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琪
南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民大小学 530006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随着大语文时代的到来,语文新课程标准也对学生的阅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美国学者通过研究发现,早期阅读与儿童的长期学习能力直接相关。一般来说,学习阅读是在三年级之前,而通过阅读来达到学习的目的是在三年级之后。也就是说,如果早期阅读的基础不扎实,阅读和学习方法没有掌握,那么“文本阅读、信息提取和处理能力”在未来会比较弱。这将影响学生的方方面面和各学科的发展。在刚上二年级的时候,我发现本班半数以上孩子的识字量远远不足,阅读困难重重;不愿意自己阅读,依赖性较强;孩子看书的兴趣远没有看电视的兴趣高,学习成绩提不上来......面对因不爱阅读而衍生的这么多学习问题,我必须思考以下问题:儿童早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能否适应这些更高的阅读要求,爱看图画书、喜欢看图的孩子怎么会变成同样爱看文字的孩子,如何帮助孩子从亲子阅读快速过渡到自主阅读,如何通过阅读扩大儿童的识字能力和词汇量等等。
为了探究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和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有效方法和途径,我做了以下尝试:
一、利用儿童诗创作扣开阅读的大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第一学段阅读教学目标中提出:?“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在课前轮流分享诗歌环节,很多孩子都都挑《鹅》《静夜思》《草》等耳熟能详的古诗,但要说出诗中讲了什么,孩子们纷纷摇摇头。后来,有一个孩子背了一首民间童谣《稀奇真稀奇》,诗的内容是这样的:“稀奇真稀奇,麻雀踩死老母鸡,蚂蚁身长三尺六,八十岁的老爷爷坐在摇篮里。”这首颠倒歌让孩子一边读一边笑,听的孩子也跟跟着乐开了。孩子解释说,妈妈要求他每天都读薛瑞平老师的《日有所诵》,他常常能读到一些有趣的诗。从那以后,我们每天都读一两首有趣的儿童诗。没过多久,班上的孩子都爱上了这本充满意境和想象力的书,感受着文字那种活泼俏皮、随意和洒脱。
二、指导创作儿童诗,延续阅读兴趣
在阅读过程中,孩子们美好情感得到了熏陶,能很快地找到创作的灵感,从而体验到写作的乐趣。低年段的语文课本和同步阅读中也有很多儿童诗歌,它们篇幅短小、结构单一,语言活泼、凝练、有韵律,节奏明快。周益明老师说过:“儿童,更是诗的天使。
诗,就是儿童心灵的游戏,是精神的自由创造,是他们进入无拘无束的自由王国的方式。”在课内课外的阅读中,我不仅让孩子们背诵,还指导他们进行口头创编。有一次,一个孩子对我说:“老师,我会改编《小猫拉车》,老鼠拉车,小猫想坐。小鸡拉车,黄鼠狼想做。山羊拉车,灰狼想坐。谁来拉车,老鼠都想坐。”(《小猫拉车》原文:小猫拉车,老鼠不坐。黄鼠狼拉车,小鸡不坐。灰狼拉车,山羊不坐,老虎拉车,谁也不坐。)老师的欣赏、同学的赞叹,让孩子的脸上洋溢着自信,也让全班同学跃跃欲试。我抓住机会,挑了一首《做了什么》(春风做了什么,让柳条那么高兴,不停地扭动着细长的腰。)来指导孩子们创作。孩子们被春风的活泼俏皮所吸引,诗歌的句式也浅显易懂,创作的灵感就源源不断地涌了出来。
三、组织读书会,营造班级读书氛围
在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洞悉和想象能力,尤其是在儿童诗的熏陶下,孩子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提升。为了继续保持阅读和创作的愉悦,学生的阅读兴趣不断地提高,故事类的书籍也成了他们最喜欢的伙伴。我多次组织班级读书会,让学生朗诵自己最喜欢的诗,分享自己最喜欢的书,讲自己最喜爱的故事。娓娓道来的故事,让讲述者再次体验到了阅读的快乐,也影响那些不太爱阅读的同学,班级的阅读氛围越来越浓厚。
四、创办班级刊物,体验读书的快乐
读为写,写促读。学生在低年段时,我就有意识到日记在提高学生作文水平方面有很大的优势,但面对大量的日记,如果教师不批改或简单批改,势必会挫伤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不能很好地起到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作用,而且,我还发现班里有一部分学生写日记的积极性不高,总是应付了事,而他们的家长却认为孩子的日记写得不尽如人意是学校教育不到位。针对这些问题,我尝试让孩子们在家长的帮助下将平时的日记编辑成文档,配上照片、图片。在第一本青松日记集《小树屋》在班上传阅时,优美的封面所吸引,图文并茂的日记让孩子们爱不释手,成功的体验也得到了满足,这大大地激发孩子的表达热情。我在进行课外阅读指导时,鼓励孩子在生活中发现,运用已有积累和能力去真实地表达和创作。之后,我们又编辑了第二本青松日记集《蒲公英》、第三本《青松日记集》(暑假篇)。借学校开展读书节的契机,我们又编辑了第一本第二本《青松亲子阅读卡》。汇聚青松班所有孩子的灵感,我编辑了第一本青松诗集《做了什么》。诗集在学生中传诵后,读儿童诗、作儿童诗的热情更高了。后来,第二本青松儿童诗集《十万个为什么》,第三本青松儿童诗集《青松随想》也诞生了。清华附小校长窦桂梅老师曾告诉孩子们“阅读就是奇遇”。随着阅读的深入,我还鼓励孩子们去发现自己的奇遇,创作自己的奇遇,分享自己的奇遇。我相信,这些班级刊物都会给孩子们的童年生活留下美好的记忆。
经过努力,我们师生都爱上了阅读,深深地感受到了阅读带给我们的快乐,阅读已成为我们生活中的重要习惯。但读书不是一件立竿见影的事。这个过程中大部分学生的阅读能力有所提高,对个别学习困难学生的关注还是不够,因此有必要加强案例研究,建立案例跟踪档案。在阅读的道路上,尽量做到一个都不能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