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育人”视域下课程思政融入《设计概论》课程的价值、诉求与路径探索

发表时间:2021/6/22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6期   作者:李纪朝 郑晓迪
[导读] 在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是课程设计思政育人的重要内容,理论课程中融入课程思政元素更有其必要性。

        李纪朝 郑晓迪
        中化学交通建设集团 山东艺术学院设计学院 250101
        摘要:在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是课程设计思政育人的重要内容,理论课程中融入课程思政元素更有其必要性。课堂是思政育人的主渠道,《设计概论》课程是设计学科各专业必修的一门基础核心理论课程,“三全育人”视域下在课程中融入爱国元素、理想与励志元素、传统文化审美元素、创新创业元素、工匠精神元素等,是以课程为依托,以全面育人为目标的重要育人实践,在课程规划和设计中可以结合课程内容属性,通过参加红色文化主题活动、校企党建沟通、参加专业竞赛、布置主题课程作业等形式紧密结合各种思政育人的契合点行课,提升设计概论课程的课程思政实践成效。
        关键字:设计概论;课程思政;三全育人;主渠道育人
一、三全育人视域下《设计概论》课程融入思政元素的必要性
        在设计学科的学习中,《设计概论》课程是一门专业必修的核心史论课程,覆盖设计学科所有学生并在四年的本科专业学习乃至研究生阶段的学术研究中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设计概论》课程的主要内容是对设计原理、设计程序、设计方法、设计史等内容进行梳理和讲解,使学生掌握设计的基本理论知识,并且该课会从理论、方法等角度观照之后的专业课学习,对大学四年的本科学习起到至关重要的基石作用,需发挥课程对育人的主渠道功能。
该课程主要的授课对象是大一学生,从学情分析的角度,该阶段的学生正是从高中步入大学,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阶段,也是通过思政融合课程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知识教学的关键阶段。
二、三全育人视域下《设计概论》课程融入思政元素的诉求与路径探索
        1、《设计概论》课程中融入家国情怀。
        《设计概论》的课程大纲内容中,重要的内容之一是关注业内和发挥设计的社会服务功能,课程需对设计行业和设计领域的总体介绍,并对作为设计师的职责和定位进行探讨,对设计学科参与社会服务的切入点和现状进行梳理和总结,并激励学生积极投身设计行业,贡献自身在行业内和不同社会领域的力量。在此部分内容的设计和规划中,可以通过国家设计行业的发展状况激发学生行业的自豪感,结合当地设计领域发展的迫切需求以及学校以主体身份参加社会公共服务的实际案例,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行业自豪感。例如山东艺术学院设计学院在《设计概论》的课程讲解的“概论”部分,除了讲解国家宏观的设计行业状况外,会重点介绍设计行业在本省、本市的发展状态,尤其是山东省内高校的行业状况、设计学科发展状况、社会服务状况和人才培养状况等进行介绍,并重点将本校设计学院参与济南地铁公共空间艺术设计、参加国庆70周年彩车设计、参加国家艺术基金的多个人才培养项目和“界尚”论坛等专业贡献和学术贡献进行介绍。
        2、《设计概论》课程中融入自强励志元素。
        《设计概论》还承担着激发学生对本学科、本专业学习兴趣,对学生进行励志教育和自强教育的使命。大一学生常在经历了高中紧张学习之后,从思想上处于学习的松懈状态,另外存在对理论学习兴趣不大的问题。在《设计概论》的授课过程中,可以通过线上与线下混合式授课的技术手段、学长和专业教师分享会、自强励志案例分析等方式来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树立自强、自觉的学习意识。首先,技术手段解决了学生上课形式的问题,通过科技手段进行在线签到、回答问题和学情反馈等,可以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课题和完成作业,这是促进其积极学习的外在驱动力。第二,为解决设计学科学生学习的痛点,可以邀请专业教师、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行业设计师等进入课堂,以专业教师视角、学长视角和行业从业者视角来激励大一学生应该打好理论基础。


        3、《设计概论》课程中融入传统文化美育和文化自信内容。
        《设计概论》课程的课题布置和主题讨论中,主要内容之一是从设计史、中国工艺美术史中挖掘传统文化内容,进行设计创新的讨论和学习。由于该课程自身的内容属性特征,在课程中对传统文化的融入和美育教育很具便利性,这种思政内容的融入是必然、自然和和谐的。山东艺术学院设计学院的《设计概论》课程在课题布置中,会设计传统图案鉴赏与分析、传统色彩评介与分享、沂蒙红色元素设计创新、经典国风设计作品鉴赏、工艺美术融入美育课程规划、齐鲁优秀手工艺文化设计创新等课题的布置,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一方面对优秀传统文化有基本认知和理解,另一方面会在讨论、分享和设计创新中产生文化认同感,并在潜移默化中对传统文化产生自觉审美,并通过具体课题和项目的实施实践过程,对文化认知和文化理解的层面更加深刻。
        4、《设计概论》课程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理念。
    鼓励和引导大学生创新创业和培育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是国家战略,在“双创”背景下,从创新创业的视角下展开理论学习和专业技能的学习会提升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渗透性。国家对课程设计的要求是“两性一度”,即高级性、创新性和挑战度,从创新创业视角下引导学生进行设计理论、设计方法和设计技能的学习,能够很好地契合“两性一度”的具体要求,使得课程内容脱离了基础知识记忆的低阶性学习,学生需要从市场、行业、企业生存和社会需求的视角综合考虑设计问题,使得课程具有高阶性;创新创业项目要想立足于市场,必须具备其他项目所不具备的独特的核心市场竞争力,这就要求创新创业项目具有创新性和独特性,这也高度契合“两性一度”的创新性要求;设计概论理论知识虽然是基础知识,但是融入创新创业思维和理念后,使得基础理论课程变得多维和立体,课程中的创新创业项目增加了课程难度和深度,使得课程具有挑战性,这也与“两性一度”的挑战性要求不谋而合。
        5、《设计概论》课程中融入工匠精神和职业理想。
   设计学科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在《设计概论》课程和具体专业学习中离不开和业界的沟通和交流。在课程设计中,需要融入职业理想、职业信念、工匠精神等元素,提升学生的专业精神,培养学生对设计行业的职业信心和职业认同。尤其是在对传统手工艺人和工艺学习过程中,需要将传统工匠在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等方面的精神理念,培养学生未来从事设计职业的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品质等。
三、三全育人视域下《设计概论》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前景展望  
        在国家三全育人要求的视域下,《设计概论》课程需要以学生为中心,通过不同角度、整合师生社会人士等不同主体和在不同场景下生活、学习的全过程中实现全员、全过程和全方位育人。目前该课程已经尝试通过多种方式实现学生家国情怀培养、励志自强教育、工匠精神培养、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培养以及传统文化的审美教育和文化认同培养等,取得一定的成效。
        育人是一项长期工程,在未来,将育人功能融入具体的专业课程中是一项重要的任务,以《设计概论》为例,应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家乡情结,提升本土文化认同度,通过爱国主义教育和课程内容的有机结合来培养优秀的专业人才;应提升学生的自律意识,对学生进行励志教育,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高度关注学生学习状态和学习态度,让学生充分利用好、规划好大学四年时间,让本科阶段的学习学有所成、学有所用,而不是随波逐流、荒废时间;应进一步强化学生对优秀民族文化和本土文化的认同,提升文化自信度,将传统文化尤其是工艺美术融入到课程讲解、作业布置和主题讨论中,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审美、理解和认同;应继续将创新创业教育作为概论课程的重要推动力,让学生基于本专业通过尝试构建一个创新创业项目,来主动地、创新性地思考专业问题,并提升学习的高阶性和挑战度。
        项目来源:该项目是山东省本科教学改革项目课题《挖掘.提炼.传承.弘扬——探寻艺术学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范式》阶段性成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