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艳珩
广州市荔湾区东漖中学 528247
摘要:该文从学生动手能力与科学素养培养这个角度出发,对教学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意义;科学素养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体现;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教学现状;学生动手能力与科学素养培养的对策等四个方面进行有效探究。
关键词:学生;动手能力;科学素养;培养策略
前言:2021年广州的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的考试科目和方式有很大的变动,学生的实验操作也列入了考试范围,这就需要教师通过一系列的教学理念改革以及教学方法的革新,培养学生相应的科学素养。
一、教学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意义
伴随我国新课标标准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学生不仅要在课堂上理解并掌握所学知识,还需将所学知识与实际操作过程相联系。因此,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借助实验环节为教学方案设计增添一些趣味因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有充分的动手机会,还能在实践操作中增强自身对于基础知识的理解,而且还能从侧面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1】。
二、科学素养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体现
(一)关注教学课堂的有效性和目的性
由于初中化学教材编排内容的全面性、复杂性,对知识的吸收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学课堂是否具备有效性和目的性就成为了现在初中教师培养学生科学素养重要难题所在。就拿初中化学的人教课本来说:在《常见的酸和碱》的保存这一节,如果没有把酸和碱的化学公式与实际实验环节相互联系,让学生在学习的课程中明白酸和碱是如何形成的,课堂教学也就没有多大意义了【2】。
(二)经常关注可塑性或量化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好一门科目的奠基石,它可以让学生为探索知识的乐趣而坚持,也可以保持自己的学习热情。因此每个化学老师要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在课程导入中增添一些新元素,如在人教版课文中,有一个单元是使学生掌握二氧化碳制取的基本原理与实践方法,在这个课堂教学中,通过一些生活的例子让学生主动参与进来,同时在学生实操失误的情况指导他们如何正确实践【3】。
三、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教学现状
(一)实验方式较为片面
由于大多数学校的基础设备与实验场地有限,目前学校的实验形式主要以学期为单位,平常实验主要由教师独自完成,学生自行在讲台下观看。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对一些重要的实验进行讲解并且演示,而且实验方式太过单一、落后。
(二)对化学实践教学不够重视
在开展化学实践教学的过程中,一方面,由于教学周期比较短,很难对学生开展系统化、完整化、专业化的实验训练;另一方面,教师本是就可能未对化学实践教学引起足够重视。
四、学生动手能力与科学素养培养的对策
(一)基于科学素养理念下的深度教学,促进学生对化学实践的认知
化学对于初中生而言,是一门在原子、分子及质子的基础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等的应用科学。
化学概念将物质中复杂的事物通过观察、分析等方法最终形成对事物的具体化、整体化认识,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然而目前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很多教师往往采用“填鸭式”的灌输方法,让学生记住概念、套用公式,以强化概念达到学习的目的。即使学生掌握了本堂课的重难点,却忽视了化学概念背后蕴含的丰富价值。因此,在初中化学的深度教学中,教师应以科学素养为指导思想,将化学核心概念进行全面整理,通过采用新型的教学课堂模式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化学实践认知。例如:在“氧化还原反应”概念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先复习化学反应的本质、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等相关概念,使学生对旧知识达到一个温故而知新的水平,进而在引导学生从已有的得氧与失氧概念认识氧化还原反应。然后,教师还可以举出一些金属氧化还原的例子,如:锌与硫酸铜、钠与氯气等,促进学生对此堂课的深度学习【4】。
(二)基于问题情景的化学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随着新课标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教师应创设有一定挑战性、需要学生花费一定精力才能完成的任务,使学生在探索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渐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例如:在初中化教学中,有很多实验需要教师在讲台上演示,而由于初中生的好奇心与想象力处于一个较饱满的状态。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心理特点展开引导他们自主实验探索。在“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验教学中,通过创设两个问题,并要求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得出答案。第一,二氧化硫与氯气都能使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褪色,但原理是一样的吗?请通过实验加以论证。这时,学生便可以往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加入足量的稀硫酸,再往褪色后的溶液也加入同样的试剂,并观察与记录发生的现象。正是通过这种化学实践的问题创设情景,使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得到思想上的启发与创新,进而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三)在化学实践引入类比法,培养学生科学素养
类比法主要是将同类的事物各个特征进行逐一比较,并找出共性与相似性,进行仔细分析与解决。例如:在学习《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的相关知识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这两个知识点进行实验比较与分析,使学生对其特征有更加深刻的理解。类比比较法还能够对不同类事物的总体特征与个性差异进行细致对比,比较出不同之处与表现形式,采取分门别类的方法学习所学知识。这种方法一方面可以提高初中生的认知能力与思维方式,从而在学习一类知识的同时轻松掌握另一类知识;另一方面还可以推动学生在学习初中化学的过程中,巧妙地运用所学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化学问题,科学利用方法,厘清各种化学之间的特征【5】。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课堂不仅是教师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的主要场地,还是获得科学知识、健康成长的重要阵地。因此,老师在课堂上,除了充当教学者的角色,还应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独立思考与自主学习。进而在教师的潜移默化中提高自己科学素养学习与动手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冉晓勇. 浅谈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J].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 2019(5):123-124.
[2]李飞. 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实践分析[J]. 软件:电子版, 2019, 000(002):62.
[3]喻显萍. 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J]. 东西南北:教育, 2019(3):288-288.
[4]喻显萍. 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J]. 东西南北:教育, 2019(3):288-288.
[5]杨明芳. 小学科学教学活动开展的趣味性意义探索[J]. 初中生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