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对汉语言文学经典阅读方法的探索和思考

发表时间:2021/6/22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6期   作者:马官彬
[导读] 随着网络覆盖率的增长,网民数量越来越多。现阶段,网络阅读逐渐成为大众的主要阅读方式之一,阅读内容包括小说、学术论文以及经典文学作品等。
        马官彬
        西安外事学院
        摘要:随着网络覆盖率的增长,网民数量越来越多。现阶段,网络阅读逐渐成为大众的主要阅读方式之一,阅读内容包括小说、学术论文以及经典文学作品等。以经典文学作品为例,大众在阅读过程中既可以提高文学素养,又能丰富自身知识水平,有助于推动社会的发展。基于此,以下对网络环境下对汉语言文学经典阅读方法的探索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网络环境;汉语言文学;经典阅读方法;探索和思考
        引言
        在我国波澜壮阔的璀璨文化山河中,汉语言是其基础部分。在目前的社会发展前景中,汉语言已进入成熟完善期,其可预见地发展空间,不仅在我国学术界得到了大范围的认可,在国外也被寄予了殷切期望。至此,全球的许多国家在开始引入我国汉语文化交流的同时,也在同步发展我国汉语言文学所蕴含的多元化特点。慢慢地,信息的流动推动着汉语文化迈向更高的巅峰创作阶段,与此同时出现的网络语言也开始备受大众喜爱。
一、汉语言文学经典阅读概述
        个体通过对语文知识的学习,能够感悟人生,获取较多的心灵愉悦。汉语言文学经典作为语文教育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学生通过阅读、学习,能够提升文学素养,促进学生对语文知识、汉语语言的全面性理解与掌握。汉语言文学经典以其时代性、特殊性、文化性、教育性在历史发展中进行传承,经久不衰,被世世代代所认同与熟知。同时,汉语言文学经典在文化发展、传承中肩负重要职责,是学生教育体系中重要的内容,对学生言行塑造、品格培养起到关键性作用。在人类发展史中,许多汉语言文学经典著作被广泛流传,诸如《春秋》《左传》等,并且成为人们汉语言文学经典阅读的主要素材及内容。汉语言文学经典作为一种文化载体、精神文明,需要在网络时代发展中得到有效传承,拓宽汉语言文学经典阅读面,创新汉语言文学经典阅读方法,推进汉语言文学经典在网络时代下有效的传承、弘扬、发展。
二、网络环境下的汉语言文学经典阅读方法的实现策略
        (一)规范汉语言文学
        政府有关部门在开展汉语言宣传活动时,要重视汉语言文学的规范性,使群众能够在学习中产生对汉语言文学正确的认知,进而可以进行正确的学习。同时,在组织活动期间,要注重引导,促使群众可以在网络中放松自己时,还可以自主纠正错误的语法知识,帮助不规范的网络流行语变得规范起来。比如“恐龙”这一词语,在人们的认知范围内,一般是指一种古代时期的大型动物,但是用在网络中,却往往指长得不好看的女性,这样的用法,不仅违背了汉语的正常意思,同时还使得这一词语贬义化,所以政府有关部门在组织开展宣教活动的时候,要使群众认识到这种变形词语的不规范,认识到网络流行语的利弊,提高对这种词语的辨识,并坚决抵制这类词语的传播。
        (二)增强学生汉语言文学经典阅读兴趣
        兴趣是学生阅读汉语言文学经典著作的首要要素,学生对汉语言文学经典著作有兴趣,必定能够深入研究汉语言文学经典著作,将汉语言文学经典著作中的信息内容进行呈现。在网络环境下,多数学生对纸质的汉语言文学经典著作的阅读兴趣不足,更为向往音像类的汉语言文学经典著作展示形式。基于此,在汉语言文学经典阅读教学中,应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推进汉语言文学经典阅读方法的革新,实现网络化的汉语言文学经典著作阅读模式,以此培养学生汉语言文学经典著作阅读兴趣。同时,在增强学生汉语言文学经典阅读兴趣的过程中,需要重视网络汉语言文学经典著作信息的运用,推进网络与线下汉语言文学经典阅读模式的融合,提供良好的阅读、品读汉语言文学经典著作的环境氛围,进而使学生更好地进行汉语言文学经典阅读。

此外,针对网络汉语言文学经典著作阅读,学生大都是自主进行的,但也需要教师对学生网络汉语言文学经典阅读进行一定的关注,让学生借助网络环境优势,获取较多的汉语言文学经典著作,拓宽自身汉语言文学经典阅读面。
        (三)居民从自身做起弘扬汉语言文学
        在新媒体的环境下,弘扬汉语言文学发展最好的途径就是从居民自身做起。居民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对于粗鄙的、庸俗的、毫无意义的网络流行语要坚决抵制,从自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坚决抵制低俗的网络流行语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为青少年和未成年人提供积极的语言环境,为汉语言文学的发展带来积极的影响。此外,除了要抵制网络流行语在生活中使用的频率和现象,居民还要提高对传统书籍的重视,在生活中尽量选择纸质版的文学书籍进行阅读,同时在生活中和工作中要有意增加书写的时间,使得自身的文学素养得到明显的进步和提升,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促进汉语言文学的发展。
        (四)放弃对糟粕网络语言的使用
        随着网络普及的全民化程度越来越高,许多青少年在较低的年龄段就可以接触到网络和网络语言,但是他们并不具有分辨网络语言好坏的能力,很容易被负面的网络语言误导,网络语言中存在的糟粕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造成了不利影响,尤其是一些反社会、反党分子利用网络散布的谣言,影响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需要我们严加抵制,做好根源性的阻断工作,从而为青少年营造良好的网络空间环境。
        (五)建立分级阅读推广体系
        从实际情况来看,网络阅读平台要结合作品特点和受众年龄,选择恰当的推广方式。简单来说,推广主体要采用分级阅读的方式,对经典文学作品进行推广,经典文学的受众群体、作品内容以及适读年龄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与此同时,推广对象的受教育程度、工作经历以及性别年龄等因素,也会对推广效果构成影响。以学生群体为例,经典文学作品能够提升该群体的文学素养以及对文字的理解能力,提高知识水平,同时完善其知识体系。此外,阅读经典文学作品,有助于人们借鉴作品内容,丰富自身阅历。由此可见,对经典文学作品和阅读群体进行分类,并实现精准推送,有助于经典文学作品的阅读推广。需要注意的是,经典文学作品受到网络时代的影响,属于较为特殊的网络资料,在这种情况下,网络阅读平台既要筛选优质的推广方式,又要区分不同专业领域,从而逐步提升推广效果。
        (六)对网络语言进行积极的改造与运用
        网络语言中有精华、有糟粕,需要我们加以辨别,并区别对待。对于一些正确反映时代特点,体现时代正能量的语言要加以利用,促进其传播,从而起到较好的舆论导向的作用。如年末官方网络平台会统计年度热词,这些年度热词是被人们关注和使用较多的能够体现时代特色的词汇,这些词汇具有较好的正向导向作用,应当加以宣传和利用。
结束语
        网络时代,经典文学作品的阅读量、传播途径、阅读方式以及受众群体都受到了部分影响。在推广此类作品的过程中,网络阅读平台要结合读者年龄、阅读习惯、作品内容以及网络阅读的特点,选择恰当的推广方式。具体而言,网络阅读平台在推广经典文学作品时要以分级阅读为基础,完成作品的推广任务。除此之外,平台也可以融合线上与线下等阅读方式,增强读者对于经典文学作品的理解。这种方式既可以增强推广效果,又能提升读者的阅读体验,使其在反复阅读的过程中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参考文献
[1]宋慧娟.网络环境下汉语言文学的经典阅读与体验[J].现代职业教育,2021(02):48-49.
[2]李文婷.分析汉语言文学在网络环境下的传播[J].参花(下),2020(10):42-43.
[3]石杨.新媒体环境下汉语言文学发展困境分析[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0,19(16):133-134.
[4]王佳.网络流行语对汉语言文学发展的影响探析[J].散文百家(理论),2020(06):129-130.
[5]田小波.基于网络环境下大学汉语言文学的发展及策略研究[J].汉字文化,2019(24):33-3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