加体育活动,因此身体素质就大大不如早些年的孩子。体育教学的基本任务就是为提高小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使他们掌握一些基本的体育知识和技能,培养健康的行为,促进良好生活习惯的形成,预防疾病的发生。跳绳是学校体育教学中常见的体育项目之一,具有易操作、易学习、易组织的优点。本文主要分析了如何引导一年级学生进行跳绳这项体育活动。
        【关键词】小学生 体育锻炼 跳绳        
        重视小学生,特别是小学一年级学生的体育教育非常必要,他们集中在7岁这个年龄段,是从童年到青春期的初级阶段。他们对体育有着不同的认识,不同的基础,不同的身体素质。在我看来,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跳绳是比较适合的运动之一。良好的体育锻炼将更有利于学生对体育行为的理解、兴趣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一、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校对体育课不够重视  
        学校不注重关于身体素质的重要性,家长与学校更加紧紧盯着的是学生的文化成绩水平,综合素质成长中唯独体育这一科目是不被注意到的。因此在校园里,体育课就经常被其他的课程所顶替。在家里,家长从不让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学生的时间被补习班占据。于是导致的结果是学生的身体素质直接下降,出现越来越多的“小胖”或体弱的学生。但是这样忽略身体素质的态度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是非常有害的。
(二)学生对体育活动兴趣不高
        大部分的学校会出现这样的一种现象,学生上体育课的时候需要跑步热身,但是大部分的小学生还没有跑完就累了,也不愿意做其他运动,包括比较容易的跳绳,这是因为他们没有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除了客观因素外,还有一些主观上的原因。新时代成长起来的学生们更喜欢网络,坐在电脑前或者拿着手机上网冲浪玩游戏更能激起他们的兴趣。
(三)对学生的关注度不够
        体育课的时候,经常会发现有个别学生不愿意参加体育活动或者是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有的孩子是因为运动细胞不突出,缺乏自信,有些是交际能力有问题不合群,但老师往往忽视了这部分孩子的感受,没有提高对这部分特殊学生的关注度。
二、一年级跳绳的有效教学策略
(一)改变学校体育教学的现状
        改变学习至上的固有观念,同时举办并开展各种体育活动,吸引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将跳绳这项运动来进行生动有趣的教学,激发学生的主动性。此外,为了督促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学校尽可能多的组织学生进行体育活动,如课间共同锻炼、课间集体跳绳等,这可以有效改变学生对体育课枯燥乏味的看法。
(二)更新学生的体育锻炼观念
        小学生由于正处于身体生长发育的关键阶段,更加需要适当的体育运动来促进身体的健康成长。目前,由于小学生的错误观念与不良习惯,对他们的身体成长产生了较坏的影响。因此,在体育教学中,作为教师的我们就应正确引导学生。比如每学期固定开展一至两节室内健康教育课,普及运动锻炼对促进身体健康的作用及跳绳对生长发育的好处;定期举办一些有意思的跳绳活动及比赛,比如跳绳吉尼斯,促使学生能够积极的参加体育锻炼,比如跳长省,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能力。
(三)以具体形象思维教学为主
        在这一阶段,一年级的学生们理解能力并不太好,所以作为教师应在体育课上用更加生动的思维进行教学活动,就会使枯燥的动作学习转化为生动的有趣的课程活动。如,在我们的跳绳活动中,对着一群一年级的学生们不可以套用复杂的理论知识,而是通过模仿各种动物的跳远动作进行练习,或者用“跳跳兔”、“蹦蹦蹦”等这样的口头语同时配合动作,生动有趣的教学就会引起学生的注意。


三、一年级跳绳的注意事项
        1、跳绳的长度要适当
        测绳方法:需要将绳子的长度用双脚(不大于肩)或一只脚放在绳子中间打开,双手将生子的两端握住,还需要将双臂弯曲肘部并且同时将身体侧成直角的程度,然后将绳子伸直。
        2、甩绳的方法要正确
        上臂自然下垂,前臂抬起微向下,两臂固定不要动,手腕发力来摇绳。
        3、手脚配合要协调
        学生跳绳时要用前掌起降,由此就可以减轻冲击,并快速起跳。当绳过头顶向下运动时跳起。对双跳和小腿后踢的同学,可采用徒手摇绳配合双脚弹动练习节奏。
        4、全面关注,整体发展
        要加强对学生的关注,尤其是特殊学生。比如,经过对问题学生的深入调查,我们知道这是因为他们性格孤僻。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引导不善于交际的学生参加小组活动,指导小组活动的方法,在调查过程中,不定期询问小组成员的活动情况,并及时表扬他们的成绩,使不善于沟通的学生参加小组活动,增强自信心,融入团队。小时候,性格是逐渐形成的。心理学家做了“情绪剥夺实验”:把一起出生的猴子分成两组,一组放在铁笼子里,喂牛奶,什么都不吃;另一组给它们一个毛绒做的假妈妈,吃完牛奶后,它们就可以在假妈妈身上玩了。结果表明:小猴长大后,没有假妈妈的群体胆小、易怒、不善于交际、不易亲近他人;相反,没有假妈妈的群体胆小、不善于交际、不易亲近他人。因此,童年时期对母爱的剥夺会扭曲一个人的人格,导致不良行为和人格表现。情绪剥夺实验表明,一个人在童年时期形成良好的人格,培养良好的心理环境是非常重要的。而体育教学恰恰能满足儿童融入群体的需要,因此教师要正确对待,努力做好体育教学,从而为儿童健康心理和行为的形成创造条件。
 
        即使跳绳是一项常见的运动,而且容易学习。但同样的跳绳是一项费时费力的有氧运动。在所有的体育运动中,跳绳运动能更好地促进运动器官的发育。而且,跳绳这项运动能更好地促进人的协调能力和增强节奏感。而小学生正处于快速成长期这样的一个阶段。所以跳绳运动能更好地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发育,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平衡感和协调感,也有利于加强对学生敏捷性和耐力的培养。另外,在跳绳过程中,学生可以一边跳一遍数,就可以更好地使学生把数字与实际事物相联系,从而拥有了抽象记忆转化为形象记忆的能力,也起到了锻炼学生记忆能力的作用。另外,跳绳的方法也有很多种,一次跳绳可以想象出各种不同的跳绳方法,以促进跳绳在体育活动中的应用。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还可以增强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促进跳绳的合理运用,加强跳绳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总之,我国小学体育教学应顺应改革趋势,结合课程特点,全面推进各学科教学改革。自主学习,提高小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学生的健康,为简单的跳绳训练打下坚实的基础,是最适合全班的体育课程改革,首先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观,积极锻炼,增强意志,为将来的学习做准备。


参考文献
        [1]李一凡.基于科学素养的小学体育教学实践与思考[J]. 小学生(中旬刊),2018(09):27
        [2]张琨.初中学校多人花样跳绳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研究[J].运动,2018(10):119-120.
        [3]黄孟雄.情境教学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实验研究[J].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6(01):222-223.
        [4]张振宇.小学武术课堂情境教学法的实证性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3.
        [5]施日明.情境教学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小学生(教学实践),2016(12):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