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探究

发表时间:2021/6/22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55卷6期   作者:张红春
[导读] 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的应用,使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更具跃动性和开放性,充满生机和活力。
        张红春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宁安市第二中学    157499
        摘要: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的应用,使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更具跃动性和开放性,充满生机和活力。信息技术集声音、图片、动画和视频于一体,能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对初中语文教学融入信息技术的策略进行探索,旨在为初中语文教学提供帮助和借鉴,促进初中语文教学发展。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信息技术;?策略;?学习兴趣;?教学效率;?教学质量;
        一、初中语文教学融入信息技术的重要性
        初中语文教学融入信息技术,能开阔学生知识视野,增加课堂教学容量,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利用信息技术从网络上搜集相关的资料,并将其作为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以增加课堂教学容量,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开阔学生知识视野。教师还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化虚为实、化静为动,增强教学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让学生体会到初中语文学习的乐趣语文教学融入信息技术,能提升学生的辨析能力,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选择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视频资料、音频资料、图像资料进行播放,创设教学情境,引发学生深入思考,提升学生辨析能力,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二、初中语文教学融入信息技术的原则
        初中语文教学融入信息技术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第一,主体性原则。在实现两者融合时,教师必须要明确信息技术仅仅是辅助教学的一种手段,是为语文课堂教学服务的。因此,在两者融合的过程中,必须紧紧围绕学生这一主体,不能片面地追求信息技术的使用,更不能用信息技术取代教师的讲解、学生的讨论探究,而要在遵循教师主导地位、学生主体地位的原则下,发挥信息技术的教学优势。第二,适度性原则。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握信息技术使用的频率,避免过度使用,要立足于教学内容,有选择地使用。第三,统一性原则。在初中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的过程中,教师应遵循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内容相统一的原则,对信息技术进行科学合理的应用。具体而言,初中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应保持初中语文学科特点和人文特点相一致,重视学生审美、想象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重视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三、初中语文教学融入信息技术的策略
        1. 借助信息技术丰富教学内容,拓展教学范围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在开展初中语文教学时,要突破传统教学局限于课本的现状,紧紧围绕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丰富教学内容,拓展教学范围,开阔学生知识视野,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这一手段,从网络上下载相关的教学资源,并制作成课件。例如,在《曹刿论战》一文的教学中,教师可对相关历史背景资料进行搜集,并配以动画和视频,将两国对峙的情境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这样,不仅能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还能增强教学的直观性,让学生对文章形成全面、深刻的认识,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2. 借助信息技术制作微课,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基于此,教师在将信息技术融入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要紧紧围绕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微视频,并将其发布到班级QQ群、微信群,引导学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自主学习中。
        3. 借助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结合语文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学习实际,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在这一特定的情境中,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语文学习中。例如,在《行路难》这首古诗的教学中,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创设教学情境,借助信息技术播放《二泉映月》这首曲子,烘托教学气氛。在这种教学情境中,教师再对这首诗的创作背景进行介绍。这样,能引导学生进入古诗意境,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加深学生对古诗的理解。
        4. 借助信息技术呈现课文内容,丰富学生情感体验
        在初中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对文章的思想情感有所把握,需要对人物生平事迹和时代背景有所了解,以获得真实感受。然而,部分文章的创作年代距离现在很遥远,导致学生在理解上常常会面临较大的困难。针对这种现象,教师可借助信息技术,通过视频、图片等形式,对相关资料进行补充,拉近学生与作品的距离,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例如,《背影》一文的教学重难点在于抓住特定环境下的人物形象特征,理解作者的写作风格,体会深深的父爱。教师在教学中可利用信息技术呈现课文内容,播放文本中父亲的四次背影,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让学生从中受到感染和教育。
        5. 借助信息技术展示相关图片,突破教学重难点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面对教学重难点,传统的联系生活、联系上下文教学模式很难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面对这一现状,教师在突破教学重难点时,可借助信息技术对教学内容进行直观、形象的展示,使学生在感性认识中,有效突破教学重难点。例如,在《苏州园林》一文的学习中,学生很难通过想象将苏州园林的特点总结出来。为此,教师可借助信息技术,在归纳苏州园林的每一个特点时,就将对应的图片展示出来,促使学生在感性认识的过程中,将文字与图片有效结合,以突破教学重难点。
        总之,信息技术融入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能增强教学的直观性、生动性和形象性,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因此,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巧妙地融入信息技术,借助信息技术丰富教学内容,拓展教学范围;制作微课,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呈现课文内容,丰富学生情感体验;展示相关图片,突破教学重难点,促进语文教学发展。
        参考文献
        [1]和永礼.利用信息技术构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2020(09).
        [2]曹康.浅谈新媒体环境下初中语文高效课堂开展对策[J].天津教育,2020(25).
        [3]沈华东.初中语文微课资源应用的思考与实践[J].内蒙古教育,2020(17).
        [4]石登学.例谈信息技术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的应用[J].广西教育,2020(21).
        [5]徐菡.让语文课堂“微”出效果———浅析微课在初中语文课堂中的应用[J].语文教学与研究,2020(1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