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

发表时间:2021/6/22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55卷6期   作者:关荣
[导读] 如今,部分中小学生由于缺少家庭的关爱和教育,受到离异单亲家庭影响或者家里长辈的溺爱,

        关荣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宁安市卧龙学校      157413
        摘要:如今,部分中小学生由于缺少家庭的关爱和教育,受到离异单亲家庭影响或者家里长辈的溺爱,导致中小学生产生了自卑、孤僻、消极的情绪和状态,使得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影响中小学生正常的学习生活,危害中小学生的健康发展。因此,在中小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进行合理的渗透,引导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中小学语文作为中小学生学习的主要科目,中小学语文教师对中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引导和教育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接下来,笔者就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进行阐述。
        关键词:中小学语文;?心理健康教育;?渗透;
        一、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教师一定要进行有计划、有规划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小学语文教学内容中都是充满积极、阳光、向上的思想和观念,有些语文内容是教育中小学生要热爱祖国、热爱生活;有的内容是教育中小学生要积极、自信、善良;有的内容则是教育中小学生不怕失败、不怕挫折、勇往直前。教师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应结合中小学语文教学内容,以语文教学内容中的人物和故事作为例子,来教育中小学生要树立正确的、健康的观念,要积极地、阳光地学习生活。例如,在《小壁虎借尾巴》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根据小壁虎面对自己没有尾巴的事实,不气馁、不逃避,积极面对,想办法,最后尾巴又回来了的故事,教育中小学生面对困难和问题不要退缩和放弃,要积极面对,早晚有一天会战胜困难的。
        二、关心学生心理变化注重心理引导
        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教师要时刻关心学生的状态和心理变化,了解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并积极帮助学生进行心理疏导。每一个中小学生从小生长的环境不同,受的教育方式以及教育观念也不相同,造成了中小学生的性格、思想、习惯等等都不一样。有的中小学生也许是受到家庭的影响,有的中小学生也许是受到了不良因素的影响,有的中小学生可能是因为一些事件问题产生了心理困惑。因此,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时刻关注中小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心理变化,多与中小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了解中小学生产生变化的原因,帮助和引导中小学生解决心理问题,改善学习状态,从而使中小学生以积极健康的心理和状态进行学习和生活。
        三、开展实践活动提升学生心理素质
        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教师在课余生活中可以组织中小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通过活动锻炼中小学生的能力,提升中小学生的认知,加强中小学生的抗挫能力和心理素质。当前中小学生都是家里的宝贝,在家里受家长细心呵护,在学校又有教师保护和管理,加之中小学生年龄小、阅历少,没有经历过大风大浪,也没有遇到过什么挫折困难,因此,中小学生的心理素质较低,一旦遇到一点挫折和失败就难以接受,产生负面的心理情绪。

因此,教师应多多开展一些趣味性高、挑战性强的实践活动,让中小学生通过实际活动的磨炼,提升受挫能力,锻炼心理素质,再面对困难和挫折有一个相对的心理准备和适应能力,使得中小学生更加勇敢、坚强、无惧无畏。例如,教师可以鼓励中小学生去社会中做一天的传单派发员,体验传单派发的辛苦,遭受路人的拒绝,从而对中小学生进行心理疏导,让他们的心理更加强大。
        四、科学进行评价打造良好师生关系
        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教师还要进行科学的评价,用赞美、安慰、鼓励的话语激励中小学生,给予中小学生正面的能量和影响,打造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在当前中小学教育中,中小学生对于教师还存在畏惧、害怕的心理,师生关系不够平等。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严格苛刻,态度也不够和蔼和耐心,使得中小学生倍感压力,产生自卑、畏惧的心理状态。因此,教师应该端正自身的教学态度,以和蔼可亲、耐心细心的态度和状态对中小学生进行教育,多鼓励、多表扬,少打击、少批评,以积极正面的评价鼓励中小学生进行学习和生活,给中小学生提出中肯的建议和相应的帮助,打造和谐的师生关系,引导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五、创设民主和谐心理教育学习氛围
        在中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重视为学生创设轻松、愉悦、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能够在轻轻愉悦的状态下进行语文学习。这种情况下不仅能够有效提高中小学语文教学效率,同时也是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具体而言,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首先教师要做到与学生构建民主关系,教师要热爱学生、理解学生,站在学生的角度上思考问题,与此同时学生尊重教师,敬仰教师,这种情况下就能够创造出民主和谐的心理教育学习氛围。在此基础上教师应与学生建立平等关系,在民主的基础上开展教学,组织教学活动,这种情况下能够满足学生独立性以及逐渐增强的成人感需求。其次,教师想要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创设民主和谐的心理教育学习氛围,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那么还应设计合理的学习目标。经过大量教育学家以及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于学生的期望越高,那么就越会向良好以及教师期望的方向发展,在此基础上不仅要做到关注学生对于语文知识的掌握以及理解程度,还应有意识地关注学生态度以及情感的发展。只有教师对于学生的期望合理,才能够真正促使学生向着教师的期望良好发展,进而才能够营造良好民主和谐的心理教育学习氛围。
        六、总结
        综上所述,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直接影响中小学生的学习生活,影响中小学生今后的成长和发展,对中小学生的性格品格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教师在中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巧妙结合中小学语文教学内容,对中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渗透,时刻关心和关注中小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心理变化,了解中小学生的心理问题和影响因素,通过心理疏导、实践活动教育以及科学评价等方式,提升中小学生心理素质,锻炼中小学生心理承受能力,解决中小学生心理问题,促进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提升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
        参考文献
        [1]张昌生.如何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西部素质教育,2020(06):85-86.
        [2]张庆萍.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甘肃教育,2020(05):4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