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式学习提升新市民小学生计算能力的研究

发表时间:2021/6/22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6期   作者:辜虎坤
[导读] 新市民地区学生的计算能力也是学习数学应具有的基本能力,通过分组教学模式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辜虎坤
        贵州省望谟县实验小学  贵州  望谟  552300
        摘要:新市民地区学生的计算能力也是学习数学应具有的基本能力,通过分组教学模式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生;新市民;计算能力;提高
        开展新课堂教学结构改革以来,如何开展好课堂小组的合作学习方式成为了教师课后思考的重点。思考着如何才能让组长迅速的成长起来成为老师的小帮手,思考着如何才能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孩子们的学习能力。于是我就提高新市民地区学生的计算能力进行了一次小尝试。
一、问题的具体情况。
        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人人都知道数学计算的重要性。但是很多时候老师都会认为计算的题目学生只要掌握了计算方法应该会做对,总是把错误归结为学生的粗心,而不去分析为什么计算算会经常出错,哪些学生会出错,是那些类型的题目出错了?甚至会产生一种放弃的心态,认为不会的那部分学生怎么教也不可能会。于是到了高年级,学生的计算能力差,计算速度提不起来,在解决问题时发现学生研究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了,计算能力的高低对于学习数学的应用能力有着很大的影响。刚接手新市民这个班级的时候,我习惯性的对班上学生进行了一次计算小练习,结果发现班上学生的计算能力真的让我吓了一跳。刚开始的时候就和以前的老师交流过知道很多孩子数学底子较差,可是没有想到计算错误率这么多全班只有二十个同学全对,后来进行调查才知道,那二十个同学中大部分都是班上的正副组长。那组员呢?我虽然脑子里也有着有些孩子不管老师怎么帮助他练习也可能提不高,但是绝对不是这么一半多的人数啊。于是我就开始思考,如何才能让孩子在新课改的教学模式下,在小学阶段最后一学年的时间内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一个一个单独辅导是不可能实现的想法,怎么做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于是我就想为什么不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把我的组长们利用起来呢?组内合作监督学习应该比一个一个的去单独辅导来的更有效一些。
二、小组动员。
(一)在实施计划以前首先进行了小组组成情况调查。
        1.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男女搭配的原则,将全班54名学生,分为9个小组,每组6人。
        2.小组内成员按综合素质,分为三个层次每个层次两名学生。
        3.组内设置一名常规组长,负责组内一切事务的管理、处理、监督。
(二)了解了小组的基本情况,我开始实施以下三个步骤的方案。
        1.建立和组长之间的亲密关系。如何才能更好的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呢?我想组长是关键,他才是一个小组的核心人物,是小组学习的“领导人”、组织者。有目的的开展小组长会议:明确小组长的职责,交流组内的学习情况,收集意见制定可行的组内学习计划和帮扶计划。最重要的是打消部分组长“罢工”的想法,鼓励他们和老师一起提高小组内同学的学习兴趣,特别是计算方面如何提高大家一起出谋划策。经过几次组长集体会议和个别组长单独会议,各个组长都很积极的主动的给我汇报工作,关系从陌生变得亲密了。
        2.鼓励组员一起加油,建立小集体荣誉感,根据组长反应,在组内并不是每一个组员都愿意接受组长所布置的各项任务和接受组长的常规管理比如检查作业,抽背公式等。

为了组长能够顺利的开展工作,我特意的和班主任一起对全班同学进行了一次动员大会,明确小组的重要性,让学生知道自己要为自己的小组“争光”,建立小集体荣誉感。并找个别学生谈心,排除他们对组长的成见,让他们一起为小组争分(小组评比是以加分的形式进行的)。
        3.制定小组计划。为了让学生有着明确的奋斗目标,我让各组长召开小组会议,根据各组员的情况制定一个学月目标计划。让学生在练习中有目标的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
三、巩固练习。
        1.练习内容的确定。经过小组会议后,我们决定先把练习内容分为两部分:口算和四则混合运算运算。在第一周主要进行口算的练习结合六年级的学习知识主要把重点放在分数乘法的口算练习上,另外再练习一部分较简单的两步三步四则混合运算,重点提高同学们对的运算顺序的掌握提高计算正确率。然后各组再根据每月组员的情况慢慢调整练习内容。
2.练习方式。一是坚持口算。每天练习10道,错误的题目进行笔算修改;二是题目反复练习。组长收集同学的易错题目,进行反复练习。并把改题的机会留给每一个组员,让他们轮流进行改错,要求不能只看结果必须看步骤;三是组长组织点评。对部分题目,特别是简便运算的题目,组长一定要进行方法的讲解并对各种类型题目进行周期性的反复练习,提高学生对此类题型的掌握程度,让他们和题目熟悉起来。
        3.定期检验效果。一定时间内,对各题型进行小自测看学生掌握情况,并对个别同学进行“跟踪”调查。
        4.小组帮扶。充分利用新课改的教学优点,让小组的合作学习常态化。明确组长的任务,定期检查组内学习较困难同学的学习情况,组内分配好帮扶任务,结对练习。
        5.趣味抢答,激发兴趣。在大部分学生都熟练乘法分配律的各种运用后,展开一些趣味抢做题,体验成功的喜悦,提高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6.小组评比。教师每周五进行一次小组评比,主要通过观察调查学生的学习情况,结合小检测结果的方法去衡量学生的进步情况,每周各组选出一名最佳进步奖和两名最佳表现小组并给予一定的加分帮助。
四、取得的效果。
        1.经过长达半年的实践,发现85%的学生的口算能力得到了提高。
        2.对于较典型的简便运算的题目,10%左右的孩子还不能完成。
        3.60%的学生能够掌握较复杂一些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解题步骤,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4.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利用了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组内的同学相互帮助,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和组长交流,也有利于老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的真实动态。
        综上所述,新的课堂带给了我们师生新的感受,也让我尝试到了小小的成功的喜悦。用心的设计,发挥好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把课堂还给学生,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信心,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此外,个从觉得计算教学是一个长期、复杂的教学过程,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也不是立竿见影的事,学生的计算能力需要有踏实的态度,扎实的知识,智慧的应用,我们要有耐心,有恒心,统一办法与要求,坚持不懈地给学生创造良好的氛围,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加强各方面的指导,才能扎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计算技能。
参考文献:
[1]杜罗勇,《小学数学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新课程;
[2]金桑,《小学中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探索》,中华少年;
[3]江波,《提高初中生数学计算能力的有效策略》,数学学习与研究.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