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团队精神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1/6/22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6期   作者:高明丽
[导读] 班集体是学生赖以学习、生活和交往的主要环境,它是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现教育目的而组织起来的有纪律、有凝聚力的基层学生群体,
        高明丽
        高青燕园国际学校  
         【摘要】班集体是学生赖以学习、生活和交往的主要环境,它是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现教育目的而组织起来的有纪律、有凝聚力的基层学生群体,是在校学生最为稳固持久的统一体。因此班级团队精神的培养就十分重要。
        【关键词】班级  团队精神 培养
 一、团队精神培养的意义
        目前,现在的中学生,他们一般都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日常生活中的一切事情都由家长“包办”,做事情习惯于最先考虑自己的利益,不让自己累着,更多的经验是他人为自己服务。在这种状态下培养出的孩子,心里很难想着他人,行动中就更难去热心助人,更不用说为了他人和国家的利益而牺牲自己了。加之突出个人追求的思想和行为辐射到中学校园,使得部分学生竞争意识被扭曲,自我意识膨胀,片面强调自我权利的维护,不顾及对他人利益的损害,个体游离于集体,纪律观念,集体主义观念淡化,缺乏应有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因此,教师要利用班集体这块阵地塑造我们的下一代,使他们关心的重点由“自我”转变到“他人”和“社会”。
        班集体是学生赖以学习、生活和交往的主要环境,它是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现教育目的而组织起来的有纪律、有凝聚力的基层学生群体,是在校学生最为稳固持久的统一体。因此,在班级中培养团队精神,势必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甚至是整个人一生的发展。
        二、班主任要懂得宽容,以同龄人的心态理解学生、尊重、关爱学生
        作为一名班主任,要尊重学生人格,并善于进行“心理移位”,设身处地体察学生的心理处境,关心学生学习的细微变化和点滴进步,及时地加以引导、表扬、鼓励,使学生逐渐对班主任产生一种亲切感、安全感。班主任信任、尊重、关爱学生,就能唤起他们的自尊心、自强心,激励他们发奋学习,战胜困难,产生强大的内在动力。相反,如果班主任不信任、不尊重、不关爱学生,尤其在公共场合,哪怕是无意识地用羞辱的语言去刺激学生,在学生面前,你就失去了教育的基础和权力。对善于做学生朋友的班主任,有哪个学生不喜欢他呢?当然,朋友关系并不意味着对学生放任自流。要严出于爱,爱寓于严,严而不凶,宽而不松,严在当严处,宽在当宽处,一分严格之水,再掺上九分感情之蜜,才能酿成教育的甘露。
        三、把提高凝聚力作为团队精神的境界
         团队对于其成员来说,主要有满足归属需求、获得安全感、满足尊重需求、满足成就感需求四个方面的心理需求,那么团队精神的最高境界是什么?是全体成员的向心力、凝聚力。这是从松散的个人集合走向团队最重要的标志。诚然,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并鼓励所有成员为之奋斗固然重要,但向心力和凝聚力,一定要来源于团队成员自觉的内心动力,来源于共识的价值观,来源于成员对团队强烈的认同感和向心力。所以说组建一个班级和团队容易,难的是让班级成员的意识形态趋于一致,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为此可以经常开一些探讨人生、思考人性、品位价值的讲座或班会,让班级成员的思想碰出火花,产生共鸣,达成共识。
        四、建立一支能干的班干部队伍
        一个成功的班集体,除了要有一名优秀的班主任外,还必须有一支能干的班干部队伍。充分发挥班干部的作用,把各项常规量化工作交由不同的班干部负责,各司其职,并定期向班主任和班委会进行汇报。比如:班长负责与班主任、班委的沟通协调工作;纪律委员负责平时出勤情况登记;卫生委员负责教室、包干区清洁督促和检查;文娱、体育委员负责组织文体活动等等。

通过这种层层管理的模式,班级的各项常规工作有条不紊,班风得到了很好的加强。当然,对一些必须由班主任解决的事情,班主任必须亲自解决,而不能将一切重担全部工作都一古脑儿地推给班干部,对他们提出过高的要求,使班干的工作处于被动地位,影响了他们工作的积极性,不利于班级凝聚力的形成。
        五、在班级中建立“唯才是用、自我管理”制度
        通过精心设计和相应的培训使每一个成员的个性特长能够不断地得到发展并发挥出来。尊重个人的兴趣和成就,而不是学习成绩,设置不同的岗位,选拔不同的人才,给予不同的培养和肯定。如体育好的当体育委员,会料理花草的当护绿员,纪律观念强的当纪律委员,住得近来得早的可以当考勤员。大家各尽其才,各司其职,在自己的职责范围里说了算。在为集体的工作过程中,如果不能胜任或不喜欢自己的工作,可以自动离开;如果有人偷懒、不负责任,其他同学则要教育和帮助他改正;若屡教不改,则让他离开。这种管理制度充分尊重个人的个性,每个人都清楚自己每天该做什么、怎样做,而且成员之间也加强了沟通了解,增强了互动性,极大地提高了同学们的工作积极性和效率。这才是名副其实的团队。所以讲团队之前反倒更强调个人,呼唤个人风采、个性才华。
        六、加强班级制度建设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学习学校规章制度的前提下,首先要形成一个有特色的班规,实现班规治班。但是这个过程必须让学生参与班管理,参与调整和规范自己的行为,把学生作为养成教育的主体,努力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学生自由、自觉、自动参与班规治班活动,就能主动地实施自 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改造、自我发展。让学生明白:建设一个良好的班集体是大家共同的责任,参与制定班规,规范自己的不良行为是自己参与自身发展的开始。而结合本班的目标,巧妙引导,通过讨论,辩曲直、论是非,深刻理解《守则》、《规范》,寻求建班方法,使班规深入人心,使班规成为实现班集体目标的有力保证。制定班规的过程就是学习《守则》和《规范》的过程,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认可、主体力量得到解放、道德认识水平得到提高的过程。在集体组织管理的同时,重视对学生自我意识的管理,引导学生把班集体目标内化为个体的目标,并为实现自定目标有效地调节、控制自己的心理和行动。学生在这样的学生管理制度建设过程中才能获得体验,受到教育,从而发挥出管理制度的教育功能。
        七、实现班级团队精神培养的途径
1、开展主题班会,提高对集体的认识
2、贯彻学校制度,落实集体主义教育
3、建设班级文化,增进集体荣誉意识
4、以活动为契机,增强集体凝聚力
5、在教学中渗透,陶冶集体主义情操
6、家校沟通,形成教育的合力。
        总之,培养学生正确的集体荣誉观,建立集体荣誉感是教给学生适应社会的重要一步。在经历了实际的班级管理工作之后,我更加坚信,搞好集体主义教育将会对班级管理产生巨大的良好效应,对学生的终身发展也会产生积极的影响作用。
参考文献:
[1] 桑祖敏.关于“在实践中培养学生团队精神”的几点体会[J].  知音励志. 2017(04)
[2] 赵有林.浅议中职班级团队精神的培养[J]. 知音励志. 2017(04)
[3] 王蓉. 我们班“组长负责制”的进化与演变——以“棒棒糖队”为例[J].  班主任之友(小学版). 2018(03)
[4] 王荣霞.如何在班级管理中实现以人为本的理念[J]. 学周刊. 2016(24)
[5] 豆义芳.  以爱为基 以人为本——浅谈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的策略[J].新课程. 2021(10)
   
高明丽,1974年性别女民族汉籍贯: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单位:高青燕园国际学校一级教师初中历史教学,本科,研究方向:课堂探究,单位所在省市:山东省淄博市,邮编:256300电话:13980818452
地址: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银铃世家27号楼一单元101邮编:25630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