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浩钢
广西柳州市三中路小学 545001
摘要:《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提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性学习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是新课标的要求,也是科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与任务。本文以小学的学生为调查对象,认为科学教学的优势之处,一方面能够帮助学生在学习之余,身体与心灵得到极大的放松,而科学教学另一方面也能够改善家庭关系,具体比如说塑造孩子们的性格,加强孩子们与教师们之间的关系,在科学教学的实施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的问题,本篇文章主要从科学教学化背景下的科学教学的现状分析,从而找出相对应的科学教学策略。
关键词:科学教学;小学;探究能力;培养对策
一、精心设疑,促进学生对问题深入探究
学贵有疑。只有疑,才能引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增加探究动力。教师在科学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根据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精心设置问题,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在问题的引领与驱动下,激发探究欲望。小学科学教学就是指导学生象科学家那样去探索大自然中的奥秘。它与科学家所经历的科学活动极其相似,都要经历提出问题、做出猜想和假设、制订研究计划、通过观察实验制作、查阅资料、搜集证据、进行解释、得出结论、并用语言文字交流等。没有科学探究的过程就不可能有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
在科学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性,调动学生探究积极性,弱化教师的权威,凸显学生的主导地位,学校教师作为小学的工作者,他首先需要建立起自己对于科学教学的兴趣,以开展科学教学为己任,在科学教学的环节之中,教师既是科学教学中的主导者又是参与者,教师需要具备一定的科学职业素养,因此学校要定期对教师进行培训,培训内容包括组织高效运用学、学生心理学、科学教学实践等,弱化教师的权威,凸显学生的主导地位,这样教师通过问题的设置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二、加强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促进学生观察能力提升
学习科学课的过程,是从观察现象,动手实验出发,经过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形成概念、规律,然后再回到实践中去进行检验和运用,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实验是学科学的最有效的手段。小学生通过动手做实验可以激发爱科学的兴趣,有效地开发学生智力,提高学生科学素质,培养他们对科学实验的探究欲望。怎样才能更好地上好小学科学实验课呢?对于科学课,教师应十分重视演示实验的操作,并且应化大量时间准备实验器材,让学生感觉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并不陌生,遥不可及,也让科学课不枯燥。然而学生却对做实验最感兴趣,而这种兴趣往往是成为他们学习的直接动力,成为爱好和兴趣。加强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促进学生观察能力提升,科学教学已经成为学生开展实验教学的重要环节,而当前大多数人都会对一个问题产生疑惑,就是在小学中如何利用学生操作实验提升教学效率,从而实现对学生教学模式的改进,这是源自于对学生教学模式的探索,因为教师教学的对象与主体是学生,因此,如何利用科学教学,提升教学质量与效率,教师该如何才能够应对科学教学,从而能够调动更多数量的学生参与到构建实验的环节之中,教师在课堂上只是引导与点拨,学生在亲手实验中发现规律,完成新知识的建构。
三、巧妙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小学科学作为一门实验性学科,其主要特点是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出发,大胆质疑,进而对自然进行探究,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就身边的事物引导学生生疑、质疑,进而释疑。培养学生敢想、敢问的良好习惯,从而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热情,吸引学生主动投入到实践探究活动中,如在进行 " 电磁铁 " 这一知识点教学时,上课刚开始,教师可以提出问题: " 听到广播铃声我们开始上课,而广播的铃声是怎么样的产生的? " 让学生畅所欲言,进而引导其提出各种问题,为本次教学埋下伏笔,这样的教学首先就有了一个好的开端,在极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激发了其探究的热情,再经过教师引导就能够有效地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望和积极的学习行为。在科学课中教学中开拓探究空间,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获得知识固然非常重要,但掌握知识的过程更为重要,因为掌握知识的过程就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过程。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应该留出更多的时间和更大的空间,让学生自主思维、任意猜测,教师从中进行引导,帮助学生养成自主探究的良好习惯和积极的获取知识的方法和手段,从而转化为学习研究的能力。例如在教学《电磁铁》时,在完成电磁铁制作后,让学生充分猜想,大胆提出问题,如 :是什么因素决定着电磁铁的磁力大小? 电磁铁是否和磁铁一样也存在南北极?等问题,然后教师通过一步步引导,让学生自主探究这些问题的答案,由于这些问题是自己提出的,学生的探究过程也会更加积极。通过这样的引导,能够在极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从而轻松愉快地掌握知识,培养其探究能力。
四、加强交流讨论,增强学生合作交流意识
目前,小学开展科学教学的起步时间较晚,加强交流讨论,增强学生合作交流意识。在小学中学科内容涵盖了诸多学科知识,要想掌握好这些知识,就必须在与他人合作交流中探究其结果。由于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应当为其创设良好的探究情境。因此,在科学课中,要重视分组实验的操作,让每小组的同学都要准备实验器材,亲自动手操作、讨论、质疑,写实验报告,课外拓展等内容来完成实验的目的。在这一过程中既能培养同学之间合作与交流能力,还能让他们听取与分析不同的意见,而且面对有说服力的证据要勇于改变证据的观点,有将证据的结果公开与别人交流与分享,也培养了主动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在共同的作用下,各自发挥各自的特长,实验才能顺利完成。当他们在探究这一实验过程中获得成功喜悦时,也掌握了所学科学知识。
结语
本篇文章的题目为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对策,首先发挥学生主体性,调动学生探究积极性,其次加强实验教学,促进学生观察能力提升,进一步巧妙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最后加强交流讨论,增强学生合作交流意识。总之,培养学生科学自主探究能力,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动手操作,使学生养成自主探究的习惯,享受自主探究带来的成就感。同时,要开辟科学教育园地,使学生有广阔的科学实践的空间,促进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形成,提高学生的综合科学素养。
参考文献
[1]高稳, 潘寒寒, 牛水源. 翻转课堂,思维导图教学法联合PBL教学模式对感染科护生综合能力的影响[J].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1, 40(05):779-782.
[2]白德利. 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策略[J]. 中国新通信, 2020, 022(001):173.
[3]Marec C M , Tessier C , Langlois S , et al. Change in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Attitude Toward Teaching Science Following a Pairing Program[J]. Journal of Science Teacher Education, 202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